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一帶一路”發展系列研究叢書

中國與“一帶一路”發展系列研究叢書

陝西傳媒網訊(記者 李莉)2018年12月20日,在西安交通大學等單位聯合召開的紀念“一帶一路”倡議發表五週年暨智庫學術交流研討會上,西安交大“一帶一路”與全球發展研究院進行了《中國和“一帶一路”發展研究系列叢書》首輯發佈。

首輯共7本專著,分別從區域經濟合作、“一帶一路”通道建設、能源合作、貿易投資合作、金融合作、絲路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合作以及絲路核心城市等方面,對中國和“一帶一路”合作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探討和實證分析,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貨幣融通和民心相通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議,已由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

馮宗憲教授等著的《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區域經濟合作發展》一書以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為主題,以構建利益共同體為主線,深入討論了“一帶一路”的空間特徵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路徑;分析了中國和”一帶一路”的進出口貿易、貿易壁壘、貿易成本和貿易便利化以及產業內貿易、競爭力狀況,以及中國對“一帶一路”的直接投資及其影響因素等問題。該書還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風險及其評估進行了分析和討論,提出了風險擔當的責任共同體理念,從“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角度,提出了區域合作發展的命運共同體主張。

孫啟鵬教授等著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運輸通道研究》,從絲綢之路國際運輸通道的起源與發展,絲綢之路國際運輸通道所面臨的形勢與機遇,國際運輸通道的界定與系統構成,國際運輸通道的運輸需求分析,現代物流導向的通道交通運輸網絡構建,多式聯運導向的通道交通運輸組織優化等幾個方面,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運輸通道進行了全面系統的介紹和深入的研究。

朱躍中研究員等著的《“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研究介紹“一帶一路” 能源合作的作用和意義;梳理能源合作研究中常用模型的分析方法;分析全球中長期能源供需格局演變及全球能源治理走向;整理了沿線國家能源資源稟賦及發展概況;梳理沿線國家能源發展規劃,並提出了未來合作重點;評估了我國與沿線國家能源合作的現狀;分析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新特點;研究“一帶一路”能源合作面臨的新挑戰;並確定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重點領域;提出了具有現實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

樊秀峰教授等著的《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投資研究》,在對中國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貿易投資合作現狀進行分析與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重點研究影響貿易投資合作因素,並從“一帶(陸)一路(海)”兩方面進行實證研究和討論,據此提出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路)國家(地區)貿易投資合作的對策建議。

沈悅教授等著的《 “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與歐亞金融合作》,基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背景,研究中國與歐亞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合作現狀及面臨的挑戰,在借鑑相關國際間區域金融合作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中國與歐亞金融合作發展的構想和實現途徑;同時,研究了人民幣國際化和歐亞金融合作前景問題。

李樹民教授等著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合作發展研究》,詳細介紹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旅遊資源及文化遺產保護現狀,分析了旅遊業發展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提出了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問題並給出對策;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帶一路”國家間旅遊合作發展的基礎、面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探討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合作發展的路徑。

薛偉賢教授等著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城市建設研究》,在明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內涵、思路與前景的基礎上,結合核心城市理論的基礎條件,考察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的合作與交流,並基於價值鏈理論確定沿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產業定位,進一步對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城市進行戰略規劃,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城市的五條路徑,最後從旅遊文化、通道、經貿、金融、能源、科技、教育、生態八個方面給出具體的對策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