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少林寺》,下面一些合拍片,同樣承載了70和80後的記憶

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李連杰的《少林寺》吧,當年可以說火遍大江南北,1毛錢的票價賣了1億多票房,還颳起了一陣到少林寺學武風潮。《少林寺》當年是內地和香港合拍的,在香港上映的時候,斬獲了1600多萬票房,位列年度票房榜第4名。這個成績振奮了不少香港電影人,不少導演紛紛北上,拍了一系列合拍的影片,承載了不少70和80後的記憶,估計看過的都不小了。


除了《少林寺》,下面一些合拍片,同樣承載了70和80後的記憶


1、《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李翰祥是最早到內地拍攝電影的香港導演,當年許多部門直接給他開綠燈,不限制他創作,還給他提供場地故宮,儘可能的幫助他。李翰祥作為曾經的邵氏大導演,對中國文化的把握非常精準,古裝歷史片更是他的拿手好戲。《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在藝術和商業上兼容得比較好,當年在香港影壇一個斬獲了1500多萬,一個1200多萬,分別是第4和第9名。


除了《少林寺》,下面一些合拍片,同樣承載了70和80後的記憶


現在不少人關注本片可能是因為梁家輝,當年憑藉《垂簾聽政》成為金像獎上史上最年輕的影帝,更難得的是,這是他第一次演電影,可見是老天賞這碗飯吃啊,當然也少不了導演李翰祥的功勞。其實李翰祥當年是要把他捧成明星的,結果他自己做了演員,而且還是香港最會演戲的演員,獨家一份的千面影帝。


除了《少林寺》,下面一些合拍片,同樣承載了70和80後的記憶


2、《大上海1937》《過江龍》:張徹當年和李翰祥,都算是邵氏頭牌大導演,個人覺得張徹對香港電影的影響更大,畢竟培養了那麼多弟子。據說張徹當年到內地拍戲的時候,第一次往這邊打電話,接線員還問張徹是誰,哪個徹?想一想,一個曾經在香港影壇呼風喚雨的大導演,在內地竟然有人不知道,還是挺有趣的。


除了《少林寺》,下面一些合拍片,同樣承載了70和80後的記憶


張徹到內地拍戲的時候,質量其實已經大大不如從前了,除了上面的《大上海1937》《過江龍》,還有《西安殺戮》《江湖奇兵》《西行平妖》《神通》等幾部影片,這幾部影片的主演算是他的第六代弟子,其中以董志華、徐小健、杜玉明最出名。


除了《少林寺》,下面一些合拍片,同樣承載了70和80後的記憶


董志華就是《大上海1937》的小刀楊藩,人物性格最豐滿的一個角色,同時他還是《功夫》的油炸鬼,也是董子健的老爸,董子健就是《大江大河》的楊巡。徐小健的話,目前已經淡出演藝圈。還有杜玉明大家比較熟悉了,和計春華並稱冷麵雙俠,只可惜計春華老師走了。


除了《少林寺》,下面一些合拍片,同樣承載了70和80後的記憶


3、《南北少林》:劉家良作為黃飛鴻的曾徒孫,是洪拳的正宗傳人,在江湖的輩分比較高,不過作為電影人的話,在張徹和李翰祥面前只能是後輩,畢竟曾是張徹的御用武術指導,後來才被方逸華邀請當導演的,而《南北少林》的拍攝也正是方逸華指派的,畢竟《少林寺》大火了之後,誰都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除了《少林寺》,下面一些合拍片,同樣承載了70和80後的記憶


《南北少林》在陣容上和《少林寺》差不多,只不過女主角由丁嵐換成了黃秋燕,也就是李連杰的前妻。至於於承惠和計春華依然是反派,而李連杰放開了不少,還進行了男扮女裝。整體來說,《南北少林》是一部優秀的影片,動作上面精彩絕倫,不過在感情處理上沒有《少林寺》深刻。


