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之所在,無懼無悔|被稱作“大炮”的北大代理校長

义之所在,无惧无悔|被称作“大炮”的北大代理校长

學而有道

他,是民國史上無法繞開的人物。

陳寅恪視他為摯友,

感嘆“天下英雄獨使君”;

胡適視他為最得意的弟子,

稱讚他“無論何處,都是一個道義力量”。

國學大師毛子水說他“一生代表的是浩然之氣”,

著名教育家羅家倫稱他是“天地間的一種正氣”。

他以“大炮”、“老虎”聞名天下,一生懟人無數,

有人說,他是中國歷史上,

最有學問、最有志氣、最有血性和最有修養的知識分子的典範,

這個人,就是歷史學家傅斯年

义之所在,无惧无悔|被称作“大炮”的北大代理校长

01

1941年冬,日軍攻佔香港。

困在此地的陳寅恪,攜家人匆忙趕到機場,

準備乘國民政府派來的飛機逃難。

隆隆炮火,正朝機場逼來,

他正準備登機,卻被保鏢攔了下來。

原來是國名黨高官孔祥熙的女兒——

孔二小姐下的命令。

在生死攸關之際,她指揮著家僕,

將老媽子、洋狗、馬桶和床板塞進飛機,

然後,撇下絕望的陳寅恪和各界要員,揚長而去。

此時,遠在重慶的一箇中年人,

正焦急地等待“搶運”消息,

當他得知國寶級大師生死未卜,

原因竟是高官的家眷帶著洋狗,佔了飛機位置。

這位體型彪悍、一身霸氣的山東大漢,

氣得暴跳如雷:

“殺孔祥熙以謝天下!”

此義憤者,正是傅斯年。

他17歲入北大,24歲赴歐留學,

32歲建成一流的研究所,是個響噹噹的“學術大鱷”。

但與一般讀書人不同的是,他還是個不折不扣的鬥士

义之所在,无惧无悔|被称作“大炮”的北大代理校长

陳寅恪

作家遊宇明說:

“看過傅斯年的照片,每一張都是緊繃著臉,

一副隨時準備跟人決鬥的模樣。”

而這次,他要決鬥的對象,便是孔祥熙

的確,孔的名聲早就壞透了,

在他任政府要職的11年裡,

光貪贓枉法的大案就有6起,

最臭名昭著的,就是利用職權,

侵吞國家財產,引起了社會公憤。

人們都恨得牙癢癢,卻對他毫無辦法。

要知道,孔祥熙是何許人也?

他是蔣介石的姐夫,

又是行政院院長——

這個位子可是國民政府的首腦,

高官中的高官。

孔家又是何等權貴?

民國四大家族之一,掌管國家經濟命脈,

可謂權傾天下。

而傅斯年呢?

不過一介讀書人,單槍匹馬,無權無勢

朋友們很擔心,勸他別冒險,

傅斯年笑了:“我何曾懼過?”

义之所在,无惧无悔|被称作“大炮”的北大代理校长

孔祥熙

他立刻上書蔣介石,要求罷免孔祥熙,

蔣介石不理會。

傅斯年又上書,言辭更加激烈,

蔣介石仍不理會。

傅斯年不氣餒,

他一面蒐集證據,一面準備以提案方式,

上呈國民參政會。

蔣介石知道了,連忙託秘書陳布雷去說情,

陳見到他後,曉之以理:

“先生若果真以提案彈劾孔氏,

只怕世界各國認為中國官員貪汙舞弊,

不給予抗戰支持,怎麼辦?”

傅斯年深知此事重大,但貪汙不能不管

於是,他換了種方式,

將提案改成質疑案,繼續揭發。

陳布雷沒轍了。

胡適從美國寫信給他,苦勸:

“蔣公的意思,你還不明白嗎?

再說,世間多少不平事,咱們哪能管過來,

這件事太危險了,不要惹禍上身!”

傅斯年反問:

“我一讀書人,既不能上陣殺敵,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

連他最尊敬的老師都攔不住,

別人也不白費勁兒了。

傅斯年為了避免被人暗算,

就將證據裝進小箱子裡,寸步不離,

睡覺時也放在枕頭下。

等到萬事俱備,傅斯年

在參政會上,

一陣炮轟,震驚朝野

义之所在,无惧无悔|被称作“大炮”的北大代理校长

傅斯年與蔣介石

蔣介石眼看不妙,就邀請他吃飯,想替孔說情。

席間,蔣問:“孟真先生,信任我嗎?”

