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作為戰利品接收的德國潛艇

1918年(大正7年)11月,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締結的對德停戰條約,將德國的140餘艘潛艇移交給各協約國,日本也分到7艘,即“U-125”號(佈雷潛艇1160噸),“U-46”、“U-55”號(各700噸),“UC-90”、“UC-99”號(佈雷潛艇,各480噸),“UB-125”、“UB-143”號(各510噸)。

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 1919年6月23日在橫須賀的O-1號(SM U-125)


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 一戰德國海軍480噸UC型佈雷潛艇內部構造圖,可以看到六排傾斜佈置的水雷投放管。


上述潛艇在“出雲”號裝甲巡洋艦及2艘驅逐艦的拖曳下,由活動在地中海的第2特遣艦隊選派艇員開回。1918年12月下旬,從英國的哈里季港啟航,3月下旬駛低地中海的馬耳他港。在此,由經過專門訓練的艇員上艇操縱,後於1919年6月安然抵達橫須賀港。這是一次遠航,從哈里季出發,歷時約6個月,全程11800海里(約21850公里)。

日本海軍利用這些潛艇進行試驗和研究,根據日本與各國達成的協議,1921年6月將上述潛艇全部拆除報廢。從德國接收的這些潛艇,對日海軍潛艇的發展起了很大促進作用。


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 機雷敷設潛水艦伊-21,1930年


佈雷潛艇是日本仿造德國“U-125”號潛艇自行設計的。在川崎造船廠建造4艘(“伊-21”號至“伊-24”號),1924-1926年相繼完成。該型潛艇後部裝有佈雷筒2個(每個可裝水雷3個)和帶有3段雙軌的水雷貯存臺,可連續佈雷42枚,該型潛艇艇名在1938年改為百位數(如“伊-121”號)。

日軍開戰時一共有4艘佈雷潛艇,伊-121~124,全部編入第6潛水戰隊,編制如下:

第6潛艇戰隊 河野千萬城少將

旗艦 長鯨;


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第9潛艇隊 遠藤敬勇大佐 伊-123、伊-124;

第13潛艇隊 宮崎武治大佐 伊-121、伊-122;

第一階段作戰中的佈雷行動

開戰時,第6潛艇戰隊於12月初從海南島三亞出航,第13潛艇隊伊-121、伊-122佈雷封鎖新加坡。第9潛艇隊2艘伊-123、伊-124的作戰任務是佈雷封鎖菲律賓巴拉巴克海峽(Balabac Strait)和菲律賓呂宋島馬尼拉灣口(見下圖)。


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以每艘潛艇可載雷42枚計算,每個方向上僅僅佈設84枚水雷起不了太大作用,日軍佈雷的主要目的是爭取拖延英美艦隊的出港時間,為後續日軍在馬來半島、菲律賓登陸部隊的灘頭卸載創造條件。

伊-123號,出航後發生了水平舵故障,不能潛航,於是以水面狀態行駛,在巴拉巴克海峽佈雷40枚之後直接返航法屬印度支那(現越南)金蘭灣。

伊-124在馬尼拉灣口布設39枚水雷。然後在該海域監視灣口,同時擔負著拯救空襲菲律賓克拉克機場的日軍航空兵落水機組的責任。

1941.12.10,伊-124擊沉從香港出發,向新加坡航行的英國貨船Hareldawins、1228噸 ,俘獲貨輪船長。1941.12.14,返航法屬印度支那(現越南)金蘭灣。

日軍第一階段佈雷戰果

第一階段佈設的八八式水雷擊沉了以下船隻,其中3艘為盟軍潛水艇,真是相煎何太急啊。


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1 1941年12月15日,荷蘭王牌潛水艇O-16觸發伊-121、122佈設在新加坡入口的水雷,42名船員只有1人倖存,殘骸1995年被瑞典潛水員發現。

#2 1941年12月16日2200 SS Corregidor、1881噸;

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 HMS Engadine,後來改名為SS Corregidor

SS Corregidor趁夜色離開馬尼拉的碼頭,在戰爭開始後,菲律賓平民試圖逃往菲律賓南部。據估計,在船上有1200至1500人,包括大約150名菲律賓士兵,7名美國人。5名菲律賓立法委員和數百名大學生。還有軍用物資以及菲律賓陸軍米沙鄢 - 棉蘭老島部隊的大部分炮兵補給(2.95英寸山炮)。該船的船主未能通知海軍的近海巡邏隊該船離開馬尼拉灣的計劃。

