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我是不是來晚了?

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一部電影,讓少林寺名揚海內外,吸引無數懷揣武俠夢想的人們趨之若鶩。少林寺在我心目中,就是武功高手避世的所在地,是身懷絕技的曠世奇才的聚集地。

我真正動了去少林寺看看的想法,還是源於多年前“傻根”王寶強講述去少林寺學武的經歷,他說當年去到少林寺學藝,每次從“少林寺”的門匾下經過,都以為是在拍電視劇,還追問什麼時候播出。聽了這段話,我萌生了也去少林寺門匾下經過的想法,好奇那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當真正到達少林寺,裡裡外外逛了一圈兒,一種難言的違和感始終伴隨著一路的遊覽,揮之不去。很難描述我內心的感受,彷彿千年前的少林寺穿越滾滾紅塵走進了現代俗世。

跨過康熙御筆牌匾“少林寺”的正門,擁擠著進出和拍照的人群,擠垮了所有的期盼和儀式感。反倒是讓我有種走進了某影視拍攝基地的錯覺。寺院內外簇新的紅牆青瓦,遊人如織。找不到千年古剎,武禪宗庭的氛圍。

想給少林寺的大門拍張“正氣凜然”,符合武俠氣質的照片,簡直就是奢望。門前各種凹造型、擺pose的遊客爭先搶鏡,只能讓出正面位置,抓拍個側影了。

少林寺,我是不是來晚了?

大雄寶殿前,熙攘如鬧市,完全沒有禪院應有的恭敬肅穆。

少林寺,我是不是來晚了?

寺院內遍尋不見習練的武僧。藏經閣前,傳說中的掃地僧斜倚著柱子在玩手機。見此情景瞬間凌亂了。

少林寺,我是不是來晚了?

方丈辦公室從外觀上看相當“大氣”,不知裡面是否有德高望重的一寺之掌。

少林寺,我是不是來晚了?

轉到鐘樓才稍有了點寺院的模樣,遊人也漸漸稀少,可見,來少林寺的遊人真的只是遊人。

少林寺,我是不是來晚了?

也許,在這大部分是翻新重建的少林寺中,這口1500年前的炒菜大鍋,才是古蹟擔當吧。

少林寺,我是不是來晚了?

少林寺向西面幾百米有處塔林,是少林寺之行不容錯過的一處景觀。這裡是歷代高僧的舍利塔和衣缽塔。自唐代以來修建的墓塔有400多座,每座塔前都有塔銘留存。面對這些造型各異,式樣繁多,經歷過歲月風化的墓塔,遙想歷代少林高僧,在不同年代修行,傳承著共同的信仰。 風吹林動, 塔影重重,彷彿是在講述少林武學禪宗滄桑且悠遠的歷史。

少林寺,我是不是來晚了?

少林寺,我是不是來晚了?

少林寺,我是不是來晚了?

演武廳簡短的武術表演,可以說是幻滅之旅的最後一擊。雖說是免費的,但這種水平的表演,無論如何也無法與傳說中的“少林功夫”相提並論。建議保持神秘感,讓我們懷揣“天下功夫出少林”的想法,一直仰視“少林功夫”吧。

少林寺,我是不是來晚了?

今天的少林寺,好像只有在習武堂凸凹不平的青石磚中,追憶漸行漸遠的武俠夢,武林魂。少林寺應該是永遠的傳奇,不該是門庭若市的影視基地。商業氛圍圍追堵截,包裹住了這千年古剎,把我們心中傳奇般存在的少林寺,強制地圍堵拐帶到了現代凡塵。走近少林寺的瞬間,就是傳奇幻滅的剎那。也許不該怪少林寺走進了俗世,而是我們來的太晚,錯過了暮鼓晨鐘少林武僧習武修禪的年代……

接下來的行程有點貽笑大方了,但我也“厚顏”記錄下來,與朋友們同樂吧。

少林寺的門票包含著三皇寨的門票。徐霞客曾說:“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鑑於此,也不好和中嶽就這樣擦肩而過,所以就乘坐纜車,來到了少室山的半山腰,踏上了去往三皇寨的懸空棧道。

事實證明,我遠遠高估了自己的膽量。所謂懸空棧道,真的是懸空掛壁而建。棧道一側是萬丈深淵,一側是著名的書冊巖。褶皺擠壓的山峰巖壁,陡峭險峻,峰巒崢嶸,撲面而來的壓迫感,讓本不恐高的我們腿抖腳軟。懸空的高度本就給人以不安,書冊巖特殊的形態更加深了這份不安。無限縱深的峭壁,層層堆疊擠壓,向上高聳入雲,向下縱伸深不見底,而這層疊加重的“壓迫源”,卻是“懸掛”在半空的我們的唯一依靠。每向前邁進一步,就是離踏實更遠了一分。不安和恐懼慢慢累積,行至中途,我們退意已決,互相攙扶著倉皇折返。

有此一驚,我們無心流連,果斷放棄了太室山的攀爬計劃,草草結束了與嵩山的短暫接觸。

雖然照片中體現的險峻,遠遠不及真實的感受,但畫面中人物的渺小,也釋放出些許巍峨偉岸山體給人帶來的壓迫感。

少林寺,我是不是來晚了?

無論怎麼調整鏡頭,畫面裡還是無法記錄出峭壁的全貌,崖壁的縱深無限由此可見一斑。

少林寺,我是不是來晚了?

少林寺,我是不是來晚了?

少林寺,我是不是來晚了?

沒能親眼看看在大山深處,靠人力用岩石搭建的三皇寨,還是小有遺憾。只能遠遠的用鏡頭與這偉大的建築打個招呼了。

離開嵩山返程時,對自己的膽小和半途而廢很是遺憾。給前往嵩山的朋友們提示:嵩山不容小覷!尤其是攜老帶小和恐高的朋友們,臨行前的裝備和心理建設一個都不能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