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爺”秒變“吸血鬼”關店11家是外賣的坑還是自己的鍋

最近一品三笑的25家店突然關閉了11家,從原本的25家門店銳減到14家。

“財神爺”秒變“吸血鬼”關店11家是外賣的坑還是自己的鍋

到底是為什麼?企業坦言關店原因:過度依賴外賣但平臺補貼漸微,門店經營遇困,當平臺取消補貼,並收取不菲的扣點以後,企業危機就頻現。

這個有著12年曆史的品牌企業所遇到的危機,讓其他外賣企業如何引以為戒?

2006年一品三笑成立了第一家店,到2016年,在互聯網平臺的推波助瀾下,將門店數量擴展到25家,這也是一品三笑的巔峰時期。此後就進入了停滯階段,一度以滷肉飯在快餐界馳名的中式品牌,現如今卻成為了外賣時代下的犧牲品,這到底是為何呢?

企業沒有打造出核心競爭力

各媒體都表示,外賣平臺收益將越來越大,似乎外賣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財神爺”秒變“吸血鬼”關店11家是外賣的坑還是自己的鍋

一品三笑在2015年上半年加入餓了麼外賣平臺,下半年整體業務就翻倍增長,好像趕上了外賣的紅利期,此後,一品三笑接著陸續加入了百度外賣、美團外賣等多家外賣平臺,在平臺瘋狂補貼下,它的日營業額最高可以達到3萬元,遠遠超過堂食,外賣平臺可以說是天上掉下的餡餅。

然而,當平臺逐步減少甚至停止了對商家的補貼。那些在外賣平臺補貼的良好勢頭下,沒有打造出自己核心競爭力,品牌還沒有佔據消費者心智的企業就陷入了沒有補貼就沒有消費者的尷尬窘態。

“財神爺”變成“吸血鬼”

外賣火紅,企業犯愁,這一現象是因為除了因為外賣補貼的終止外,最高扣點已經達到25%,使企業倍感壓力。以前商家入駐外賣平臺,平臺會給商家錢;而如今卻顛倒過來,變成了商家給外賣平臺15%-25%不等的抽成費用。加上快餐的議價空間本就不高,而當“財神爺”突然變“吸血鬼”,這讓本著薄利多銷的快餐品牌更加“生不如死”。

“財神爺”秒變“吸血鬼”關店11家是外賣的坑還是自己的鍋

在此情況下一品三笑已經很難脫身,無奈只得關掉近半數的門店,保全大局。

其實外賣平臺並不是快餐行業的“拯救者”,只不過是商家營銷的一種工具。假如企業過於依賴外賣平臺,而不去提高經營能力,激發核心競爭力的話,最後,外賣平臺轉身就變成了壓死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快餐行業如何突圍

賣身、轉型、穩步前進

01

與金融聯姻

在餐飲業競爭異常激烈的當下,快餐行業已然迎來了一次大洗牌,以北、上、廣快餐來看,一種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和金融聯姻。

比如13年時間開了100家分店的餐飲巨頭和合谷,在2016年就以1.17億被弘毅資本收購。為和合谷未來的發展帶來充足的資金、戰略以及各種資源。

“財神爺”秒變“吸血鬼”關店11家是外賣的坑還是自己的鍋

可見,在企業比較良好而且流量也夠大的情況下,與金融聯姻,不單是為了更好的資本合作,更是在不斷優化發展路線,藉助資本的力量實現更加長遠的發展。

02

轉型:開發“餐飲+新零售”的新大陸

當然,在如此環境背景下,企業轉型尋找適合自己品牌的生存之路,走進新零售的大潮來解決“燃眉之急”。

“財神爺”秒變“吸血鬼”關店11家是外賣的坑還是自己的鍋

北、上、廣的一些餐飲企業選擇了“餐飲+新零售”的轉型之路。研發出新產品在天貓、京東、盒馬鮮生、美團掌魚鮮生、全家便利店等線上線下平臺,都進行了佈局和銷售。這樣採取線上線下的聯動,不僅拓展了企業的生存空間,增加了企業的知名度,也增加了企業的體驗。

03

看清形勢穩步前進

在整個快餐行業較為低迷的整體情況下,也有不少的企業穩紮穩打,本本分分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急於迅速擴大,而是收集數據,利用數據分析企業經營狀況,判斷市場走勢和市場需求,不斷地調整和修正企業經營策略,控制擴張店面的速度,更加集中精力,穩紮穩打地做好自己的產品,遵循“擴張規則”走出了自己成功的之路。

小結

總之,外賣平臺停止補貼無可厚非,問題是餐飲企業在平臺“斷奶”的情況下,自己是不是已經擁有較強的競爭力,否則平臺可能只是把企業當成收割的韭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