傅答:“當然信任。”

蔣說:“你既然信任我,那麼也該信任我所用的人。”

傅正色道:“委員長我是信任的,

至於說因為信任你,也該信任你所任用的人,

那麼,砍掉我的腦袋,我也不能這樣說!

此語一出,周圍的人都驚呆了:

話能說到這份上,傅大炮,夠牛!

蔣介石被懟得開不了口,便不再爭辯。

不久,孔祥熙就捲鋪蓋走人了。

兩千多年前,曾子問孔子:

“什麼是大勇?”

孔子的回答擲地有聲: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反躬自問,只要正義站在我這邊,

縱然面對千萬人的阻攔,我也義無反顧。

於傅斯年而言,任爾東西南北風,

義之所在,無懼無悔。

义之所在,无惧无悔|被称作“大炮”的北大代理校长

02

孔祥熙下臺後,接替他的,

是蔣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

一開始,他贏得了眾人的好感,

不久後,人們發現,

宋比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傅大炮又坐不住了。

他連發三篇討宋檄文:

《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宋子文的失敗》《論豪門資本必須剷除》,

他一路炮轟,痛斥宋的罪行:

“古今中外有一個公例,

凡是一個朝代,一個政權,要垮臺,

並不由於革命的勢力,而由於他自己的崩潰……”

“國家吃不消他了,人民吃不消他了,

他真該走了,不走一切就垮了……”

一時間群情激憤,各界聲援者不斷,

甚至有報紙大呼“傅斯年要革命”。

於是,在輿論壓力下,宋子文也灰溜溜地下了臺

义之所在,无惧无悔|被称作“大炮”的北大代理校长

宋子文

一位知識分子曾說傅斯年:

“先生說出了四萬萬五千萬人,

所欲說而不能說又不敢說的話,

既高明又勇敢,更熱情。”

傅斯年作為亂世一書生,沒有一兵一卒,

卻將兩個權勢熏天的大貪官拉下馬,

縱觀整個民國,堪比者,何人哉?

如果一個人,對公平正義抱有最大的熱忱,

有膽量,能擔當,敢發聲,

心之皎皎,至剛至正,

那麼,他就是一個強大到不可戰勝的人。

义之所在,无惧无悔|被称作“大炮”的北大代理校长

03

1945年5月的昆明,微雨綿綿。

教授們聚在西南聯大,

商量著勝利後,北大重建的事。

此時,仍在美國的北大校長蔣夢麟,

剛被任命為行政院秘書長。

得知消息的教授們,紛紛搖著頭,

大學必須保持“學術獨立”

蔣夢麟已不適合再做校長。

那誰來主持校務呢?

眾人又推舉威望很高的胡適,

可是他人在美國,遠水救不了近火,怎麼辦?

大家心裡都清楚,

此時的局勢危殆,各派系間也鬥得厲害,

校長是個招罵的苦差事,出力不討好。

眼看覆校在即,

傅斯年收到一紙聘書:

代理北大校長一職。

此時的北平,兵荒馬亂,一派蕭條。

傅斯年振衣而起,神情肅然:

胡適不敢做的,我替他做,

胡適不敢得罪的,我替他得罪。

“我在這幾個月給他打平天下,

他好將北大辦下去。”

於是,傅斯年接下委任狀,頭也不回地——

跳進火坑裡。

义之所在,无惧无悔|被称作“大炮”的北大代理校长

傅斯年與胡適

傅斯年要面對的北大,

在日寇的“改造”下,早已面目全非。

八年前,日軍攻陷華北,

民族危亡牽於一線。

大批師生冒著槍林彈雨,跋山涉水遠赴昆明,

在惡劣的條件下,為民族文化艱難續脈,

而一些漢奸文人,卻留在北平,

在日軍成立的“偽北大”裡,

竟依靠著奴化青年,安然度日,

北大自由之風氣,蕩然無存。

現在抗戰勝利了,

“千秋恥,終已雪。見讎寇,如煙滅”,

但是,偽教員們卻成了最棘手的問題,

牽扯著那麼多人的利益,誰敢輕易處理?

