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子公司開價300萬招兵買馬,與券商基金“同工同酬”有多遠?

首批2家理財子公司雖27日剛剛獲批,而“搶人大戰”早已拉開序幕。由於此類子公司橫空出世,對公募基金、券商資管形成壓力,不少技術人才開始向這新生事物靠攏。此刻令其最為遲疑的,就是理財子公司的市場化薪酬體系是否能兌現。

理財子公司開價300萬招兵買馬,與券商基金“同工同酬”有多遠?

開價已達券商基金水準

12月27日,銀保監會官網顯示,2018年12月26日,銀保監會正式批准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申請。其他多家商業銀行也正在抓緊開展申報理財子公司工作。這兩家銀行分別是於11月15日和16日公告發起設立子公司的,稍早於工行和農行,但晚於部分股份制銀行和交行,“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資管新規落地以來,不少銀行資管部門發起社會招聘,比如近日浦發銀行資管部門發佈12個崗位招聘32人,郵儲銀行也發佈27個崗位招聘公告等。大部分還是以銀行內設資管部門的名義,少數標明瞭“銀行下屬資管子公司(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過程中發現,“市場化薪酬體系”是很多理財子公司共同的目標,對標的都是券商、基金的薪酬標準。也有銀行捧出真金白眼,比如在招聘網站上,有銀行開價250萬-300萬年薪招收有10年工作經驗以上的固收投資總監;也有某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下屬資管子公司(籌)開價150萬-210萬年薪招聘固收投資/量化/衍生品交易投資總監。

一位正在籌備理財子公司的農商行資管部門負責人表示,這個價相對而言比較公允,“投資總監職級較高,應當達到這個水平,但僅僅是少數人。另外,脫離母行成立理財子公司後,薪酬考核制度上本來就需要有所變更,拉開與傳統部門的差距”。

一些券商、基金和信託人士也表示贊同。一位券商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這是市場價,與券商和基金同級別人員的薪酬相比齊平。但不知道是否適用於多數銀行。”

上述券商人士稱,一般券商資管的待遇比銀行好,銀行理財子公司畢竟還屬於銀行系,薪酬體制雖說會比較市場化,但受制於母公司薪酬體系的約束,不會太高於母公司相同級別的待遇,所以競爭力有限,很難挖到好的人才。

但是業界對於不同銀行的猜想不一。比如有基金人士表示,需要具體案例具體分析,預計國有大行薪酬天花板明顯,而股份行和城商行相較而言市場化更容易一些,薪酬更具吸引力。

而上述農商行人士則指出,總行限薪不會影響到子公司對人才的定價。

一位上海信託業人士則表示,部門總經理級別普遍能達到300萬年薪,如果是項目提成、獎金、固定薪水再加上項目轉介費,也會超過這個價。

理財子公司開價300萬招兵買馬,與券商基金“同工同酬”有多遠?

粗放到精細有多遠

相較於銀行,券商資管較為“精耕細作”,人均管理資產規模少很多,但權益投資能力較強。

麥肯錫諮詢全球合夥人曲向軍在調研中發現,員工總數過萬的股份制銀行,管理上萬億資產的人員也就200-230人左右,其中總行普遍幾十人,剩下的在各個分行與零售渠道對接。

“如果銀行有實力,認可資產管理的長足發展,可以考慮參照券商資管和基金進行人員配置。”曲向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可以參照的是,記者瞭解到,人員較多的一家資管規模1500億以上的券商資管團隊在百人以上。而人員較少的案例是,另外一家巔峰時期管理2600億規模的券商,其資管部門人員在60人左右,但這家特殊點在於90%是通道業務,主動管理的資產較少。但業內人士稱,即便是後者,人力也超過國內大多數銀行。

21世紀經濟報道瞭解到,因理財子公司以後可以直投股票,為“補短板”,銀行從券商、基金挖人主要瞄準權益投資特別是股票投資人才,也兼顧固收、信批以及合規風控人員,另外還需補充一些投資經理,未來人力成本攀升是不爭的事實。目前主要人員還是從原來的銀行資管部門平移到理財子公司,為了擴充規模會進行一些社招。

“銀行資管本身也有自己的投研團隊,優勢在固收領域,銀行間市場是最大的債券市場,在權益投資方面會比較弱勢,趕不上券商研究所、券商資管的投資團隊。”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不可否認的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對廣大金融從業者的吸引力較大。

“背靠銀行,起碼資金募集方面有優勢,不會擔心沒有資金可用,券商資管需要募集資金,而且很多都是通過銀行代銷,以後會受到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衝擊。”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曲向軍也表示,銀行系資管比一般的公募基金有優勢,因為有客戶資源和渠道資源,對從業者有吸引力。關鍵的問題在於,銀行資管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硬性要求短期創造多少業績,因為長足來看,成本投入比較高。以國際領先的銀行系資管公司為例,其資管業務的成本收入比一般都超過70%,主要投入集中在投研團隊和科技建設,而國內銀行目前僅僅是10%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