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成绩却越来越趋向平庸,你怎么看?

DT2001


这里借用一个政治经济学中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但在教育里做基础的可不是经济,而是孩子本身打下的知识以及学习习惯的基础

虽然你的孩子可能上了最好的学校,在最好的老师的班上,但一旦你的“两个”基础没有打好,盖起来的楼房迟早也有倒塌的一天。

很多家长让孩子接受一流的早期教育,不过是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接受本不该在这个年龄能够接受得到的教育。为了能让孩子读上一流的小学,通过极其严苛的入学考试,很多家长选择的都是做好小升初,提前学习小学内容,虽然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在入学考试时增加进入优质学校的几率,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对孩子是非常不利的。

首先大多数孩子在接受本不该这个年龄段的知识时,根本无法将这些知识理解透彻,能做到的只是知道,但一旦接受正统教育,能理解的时候,“知道”便成了最大的阻碍。因为老师在讲解时,很多孩子的第一反应是学过,所以上课时,内容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可能就过于简单了,导致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考试成绩也不会太差。让孩子养成一种习惯,上课就算没有认真听讲也没有什么,考试也会。等到真正接触到自己没学过的知识的时候,上课不认真听,跟不上,再加上这些知识本来就不会,考试成绩自然一落千丈。就跟揠苗助长是一个道理,看着是“拔”高了,但是以后再也不会长了。

上面说的是熬过了的,那些没有熬过去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很多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因为负担过重,留下了心理阴影,直接产生了厌学反应。这类孩子会从从心底里产生概念,学习太累、太苦了,我就是不想学习。这种概念直接导致了孩子不想学习、不爱学习,基础都没有,怎么在上面能把房子“盖好”呢。

真正一流的教育,应该注重的是,让孩子在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做什么。孩子的天性是玩,就让孩子去玩,再从玩中让孩子养成一些习惯、学习到你想要交给她的一些道理。

我们真正做的应该是引导工作,将孩子引导向正确的方向,其他的就交给孩子自己做,否则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永远不可能成长。


知士教育广场


我来说句大实话吧。只要是读书的事,都跟智商有关,成绩好坏都是智商决定的。

小学和初中阶段,死记硬背知识点较多,所以只要家长对孩子管得严一些,多进行知识点重复记忆,就能考高分。特别是起跑线提前的孩子,更容易出好成绩。

到了高中阶段,对智商的要求,对自觉性的要求都高。理解能力强且学习自觉的孩子,学习相对轻松,成绩好。理解能力差自觉性又差的孩子,则成绩就要差很多。

最后的区别就显示在985 211 一本 二本的校园里。也不排除有的是学生考前突发状况,高考出现失误,但多数孩子的高考,还是反应了正常的水平。

越大越知道,智商决定了你的成绩。


快乐喵喵和汪汪


我认为,孩子后来成绩下降,日趋平庸的现象和父母起步教育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 退路,从某种意义上来时,是孩子前进的绊脚石。这点是人的共性,大人也一样,只要你清楚自己有退路,大都上进心不足,比如,你想自己做生意,又担心辞职后生意也失败,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你在公司走到正规后,交给值得信任的朋友帮你打理,你自己回单位上班,有时间就过来看看,指导一下,你觉得两不误,工资拿着,生意做着,可是时间久了,问题就出来了,单位单位不满意你,公司公司不景气,原因就是你两边铺退路,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那个也干不好,只有你舍弃一头,没有退路了,心思全放在公司上,你的公司才能越走越远。孩子也一样,虽然他不会表达什么,但是父母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到心里,他觉得自己什么不做,就能住上很漂亮而且离学校还近房子,他不用担心小升初的问题,因为爸爸早就给他在最好的初中旁边买了房子,妈妈说了,成绩不好,可以按片内安排的,就这样,孩子学习的动力没了,反正学不学都可以上,谁还愿意去学呢!而那些没有条件上辅导班的孩子,不在学区范围内有房子孩子,只有一条路:拼成绩了!

  • 孩子年龄越大,越懂得叛逆,他内心抵触的事情,就算你给他花多少钱去请一对一,也不管用。他觉得父母可以给他一切,成绩好坏都有学校上,至于你天天在家给他讲的那些大道理,他又没经历过,谁知道是真是假,在他的内心多着打个涟漪就散了,刺激不到他学习的积极性的。

  • 德不配位对孩子不是好事,我这么说,可能有人会骂我嫉妒有钱人,随便好了,这个观点不是我自己创造的,懂传统文化人都不陌生,说人这一生享福受罪,钱多钱少都是有定数的,不能本末倒置,孩子从小吃苦不是坏事,正当顺序就该先苦后甜,你几万几十万的放在他身上,不是好事,他还没有那么大的功德,不该享受如此的待遇,他从小就该和大众的孩子一样,上一样的普通学校,住一样的房子,一起拼学习,不特殊不另类,他的福禄应该是自己长大了。通过自己拼搏去争取,父母的财富孩子多了消受不起,不是好事。你在他该受罪的时候你却把大把的钱用在了他身上,看着是心疼孩子,是想让孩子走捷径,其实是违背了人生规律,孩子享受多了,对自己的将来不是好事。把钱分一部分放在老人身上,老人老了,勤苦一辈子,劳苦功高,是最有资格的,千万别翻了。


