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文化 增強文化自信––訪文化學者商子雍

弘揚傳統文化 增強文化自信

——訪文化學者商子雍

弘揚傳統文化 增強文化自信––訪文化學者商子雍

商子雍,資深報人,著名作家,現任西安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西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西安市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陝西省作家協會理事、陝西省雜文學會副會長。長期從事雜文、散文、報告文學創作,有二百多萬字的作品出版,出版有《求是齋雜品》。

商子雍:“我們所說的文化自信,文化軟實力,以文化定輸贏,這裡面的文化,它指的是一種廣義的文化,那廣義的文化都包含什麼內容呢,我的理解是,它包含著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和生活心態,另一種說法,我們也是很熟悉的,就是我們常常強調的,要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那什麼樣的文化才是先進文化呢,我覺得就是在正確的生活理念的影響下,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形成的和諧生活形態,這就是先進文化,與之相反的就是落後文化,腐朽文化和反動的文化。狹義的文化就指的是,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的知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識文斷字,讀書多,知識豐富,這就是一種文化,這就是狹義文化。”

文化就像一條精神文明的長河,藉著人類歷史發展的東風,奔流向前,越加豐沛,而這條河流的發源處就是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滻河東岸的半坡遺址,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村落遺址,它屬於,距今有6000多年的歷史。它的出現,確立了一個新的文化類型,為研究中國黃河流域原始氏族社會性質、聚落佈局、文化生活提供了較完整的資料。從人類飲食文化發展角度,為我們梳理了這個遠古村落的文明進程。仰韶文化時期,各種形象符號,各種陶製器皿,都可以清晰的看到了文化的發展印記。

◆◆◆

從原始社會一直到奴隸制社會的商周時期,西安的名稱並非我們所熟知的“長安”,據史料記載,周朝時西安被稱為鎬京。而“長安”這一延續千年名稱始自漢高祖劉邦。2000多年前,楚漢爭霸,劉邦打敗了項羽,漢高祖劉邦原本打算建都洛陽,正當劉邦躊躇滿志地準備在洛陽登上皇帝寶座的時候,一個山東人出現了,在他的遊說下,漢高祖劉邦改變了原來的觀點,揮師進入關中,這才有了長安這個名稱,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漢長安城遺址。

商子雍:“這個山東人叫做婁敬,他剛好路過洛陽,他身份是一個被徵調來保衛邊疆的一個士兵,他社會地位非常非常的低,他就給劉邦說,聽說你要準備建都洛陽,這個不好。他然後就分析說關中這個地方特別好,把關中稱為天府之國,現在我們一說天府之國都知道是四川,實際最早,有天府之國光榮稱號的是我們陝西關中,他說了以後,手下的大將都反對,為什麼呢?手下的大臣,山東人居多,那種想把這個都城建的離他們老家近一點的洛陽,紛紛反對,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張良起了很大的作用,張良站出來就說,婁敬說的對,關中這個地方,退可守,進可攻,另外物產豐富,地理環境也非常的優越,關中這個地方是尤為適合建都。最後劉邦才決定馬上揮師進入關中,選擇了漢長安城遺址這塊地方,建築了長安城,並命名叫長安。”

而提到漢代不能不提的就是絲綢之路了,絲綢之路的開通是在漢武帝的時候,由陝西城固人張騫,在一條原本沒有路的地方開闢了一條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聯合西域的一些少數民族共同對付當時相對強大的匈奴。但當絲綢之路開通以後,人們卻發現繁榮的商貿及文化來往,不斷地造福於絲路沿線國家的民眾。

商子雍:“漢王朝和後來的唐王朝的強大,也是和絲綢之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絲綢之路,它的意義不但對於一個強大的漢王朝和一個強大的唐王朝的形成,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最主要的是他給我們昭示了一條真理,文化怎麼進步文化怎麼發展,閉關自守,坐井觀天,是絕對的不行的,必須要交流。文化的發展必須要交流,這是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我覺得絲綢之路的主要的意義就在這個地方。”

◆◆◆

時間在不停的流逝,告別了漢代的“大漢雄風”,我們來到唐代,唐代文化交流就不能不提玄奘了。

玄奘,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玄奘曾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裡,到達天竺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花費十七年學遍了當時的大小乘各種學說,並從天竺帶回佛舍利、佛像、經論,回到長安後玄奘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75部、1335卷,並在《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中,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為繁榮唐朝的佛教文化及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商子雍:“陝西還有一個人,他沒有被足夠的重視,就是玄奘,這個人是河南偃師人,但是玄奘的主要的功績是在陝西完成的,他的故事由於《西遊記》的普及大家都知道了,但是電視劇西遊記裡的唐僧和歷史上的唐僧和歷史上的玄奘完全是兩回事,他從印都取經回來以後,他翻譯佛經的最主要的兩個地點,一個是大慈恩寺,就是現在的大雁塔,在一個就是現在銅川的玉華宮,他最後圓寂去世就是在玉華宮去世的,這個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比張騫更偉大,張騫是奉國家的命令,有一支隊伍,那個時候儘管開拓絲綢之路,非常艱難,畢竟他不是單槍匹馬,而玄奘,他到印度取經他沒有護照,他是東藏西躲到了印度,到了印度以後,學成在印度,名聲很大,在世界影響也很大,他又帶了很多佛經。對佛教傳入中國,迅速在中國化,都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

◆◆◆

在歷史文化的影響下,商子雍認為陝西人,普遍有這麼一種特點,比較厚實,另外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給予陝西人崇德尚儉、忠厚實誠、開放包容的性格特徵。他自己也把陝西文化視作自己的根,自己所有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

不過陝西的文化似乎在經歷漢唐的輝煌之後,隨著政治中心的東移、南遷,似乎有些沉寂,但是國家“一帶一路”新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又給陝西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求的機會。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歷史上的唐王朝正是用開放包容的心態,在吸收各地優秀的文化的基礎上,才有了盛世長安的貞觀之治,在新時期的我們要思想解放,不要墨守成規,外來的思想、文化我們應該先拿過來然後認真的辨別,選擇我們所需要的,為我所用,來發展我們自己。

商子雍:“現在要緊的是我們擁有這麼強大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在五彩繽紛的外來文化面前表現出來包容的態度,用一句經濟上的話“實現共贏”,我覺得,只有這樣我們陝西才能迅速的發展起來,才能強大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幸福,我們的前途才會更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