傅斯年不怕觸怒利益集團,

人還在重慶,便已開炮:

“北大覆校,絕不延聘任何偽北大之職員!”

他到達北平機場時,陳雪屏教授前來迎接。

傅斯年劈頭就問:

“你和偽北大教員,有來往嗎?”

陳雪屏不知所措:“只在必要場合有過。”

傅變色道:

“漢賊不兩立,連握手都不應該。”

此時,聽到消息的偽教授們,

惱羞成怒,決定反擊。

他們先是以集體罷課相要挾,

接著,聯合起來向高官請願,

要求繼續留在北大,又四處搬來救兵,

或上門抗議,或登報辯護,

逼傅斯年妥協。

义之所在,无惧无悔|被称作“大炮”的北大代理校长

傅斯年、胡適與胡祖望

朋友紛紛勸他收手:

“樹敵太多,有什麼好處?”

傅斯年憮然嘆道:

“如果我同意了,如何對得起,西南聯大的教授們?

他們不就白白做出犧牲了嗎?”

面對偽教授們的漫天叫罵,

他的態度斬釘截鐵:

“我的職務是叫我想盡一切的辦法,

讓北大保持一個乾乾淨淨的身子!

正是非,辨忠奸!”

“這些話,就是打死我也是要說的!”

傅斯年的老師周作人,仗著自己是師輩,

料想他不會拿自己怎樣,就在信裡擺架子罵道:

“你今日以我為偽,安知今後不有人以你為偽!”

周作人大概是忘了,

傅斯年在北大做學生時,

就因教授講課錯誤,將他們懟得丟了飯碗;

新文化運動時,

他又朝著要傳他衣缽的黃侃等“老頑固”,

猛烈開炮;

抗日時,還差點因胡適袒護政府,要與他絕交,

任憑你是再厲害的角色,又能如何?

果然,傅斯年將信撕得粉碎:

“今後即使真有以我為偽的,

那也是屬於黨派鬥爭的問題,

卻決不會說我做漢奸;

而你周作人之為大漢奸,

卻是已經刻在恥辱柱上,永世無法改變了。”

結果,周作人再也未能跨進北大

义之所在,无惧无悔|被称作“大炮”的北大代理校长

周作人

與傅斯年交情很深的教授容庚,上門理論

傅斯年毫不客氣,拍案大罵:

“你這個民族敗類,無恥漢奸,

快滾,快滾,不用見我!”

當即就命人將容庚架了出去,扔在馬路上。

很多人問他,偽學生怎麼處理?

傅斯年卻溫言道:

“青年何辜?現在的二十歲的大學生,

抗戰時不過是孩子,

只要偽教員不用,對學生就是有利的。

否則下一代的青年不知所取,

今天負教育責任的人,豈不都成了國家的罪人?”

在他主持北大的短暫時期內,

傅斯年捱了許多罵,但他不氣餒,有召喚,

北大之風氣,為之一振。

傅斯年的“懟”,爭的是氣節。

真正的知識分子,應是不降志、不辱身的,

如果不知堅守,不重名節,

風起時,就站不穩,風繼續刮,只會四散倒下,

這樣的人,能教育出獨立思考、敢挑戰權威的年輕人嗎?

义之所在,无惧无悔|被称作“大炮”的北大代理校长

04

1949年,傅斯年來到臺灣。

他的身體漸漸不好了,本來就患有高血壓,

加上常年的辛勞奔波,又性格剛烈,

但在此時,他又接下了一個爛攤子——

任臺大校長

此前,臺大校長換了又換,學校管理極度混亂。

現在國民政府遷臺,學生數量一下子暴漲,

臺大收容不了這麼多人。

為了取得入學資格,一些官員顯貴們憑著手中權力,

搞得學校烏煙瘴氣,貧寒人家的孩子被堵在門外。

傅斯年上任後,立刻制定規則:

無論貧富,一律按招生標準錄取。

一些人不死心,想盡辦法找他說情,

令他們想不到的是,

無論多大的官,傅斯年一律不見。

他命人在辦公室門口,豎塊牌子,上書大字:

“有為子女入學說項者,請免開尊口!傅斯年!”

