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公案詳解——“吃茶去”

禪宗公案詳解——“吃茶去”

河北趙縣有一座柏林禪寺,在唐代時,這裡叫做觀音院,曾有一位被後人稱為趙州從諗古佛的禪師在這裡駐留過。事實上,這位趙州老和尚正是以“吃茶去”這一公案而聞名天下。

禪宗公案詳解——“吃茶去”

一年秋天,一位面色枯瘦的行腳僧人來到“觀音院”,想要問禪。這位僧人來到後院的方丈寮,忽聽身後有人喊:“院主,院主!”抬頭一看,一位小僧人正叫住一位中年僧人說:“寺裡又沒米了,明日可就斷炊了,連早齋的粥也不能做了,只好將就做米湯罷。老這麼著,我這個典座可當不下去啦。”

中年僧人搖了搖頭道:“唉,別說你這典座,連我這院主也快當不下去了。你看,這一個月來問法的人,不管是誰,和尚都教人家‘吃茶去’,不光買茶費錢,後院的筍都快拔完了。咱們又沒有什麼大施主,中秋節怎麼過還不知道呢……”典座也嘆了口氣,擺了擺手道:“那您快去說吧,我這裡還等米下鍋哩。”

禪宗公案詳解——“吃茶去”

院主轉過身正準備往裡走,卻看到了站在門口的僧人,奇怪的問道:“咦?怎麼站在門口?”

僧人道:“小僧知塵是來拜謁方丈的,不知這樣進去是否冒昧。”

院主說:“隨我來吧。”

知塵跟在院主身後進了方丈寮。只見座上坐著一位身材矮小、枯瘦面黑的老和尚,短褂又破又舊,想必這就是趙州從諗禪師了。

知塵見旁座還坐著一位高瘦的僧人,椅旁立著香袋等物,想必也是來參拜方丈的。

禪宗公案詳解——“吃茶去”

院主指示知塵坐下,輕喚一聲:“和尚。”座上的從諗禪師緩緩抬了抬眼皮,掃了二人一眼,指著那個高瘦的僧人問:“曾來過我們觀音院麼?”

那僧人站起身來,恭敬地答道:“不曾來過。”

從諗禪師道:“噢……吃茶去。”

高瘦僧人頗有些摸不著頭腦,但沒辦法,只能站起來出門去了。

禪宗公案詳解——“吃茶去”

從諗禪師又轉向知塵。問道:“曾來過我們觀音院麼?”

知塵一愣,隨即站起來恭敬地答道:“小僧幼時曾隨家師來此拜謁,此是再拜,還請老法師警示……”

從諗禪師點了點頭,又說:“噢……吃茶去。”

知塵當下就懵了,怎麼又說了和剛才相同的話?

禪宗公案詳解——“吃茶去”

院主也感覺到不解,問到:“和尚,剛才那個沒來過的讓他去吃茶也罷了,怎麼這個來過的也教吃茶?”

從諗禪師喚道:“院主!你也吃茶去!”

院主怔了怔,隨即像是放下了什麼似的,笑了起來。接著,他領著知塵出了方丈室,去往茶寮。

禪宗公案詳解——“吃茶去”

這個公案不難理解。趙州禪師是個悟道的古佛,他這種說法是在考量問道者是否見性悟道。如果真正見性,必然與其心心相通,必然能明白其中啞謎。

這個公案的關鍵在於趙州的問話”曾來過我們觀音院麼“。這句話表面是在問來訪者是否來過這個廟,暗裡卻是在問來訪者你認識自己的本來自性嗎?人的本來自性就是如來性。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道德經中說,大道泛兮,豈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衣養萬物不為主。如果是真正明心見性的人,自然會懂得道通萬物,自性常在。何止是曾經來過觀音院,根本就從未離開過。

禪宗公案詳解——“吃茶去”

可惜,絕大多數人都不是悟道之人,都沒有見到自心本性,所以當趙州這麼一問,大家的心都落在具體的境界和相上面去了。細細一想,我的確沒來過這裡呀。於是就實話實說了。而一旦說自己沒來過,就是沒見性的凡夫。趙州就用”吃茶去“打發他離開。所謂吃茶去,並非禪機,只是打發客人走的意思。但是,像公案中那位的確來過的人,為什麼也被如此打發走呢?因為他理解的還是境界和相上的來過,而不是自性如來。對於這樣的木頭,當然要客氣地打發走了。

禪宗公案詳解——“吃茶去”

那麼,這則公案究竟該怎樣理解才算是真正見性悟道的人呢?不要著急,本人已經親見自性,在此細細道來。

當趙州問,曾來過觀音院否?悟道的人可以回答,何止來過,從來就沒有離開過。這時候,趙州必然點頭應允。這時他為了考量來者見性的功夫真假,必然還會問各種問題。對於見性的人,自心已經是無心之心,離相之心,必然可以一一應答。最後,趙州一定會微笑著滿意地對來訪者說,吃茶去吧。為什麼還是要打發他去吃茶?因為既然來訪者已經了悟自性,從此就可以自心自度,不必麻煩禪師指點,自性的慧光就能指引自己修行了。所以,最後還是會被打發走。

趙州禪師的千篇一律問話,又千篇一律的打發人”吃茶去“,真是用心良苦。由此可知,悟道者是非常罕見的。不悟道者滿大街都是。

禪宗公案詳解——“吃茶去”

最後,要特別說明的是,趙州打發那位院主吃茶去,並不是對院主的開示,而是說院主也沒有見性,該幹嘛幹嘛去吧。所謂會心的微笑,不過是覺得有趣和無奈而已。參禪者不要被此迷惑。以為院主聽了一句”吃茶去“就心開悟道了。非也非也。悟道者是要說話的。一句話答不上來,不是真正的悟道者。悟道者可以說,也可以不說。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不管怎麼說,都不會偏離宗旨。這才是真的悟道。

禪宗公案詳解——“吃茶去”

真正悟道的人,說不出沒悟道的迷話,傻話。但是,沒悟道的人,有時候卻能說出悟道的話。這是因為人人都有如來智慧心。好像太陽被雲遮住,偶爾露出一點陽光一樣。古人常說,俗語常言合至道,宜向其中細尋討。能於日用顛倒求,大地塵沙盡成寶。所謂日用顛倒求,日用之心,是把心粘著在萬事萬物上,是外放之心。顛倒之心,是把心從萬事萬物上收回,心離諸相,即見本性如來,是內收之心。一順一逆,一收一放,一凡一聖,一正一反,道盡了禪機道義,古佛心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