雖然船長知道馬尼拉灣口美軍佈設了水雷區,但當天美軍已經改變了引導馬尼拉灣出航船隻通過水雷區的燈光引導浮標的位置,該艦駛入已經投入戰鬥的美軍岸控水雷區,SS Corregidor觸雷右舷發生爆炸,超載的船隻下沉很快,超過900~1200人喪生,問訊趕來的三艘美軍魚雷艇救起了284名倖存者。

SS Corregidor觸發的水雷有兩種稅法,有人認為是日軍伊-124潛艇佈設的水雷,也有人認為是觸發了美軍自己佈設的水雷。


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3 1941年12月21日,荷蘭潛水艇K-17觸發伊-121、122佈設在新加坡入口的水雷沉沒,36名艇員死亡。

#4 Daylight、1976噸;


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5 1944年8月12日,伊-123在巴拉巴克海峽的水雷擊沉了美軍潛水艇USS Flier, SS-250。

12月18到20日之間,第六潛水戰隊各艇伊-121、伊-122、伊-123、伊-124從金蘭灣出擊,前往菲律賓近海進行第2次戰鬥巡航。


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第2次戰鬥巡航中,只有伊-123號艇前往爪哇島,在泗水港北側出入口佈設水雷,其餘3艘潛艇經菲律賓近海後駛往棉蘭老島達沃港匯合。


1941年12月底,上述各艇陸續結束第2次戰鬥巡航抵達新基地——菲律賓棉蘭老島達沃港,第6潛水戰隊的旗艦長鯨移師達沃,為返航的潛艇提供補給和維修。

1942年1月初,第六潛水戰隊各艇從菲律賓棉蘭老島達沃出航,前往澳大利亞北部達爾文港進行第3次戰鬥巡航,他們的任務是佈雷封鎖達爾文港。


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1月14日,伊-124艇在達爾文西北80海里處發現美軍亞洲艦隊重巡洋艦休斯頓號和兩艘護航艦。

佈雷封鎖達爾文

1月12日,伊-121號佈雷39枚。1月28日,伊-121艇原定要匯合的伊-124艇沒有出現,伊121艇30日返航達沃。

1月14日,伊-122號佈雷30枚。30日返航達沃。

1月16日,伊-124號佈雷27枚。

1月20日,伊-123艇佈雷30枚。2月3日返航達沃。

以上4艇總計佈雷126枚

伊-124艇沉沒

1月18日,伊-121艇擊沉一艘貨船,遭到盟軍反潛艦艇深水炸彈攻擊,導致伊-121燃料箱受輕傷。

1月20日

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0526,美艦隊油輪USS Trinity, AO-13,在美國驅逐艦USS Edsall, DD-219,USS Alden, DD-211的保護下駛向達爾文港,遭到日軍伊-123號潛艇攻擊,美軍驅逐艦展開反擊,被伊-123號迴避。

澳軍達爾文港司令部派出達爾文港內的掃雷艇趕往該海域參加反潛作戰。

1335,Deloraine發現潛水艇,伊-124射出一枚魚雷,Deloraine右轉舵躲避,魚雷在Deloraine船尾後方3米外射失。

1338,Deloraine獲得聲吶接觸。

1346,伊-124射出一枚魚雷,被Deloraine避開。Deloraine投擲6枚深水炸彈,觀察到重油和氣泡浮起。

1348,在Deloraine左舷海面,伊-124船首浮出水面(可能是因為受傷),Deloraine觀察到潛艇左傾20度,船尾5度傾斜。Deloraine以淺定深向左舷發射一枚深彈,在下潛的伊-124指揮塔附近爆炸。

USS Langley, CV-1/AV-3,派出的一架OS2U水上飛機,此時也在潛艇下潛位置投下炸彈,伊-124洩露重油和氣泡,在45米深的水下觸底。

1356、1430,Deloraine再次投下?發、2發深水炸彈。

1710、Lithgow到達,接替Deloraine,Lithgow艦長是個莽撞人,他可不像Deloraine一樣節省深彈,Lithgow一股腦投下全部的40枚深水炸彈。