除了《少林寺》,下面一些合拍片,同樣承載了70和80後的記憶


還有一個題外話,當年劉家良拍攝本片的時候,區別對待內地電影人和香港電影人,李連杰因此和劉家良產生矛盾,自此之後兩人沒在合作。當然了,上面李翰祥在拍攝《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的時候,也區別對待了,伙食和片酬都不一樣。


除了《少林寺》,下面一些合拍片,同樣承載了70和80後的記憶


4、《自古英雄出少年》:牟敦芾執導,是邵氏最邪典的導演之一,和桂治洪有點類似,當年香港第一部Ⅲ級影片就是他執導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於1983年上映,這在合拍片中算是比較早的,和李翰祥的是同一年。本片節奏比較快,就是各種你追我趕,吸引著不斷看下去,然後動作設計上面也注重實打實的招式,同時也有武器對決,什麼鏈子槍對花刀,鐵錘對長劍什麼的。


除了《少林寺》,下面一些合拍片,同樣承載了70和80後的記憶


本片也可以算是兒童片,片中的小孩表現也比較出色,比如那個人小鬼大的大丈夫、還有王二毛、江娃、大豹和小豹。而且許多臺詞到現在還依然記得,比如:現在的女人,真不得了啊。她是我老婆等等。


除了《少林寺》,下面一些合拍片,同樣承載了70和80後的記憶


5、《木棉袈裟》《海市蜃樓》:徐小明大家比較熟悉了,知名的愛國導演,執導的《霍元甲》當年火遍大江南北。電影方面,他執導的《木棉袈裟》《海市蜃樓》深受大家喜愛,其中《木棉袈裟》和《少林寺》題材差不多,只不過這次是保護少林寺的象徵木棉袈裟,主演徐向東當年表現也比較出彩,只可惜演完本片之後他選擇了讀書,錯過了成名的好機會。


除了《少林寺》,下面一些合拍片,同樣承載了70和80後的記憶


他這一讀書,反而成就了《木棉袈裟》中擔任反派的於榮光,之後他又和徐小明合作了《海市蜃樓》,算是一部西部動作片,印象最深的就是新疆女演員帕霞·烏買爾,當年覺得她太美了,同時還有那匹馬也非常聽話。


除了《少林寺》,下面一些合拍片,同樣承載了70和80後的記憶


於榮光正是因為和徐小明的合作,後來才到香港影壇發展的,他雖然沒李連杰名氣大,不過演過的片子也不少,合作的大咖也不少。他最經典的一個角色應該就是和李連杰合作的《給爸爸的信》,最經典的一句臺詞:一個月幾百塊,你玩什麼命啊你!


除了《少林寺》,下面一些合拍片,同樣承載了70和80後的記憶


6、《書劍恩仇錄》:許鞍華作為香港影壇最會拍文藝片的導演之一,當年竟然也拍過這種合拍的武俠片,本片因為片長的原因,分為上下兩部,第一部是江南書劍情,第二部是戈壁恩仇錄(香香公主),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年票房上面慘敗,可以說是血虧。


除了《少林寺》,下面一些合拍片,同樣承載了70和80後的記憶


整體來說,本片比較尊重原著,場景足夠弘大,江南水鄉、西北大漠、京城雪地應有盡有。當然也有缺點,冠以武俠片之名,卻缺少武俠片的豪情和氣魄,少了點江湖的味道。後來的許鞍華很少拍攝武俠片了,也就胡金銓拍攝《笑傲江湖》的時候,被叫去幫了忙。


除了《少林寺》,下面一些合拍片,同樣承載了70和80後的記憶


上面這些影片差不多距今都有30年了,看過的影迷估計都已經不小了,可是每每重溫影片的時候,總會想起曾經美好的歲月,也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吧!話說全看過的有多少啊?


除了《少林寺》,下面一些合拍片,同樣承載了70和80後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