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融合新時期,教育出版行業的新機會

產業融合新時期,教育出版行業的新機會

站在2018年末尾,讓我們回望一個5年的行業週期:2013~2018。

2013年被稱為“移動互聯網在教育上的應用元年”,5年時間誕生了VipKid、一起作業、作業幫、猿題庫等獨角獸。

從大數據到AI、從識別技術到VR交互內容生成技術,從智能終端到直播技術,技術是其中最大的變量。

如今,資本和技術引入的產業變革已經接近尾聲,行業各種場景的應用正逢其時。

教育和出版行業,進入了應用技術帶來的變量產生產業升級的黃金時期。

從本質上來說,教育擁有服務和內容的雙重屬性。

技術帶來的結構性變化對內容和服務的交付的革命使得未來出版、媒體、教育服務呈現交互融合的趨勢。

縱觀近年來教育出版領域的數字化進程,其驅動力從數字化、移動化到互動化。

交付形態逐漸從靜態的、單向的電子書、電化教育、MOOC到動態的、輕量的、互動性更強的微課加助教等形式轉變。

與此同時,教育培訓行業的驅動力是直播技術的引進,從線下課到雙師課到直播課。

在技術的加持下,內容和服務兩條線正在融合,逐漸形成錄播、直播、題庫、助教的在線教育新形態。

科技教學融合模式將既具備出版內容的規模化能力,又擁有線下教學的個性化體驗。

從整個產業結構來看,目前教材教輔市場500億,與培訓市場之間存在20倍差距。

內容與技術的融合可以使得該市場煥發新的活力,優質內容與AI、視頻、遊戲化等多技術的融合新增了千億級別市場。

隨著校內市場的逐漸開放,B2B2C的窗口也正在打開。

C端流量倒逼B端獲量,用戶願意為優質內容和學習工具付費。

因此,在原有的B2B教育信息化費用基礎上,新增了千億級的B2B2C市場。

B2B2C本質上還是2C,中間的B是決策、場景、推動,和C端消費沒有本質區別。

因此,在這個產業融合的新時期,教育出版行業的新機會有兩個大的方向。

首先,在產品層面融合人工智能、視頻技術和遊戲化等多種技術,提升產品維度。

比如加人工智能打造個性化學習路徑,AI助教答疑;加視頻技術使得名師內容化,根據學生反饋播放不同內容,通過動畫展示抽象內容;加遊戲化設置動畫形象和關卡,激發學生興趣等。

其次,在運營層面用好強大的微信生態圈。

如今的微信app已經具備教育應用的底層能力,內容、課程、練習、客戶關係、支付、導流全都可以在微信生態中完成。

小程序具備輕量化、高頻化和社會性等優勢。通過微生態推廣、裂變、試聽、轉化、復購的營銷工具帶來了一大波流量紅利,其高頻輕量的特點和強社交屬性正在革新應用時代。

通過對用戶學習場景的社交重構,利用好小程序關係鏈紅利,就能極大地提升從內部服務到外部傳播的效率,提升完課率、復購率和傳播度。

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知識服務和在線教育產業具有開放共生、深度互動、急速裂變等典型特徵。

圍繞這些特徵進行產品設計、開發和營銷,將會給傳統紙質出版業務和傳統數字出版業務帶來新的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