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丨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养老目标基金?

当你老了,没钱花了,睡意昏沉~

养老一直是国民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于养老目标基金的一系列问题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如下:

揭秘丨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养老目标基金?

请待我一一解答

揭秘丨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养老目标基金?

养老基金存在即是合理

我们先来算一笔账:

养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大量的收入来支撑。如果预计你能够活到75岁,60岁退休,还有15年的养老生活。假设一个月基本生活费3000,不算上看病等其他意外,你需要54万养老钱。如果再考虑旅游、看护、医疗等其他需求,实际的资金需求可能远远不止这些。

你可能会说:

我有基本养老金,我还买了养老保险,再不济还有我子女呢~

但是,仔细算算,这些远远不够,也别给你处在中年危机的子女增加压力了。再说了,如果你身体好,再多活几年呢~

综上,如何在不影响当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养老费用的有效积累,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于是有了养老目标基金的存在。

养老基金不还是投资股市债市,跟我自己买基有啥区别?

小编认为,选择养老基金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01

克服人性弱点

追涨杀跌,人性的弱点无法避免。

如果你在想:

我相信我自己的判断,我就自己投,赢输都在自己,实在是亏了,就算我倒霉……这种放手一搏的心态很是危险!

这可是您和老伴的养老钱,可要悠着点哦~

02

专业的资产配置

1994年,富国银行和巴克莱全球投资(现已被贝莱德并购)通过实践发现:绝大多数投资者出于惰性、不上心、不专业或者判断错误等原因,会把自己的养老金进行错误的配置。

毕竟术业有专攻,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怎么管好这笔钱的,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吧。

这是个人养老基金应运而生的重要原因。

03

税收优惠

政策规定:可设置优惠的基金费率,并通过差异化费率安排,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

(监管层定好方向了:费率有“优惠”,鼓励长期持有~)

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养老基金,赚取更多的养老金呢?

个人养老资金有序逐渐入市,是改变市场长期以来存量博弈现状的强大推动力。这使得市场有可能形成的慢牛走势,和个人投资盈利的良好体验形成正向反馈,从而成为一个良性循环。

这使得未来市场有可能复制美国市场那样的10年长牛。

尽早开始长期定投

在目标金额固定的前提下,长期定投每期需要投入的金额会较短期定投更少,从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更小。

从30岁开始的投资,每个月所需投入的资金会明显少于从50岁开始的投资。也就说越早开始投资,预期每月的资金投入也就会越少。

坚持长期定投,能大大减少我们每期定投的金额,从而能让我们积累养老金的压力减小,所以,为什么不尽早开始长期定投呢?

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公募基金自第一只产品发展到现在的近5000只产品,20年来标准股基、混合偏股、封闭偏股、标准债基、普通债基年化收益率达到28.52%、26.1%、19.03%、3.77%、6.97%。截至2017年底,公募基金持有人超过3.4亿人,累计向持有人分红约1.7万亿元。(摘自中国基金报2018年3月5日稿件)

公募基金用其历史表现证明了其中长期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优异的投资回报。公募基金行业诞生20年来,在股票、债券投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养老目标基金作为公募基金中的创新类产品也将延续公募基金在投资管理上的优势,力争为投资者提供更高的长期回报。

长信基金FOF团队,将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相结合,全面培养长信基金养老金投资管理能力,为养老金提供优质投资管理服务做准备。敬请期待吧~

风险提示:“养老”的名称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养老基金产品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