1748,掃雷艇Katoomba到達,它試圖用自己投下的錨拖曳沉沒的伊-124號,但是錨索斷裂,不能拖曳。

1859,美國驅逐艦USS Alden,USS Edsall趕到。

1940,USS Edsall投下5枚深彈。

1955,USS Alden投下深彈。

最終,伊-124艇被擊沉於南緯12°5’、東經130°6’,第9艇隊司令遠藤敬男中佐、艦長岸上孝一少佐等80人戰死。

21日

0305,Deloraine趕回,在潛艇沉沒位置投下標記浮標,然後發現另一艘日軍潛艇,Deloraine進行了3次深彈攻擊。中午之後,當地天氣轉為惡劣,盟軍沒有繼續反潛攻擊。

對日軍後續作戰的影響

伊-124潛艇沉沒地點位於海面以下50米深的淺海,21日中午1100,澳軍反潛網鋪設艦HMAS Kookaburra趕到,確認伊-124沉沒位置。


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42年2月26日,美軍潛艇母艦USS Holland, AS-3趕到伊-124沉沒位置,派出潛水員進行潛水打撈,盟軍潛水員從艇內保險櫃中打撈出了日軍戰略密碼本、戰術密碼本以及商船用“S”密碼,為破解日軍密碼做出了重要貢獻,直接影響了中途島戰役的勝負。

重新編組

日軍常規潛艇隊普遍編制為3艘潛艇編為一隊,1942年2月25日,日軍撤銷了第9艇隊,將伊-123編入第6潛艇戰隊的第13艇隊。

第13艇隊

伊-121,伊-122,伊-123。

看起來很不錯,編隊有強迫症的我這下舒服了~

【日軍潛艇用水雷用盡的猜想】

日軍僅有的佈雷潛水艇為什麼在僅僅執行了2次佈雷任務之後就不再執行佈雷封鎖任務了,我大膽猜測,最可能的解釋是

日軍八八式繫留觸發機雷庫存用光了

首先,第六潛艇戰隊是專門的佈雷潛艇戰隊,下轄日軍全部的佈雷潛艇,合理的推測是日軍八八式水雷應該全部劃歸第六潛艇戰隊指揮官掌握並決定使用方法,佈設地點。

1942年2月初,完成達爾文佈雷作戰的日軍潛艇返航菲律賓棉蘭老島達沃。此時日軍緬甸方面軍正在發動對下緬甸的入侵作戰,而緬甸方面,盟軍唯一的補給港口就是仰光,如果我是第六潛艇戰隊司令,派出潛艇佈雷封鎖仰光港出入口,既可以阻止盟軍出逃,也可以阻止盟軍繼續向緬甸戰區增兵。

此外,還有其他可行的目標,1942年2月19日,日軍航母機動部隊空襲達爾文港,造成盟軍傷亡慘重,我不清楚這次1月中旬日軍對達爾文港的封鎖作戰是否意圖與機動部隊空襲相互配合。但顯然,1942年4月初,機動部隊深入印度洋空襲錫蘭(斯里蘭卡)時,日軍並未對科倫坡和亭可馬里港進行同樣的佈雷封鎖作戰。

日軍沒有進行以上佈雷作戰,而是調遣這批佈雷潛艇返回吳港改裝航空燃料補給設備,進行第2次K號作戰,我認為是水雷庫存用完了,因為日軍其他可載機潛艇完全可以執行同樣的對水上飛機加油任務,之前第一次參加K號作戰調用的4艘潛艇伊-15、伊-19、伊-23、伊-26號完全不需要任何改裝即可實施

沒必要等到佈雷潛艇返回吳港改裝,再轉調誇賈林第6艦隊,這一來一去從1942年2月初開始,至5月20日出擊耗時3個半月,日軍第六潛艇戰隊此期間完全可以發動6~7次佈雷封鎖作戰。

~(完)~

附錄:88式繫留觸發機雷

大正12年,日本海軍購買了德國佈雷潛艇使用的水雷的圖紙和專利,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始仿製工作,日本改進之後的產品被稱為“88式繋留觸発機雷”,昭和4年5月正式作為裝備採用。生產製造數量不詳。

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 八八式水雷內部構造圖。


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 八八式水雷外觀


88式水雷內部裝填180公斤下瀨炸藥,使用四個91式水雷電發火引信,全重960公斤,高1.842米,外徑860mm,雷索長250米,可以佈設在最深270米深的水中。

改1型

1932年(昭和7年),日軍使用452米加長的雷索,將88式水雷可以佈設的水深提升到350米深,1937年12月命名為88式繫留觸發機雷改1型

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 88式水雷的安全保險裝置,在水雷雷體和沉底錨分離後15~20分鐘後解除安全保險,激活水雷。



二戰日軍佈雷潛艇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這是一個海戰愛好者的港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