DT2001


因为家长误解了“一流的胎教、一流的幼儿园、一流的小学和初中”,另外题主也误解了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不是看成绩,成绩只是一个很小的一个侧面。人才有多种多样,成绩评价不能评判这个教育是否失败。例如,李嘉诚小学毕业,他的成绩比不了他的同学,但在社会教育中,他的成绩极为优秀。


普通家长也误解了“一流的幼儿园、一流的小学和初中”。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一个好的教育应该是好老师来实施,有着好硬件设施的幼儿园,顶着省重点名头的小学、中学不等于一流教育。在现代,大部分的学校教育就是流水线操作,名校可能平均水平高一点,也就仅此而已。


一个好的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的,根据小孩的情况来定,给与一定刺激,观察他的强项、兴趣点,然后激发,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人才。有好的老师精心来培养,中等之资的小孩几乎都可以成才。


那种赢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其实是不顾教育规律,对小孩拔苗助长,看着小孩早慧,其实损伤了他后续发展的潜力。


他山石家长部落


教育类似于长跑,开始跑得快并不代表一直领跑

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其实与长跑非常类似,比长跑持续的时间更久.这样的话就决定了,开始跑得快,甚至抢跑都不一定能够保证学生一直领跑.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从胎教就开始了,买好学区房或者学位房,甚至请好了家教补习老师,短期内,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巨大作用的,因为这些帮助确实是对孩子学习有巨大反馈的.然而,长期而言,这些帮助对孩子的影响会越来越小,学生没有了额外的帮助或者效果不佳,又渐渐变得平庸.一些孩子开始并不突出,到后面后劲十足,可以超越很多一开始就发力的孩子.

教育也要符合基本规律

那些一开始就发力的孩子,到高年级时成绩并不突出.很多时候就是超前学习,表面上比同龄人学得更好,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其实是就是提前学习了而矣,例如现在小学奥数,很多内容都是初中的,甚至有些是高中的,学习起来好像高大上,其实到了初中学到了方程就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题型,到了高中更是如此,而且方法比奥数简单且容易理解,提前学习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嘛.然而,现实中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小学就把英语四级的词汇学完,小学一年级就把二年级的数学学完了,这些都只是提前学习,到一应该学习的年龄还是要重复学习的.超前学习并不符合基本的教育规律,学习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前推后都是不科学的,而无数家长根本不懂.结果就是学生到了学习相应内容的年龄又要重复学习,学生也会厌烦的,于是不认真听课成为常态,成绩怎么可能会突出.甚至有些学生到了高年级已经开始厌学了,可能就是一开始发力过猛的原因.


学霸数学


一个人是否优秀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孩子的先天因素是确定的,关键是教育,有些人把孩子日后平庸归咎于赢在起跑线绝对是没有根据的,很多人把教育比作马拉松也是错误的,马拉松路途遥远的确与人生漫漫很相似,但马拉松是一项衰竭性的极限运动,而人的教育更像是一种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加速运动(现在虽然强调终身教育,但关键还是工作之前),也像滚雪球,家长要做的无非就是给予一个恰当的初速度以及持续的动力,以保证孩子的高起点、高速度、高加速度。所谓恰当应该是不超负荷的高要求。真正教过孩子的家长应该知道,幼儿一天累计学习时间并不需要超过一个小时(起初只要十分钟就行了)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仇正国13276123916


“抢跑式”教育在某个阶段可能会取得一定的优势,但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大多数只能对知识做到比较浅层的认识,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兴趣和好的学习方法去记住这些东西,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心态,努力,兴趣和智商,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还是盲目的依赖死记硬背等,懒于思考,把超前学习当优势,不再踏实学习,自然会渐渐的落于下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来引导孩子对学习的认识和兴趣,通过更灵活的方法让孩子掌握所学的东西,而不是在很小的时候进行攀比。


潼妈宝贝


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问题:

教育给予孩子什么?

孩子利用这些教育资源能达到怎样的程度?

成绩是成功的标准吗?

什么是出色?什么是平庸?

所谓的赢在起跑线,其实就是给孩子了一个不错的教育资源,让孩子可以在更好的教育中成长、选择。可是孩子究竟可以利用这些教育资源达到什么程度,这个不仅看资源、也看孩子的资质、还看父母的教育方法。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好成绩才是成功吗?一般的成绩只能算平庸吗?显然并不是这样,好成绩其实能带来的只是带领孩子走向相对高一些的平台,选择更多一些而已。而孩子成长每个阶段不同的其实出色的标准也不同,答案也不唯一,我们没必要用唯一的标准要求孩子,关键是发现孩子的特点,合理引导。


U12家庭教育


我始终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时候赢在了起跑线,却没了兴趣爱好,甚至是讨厌厌恶!小时候的接受不一定是接受,也可能是屈服。教育还是要真的来重视先天兴趣的培养,一个你不喜欢的事情,多少人能干出成绩来?学习也是一样的!


北有鹿鸣


如果你还在用成绩来衡量一个孩子,那你已经输了!

随着时间推移,你会发现那些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虽然成绩没有多拔尖,但是人家见识,谈吐,气质,思维无不碾压那些只会做题考高分的所谓尖子生。真正进入社会后,人家的优势才真正体现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