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師黃厚喻: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上學

老教师黄厚喻: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上学

老教师黄厚喻: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上学
老教师黄厚喻: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上学

黃厚喻,1926年出生於湖南長沙縣,1951年報名參軍匯入“八千湘女上天山”隊伍,抵達新疆。在新疆鄯善任教33年,榮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上學,少年強,國家就強。我92歲了,一輩子做教育,最大的心願就是每個孩子都能上學。

1951年,我成為八千湘女援疆隊伍中的一員,參軍戍邊,以教師的身份,與許多熱血湘女一起,成為“援疆第一代母親”。

1984年,我從新疆離休回到衡陽。為貧困殘疾學生自制教材,為媒體上報道的貧困學生寄去學費……身邊的,報紙上的,廣播上的,電視上的,只要得知有孩子失學,我便會盡我所能伸出援手。30餘年,我這個退休教師,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培育著祖國的“花朵”。

2018年的今天,身為老軍人、老教師、老黨員的我,依舊愛讀書看報,愛隨手做好事,銘記著黨的教育,也繼續為祖國奉獻著我的一生。

在滿眼黃沙的新疆深處,種下希望

我喜歡花,年輕的時候就喜歡。我現在居住的房間牆上貼著許多從書本上剪下來的花卉圖片,看著這些綻放的花朵,我總能想起來,67年前,我們在寸草不生、滿眼黃沙的新疆深處種下希望的故事。

1951年2月,正在湖南二師範附小教書的我報名參軍,瞞著家人匯入了“八千湘女上天山”的隊伍中,那年我25歲。原想是落日詩意,可眼前更多的是黃沙漫漫。挖大渠引水,打土坯建房,扛槍練兵,建設邊疆的路上,湘女們一步一個腳印。

1953年初,師部決定創辦子弟學校,有從教經驗的我第一個報名,成為80名在新疆的子弟們的啟蒙教師。白手建校,我拿出自己所有積蓄購買教學器材。在全體官兵的支持下,同年,子女學校建成,荒原上響起了孩子們清脆讀書聲。這個學校,便是鄯善八一中學的前身。

那時候80個人在一個教室,一、二、三、四年級一起上課,到後來才慢慢地有初中。我一直教數學,當年建校的四位湘女,我現在還和其中一位有通信。

老教师黄厚喻: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上学

1960年,黃厚喻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時拍攝的軍裝照。資料照片

邊疆的日子艱苦,我卻樂在其中,一年一封入黨申請書,從參軍起,我便一心向黨。1956年,在鮮紅的黨旗下,噙著淚水,我莊重地宣讀入黨誓詞,也在那一刻,我決心一生跟黨走。

榮立一次一等功,兩次三等功,援疆歲月,我的努力逐步被上級認可。1960年,我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滿懷激動,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回望在新疆學校工作的33年,我和同志們一塊在黨的領導下培養了很多學生。知道他們在建設邊疆,為祖國做貢獻,我感到很欣慰。唯一遺憾的是,我為了能專注事業,一生都沒有要自己的孩子。

初心不改,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上學

見證著改革開放四十年,眼看著高樓驟起,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也日益改善,我驚歎這一切的速度,卻從未因名利改變自己的初心。我走到哪裡,都帶著赤誠的熱心,以助人為樂事。

1984年,因膝下無子,侄兒侄女大部分在衡陽,我與丈夫離休後便來到了衡陽。那時,我仍要求自己,要做一輩子好事,做一個合格的黨員。至今我在衡陽生活34年,資助的學生有25個。我臥室小小的抽屜裡,是學生們寫來的感謝信,我都仔細保存著。我是做教育的,我希望每個小孩都能上學,這些年我只是從身邊小事做起,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大家都說,我的一生都在做“減法”,得到一分便付出兩分,可我覺得我付出的還遠遠不夠。

老教师黄厚喻: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上学

黃厚喻老人正在為大家整理報紙。資料照片

老教师黄厚喻: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上学

黃厚喻(左二)與她在夕陽紅公寓的好朋友們。資料照片

今年7月,我翻閱報紙的時候,看見“慈善基金點燃愛心之火”的報道。我便聯繫到衡陽市雁峰區老幹局的工作人員,在他們的陪同下來到雁峰區民政局慈善會,把自己曾收到的5000元慰問金作為愛心款捐贈給貧困學子。過些天,我還要向珠暉區慈善會捐贈5000元。我做的不多,只想給貧困學子帶去些許希望。我的養老錢不多,但這樣“花”掉很值得。

幾年前老伴去世,孑然一身的我搬進了老年公寓。我愛讀書看報,便自己訂報紙,買書架,每天整理著。能住在一起是緣分,我每天和老人們一起看報聽廣播,每天早晚做健身運動,她們都說能跟我生活在一起很幸福,我又何嘗不是呢?

我現在聽力不太好了,但視力很好,每天堅持讀報,走路也穩健。我希望,我的笑容還是像穿著軍裝時那般陽光。(黃厚喻口述 蔣楠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