一眾官員們,差點氣暈過去。

义之所在,无惧无悔|被称作“大炮”的北大代理校长

臺灣大學

接著,傅斯年又拿學校裡的教職員開刀。

凡是學術水平不達標的教授,開除;

水平不過關的醫護人員,開除;

濫竽充數、混日子的職員,通通開除。

這下,傅斯年惹了一堆麻煩——

他得罪的人太多了。

這些人四處攻擊,在報上血口噴人,

汙衊他窩藏臺大的共黨分子,

傅斯年回擊:

“學校不兼警察任務,

我不是警察,也不兼辦特工。”

恰在這時,臺大和師範學院爆發學潮,

很多人在旁煽風點火。

當局派軍隊鎮壓,逮捕了數百名學生,

其中,師範學院的7名學生在獄中被槍殺。

當軍警包圍臺大時,傅斯年態度極強硬,

他警告總司令彭孟緝:

“我有一個請求,你今晚驅離學生時,不能流血,

若有學生流血,我會跟你拼命!

彭孟緝倚仗權勢,一向不把他人放在眼裡,

但面對傅的以死相搏,他被震住了,

脫口而出道:“若有人流血,我便自殺!”

結果,臺大避免了慘劇發生。

义之所在,无惧无悔|被称作“大炮”的北大代理校长

傅斯年搭救的臺大學生手寫謝函

幾十年後,臺師大師生在說起這次事件時,

還大罵自己校領導的軟弱無能,

讚歎傅斯年,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據說,直到今天,

臺灣軍警都不能隨便進入臺大校園。

他的大義凜然,在白色恐怖籠罩的年代,

保護了很多人的生命,也維護了學術獨立的大學。

1950年,新生入學考試,

疾病纏身的傅斯年,親自命題。

他略作沉吟,揮筆寫下了一段,

從幼年時祖父就教他背誦,

令他銘記終生的話: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义之所在,无惧无悔|被称作“大炮”的北大代理校长

05

1950年12月20日,

傅斯年像往日一樣,參加教育會議。

席間,突然蹦出來一個參議員,名叫郭國基

他跳出來質問傅斯年:

“臺大要那麼多經費做什麼?”

傅斯年說:“我們要給學生建房子。”

郭國基不依不饒,懟道:

“臺大用的是臺灣人的錢,

難道不該多聘臺灣教授,多招臺灣學生嗎?

為什麼一個房間裡只能住六個人?

為什麼課堂不能白天晚上分兩班教?

為什麼……”

面對他的狂妄無知,傅斯年大怒,

兩人爭辯起來,

傅斯年越說越激動,吼道:

“我們辦學,應該先替學生解決困難,

使他們先有安定的生活環境,

然後再要求他們用心勤學。

你們,能不能把學生當人看?”

話音剛落,他突然趔趄著暈倒在地,閉上了雙眼。

窗外,雨聲瀟瀟,滿地荒涼。

再過幾日,便是新年,

人間的團圓別離,又會輪番上演。

他54歲的人生,走筆至此,徒留一聲長嘆

义之所在,无惧无悔|被称作“大炮”的北大代理校长

歸骨于田橫之島

06

巴頓曾言:

“一個士兵最好的歸宿,

是在最後一仗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

一個真正的鬥士,最高貴的死亡姿勢,

便是在鬥爭中站著倒下,

為正義,寧“懟”至死,不默而生。

陶希聖也為之愴然:

“傅斯年活著時,人們怕他,

可是等他一死,遇到事情要爭道理時,

才發現,已沒有人出來為你爭了。”

我想起,電影《無問西東》裡的一句話: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

缺的是從自己心底裡給出的,

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在這紛亂擾攘的世界,

有的人一邊陷入麻木沉默,

一邊娛樂至死、精神狂歡,

而有的人則傾盡全力,在森森重圍中,

孤軍奮戰,為正義吶喊。

那些負重前行的人們啊,

他們才是我們民族的脊樑,中國的未來。

本文轉載自“拾遺”(ID:shiyi201633)。一個有趣、有品、有態度的文化生活微刊。

义之所在,无惧无悔|被称作“大炮”的北大代理校长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