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基金邓虎:养老FOF之我见

长信基金邓虎:养老FOF之我见


最近,随着第一批养老FOF的获批,公募基金开始参与养老体系第三支柱的建设。首先,这个养老FOF并不是指的国家的养老金会申购这些基金,更多的是个人申购养老基金进行补充养老,结合国家养老第一支柱和企业年金第二支柱,构成完整的三支柱养老体系。这点可能和大众的第一印象有些不同,这也是未来养老FOF的管理人需要去做的市场教育工作。

长信基金邓虎:养老FOF之我见


邓虎:经济学硕士,武汉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申银万国金融工程分析师、金融产品主管,2012年获得“新财富”金融工程最佳分析师第二名,对国内外市场的金融产品都有较深刻的理解。2015年6月加入长信基金,现任养老FOF投资部总监。

养老是一个超长期投资的概念,与当前市场的认知,大家对投资期限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当贯穿一个人的生命周期进行投资时,就可以考虑利用时间的价值,忽略市场短期的波动影响,做时间的朋友。因此,当一个人年轻时可以尽可能多的将资产配置于短期波动较大但长期回报较高的权益类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退休日期的临近,再逐步减少权益资产的配置,增加债券资产的配置。以此为理论的生命周期基金在海外发展迅猛,是养老产品的主流策略,也符合长期投资的要求。甚至从另一个侧面看,养老产品规模的扩张,也为股市引入长期资金,也能反过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但是,从产品获批起步,到未来实践发展,我们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以权益为主进行个人养老补充,且在全球范围内真正取得成功的例子并不多,美国市场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是否生命周期或者其他产品策略要有一定的本土化改造,都是需要深入研究并思考的。美国市场长期牛市的特点与A股截然不同,这对我们的权益投资养老提出了挑战。在股市没有长牛环境的日本、新加坡等市场,养老投资还是以较低权益比例进行的,当然,较低权益比例投资在养老级别的长期投资上面临着跑输通胀的风险,我认为美国模式目前来看是更好的方向,但不代表可以简单复制成功,这里面有一些细节需要再考虑。

A股的指数波动率往往在30%以上,且下行波动显著大于上行波动,在A股市场,即使是长期投资,也会面临着起点决定未来收益空间的风险。我们曾经做过一些测算,如果不幸在2007年顶点开始投资,10年后可能也面临着净值亏损的风险。虽然养老投资主要是以类似定投的方式来进行,并不是单纯由净值体现投资者收益,但考虑投资者感受,以及实际的投资运作,降低下行波动应该是A股养老投资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但这个目标的难度较高,目前可以主要考虑以控制整体权益仓位或延长封闭期限来实现。

如上文所述,养老基金的投资形式更接近于定投,不是一笔投资而是多次长期限的投资,投资者的实际回报与看到的基金净值可能会有所不同,如何让投资者能坚持进行多年的养老基金投资以及看到真实回报,除了投资工作,制度建设也是未来公募基金开展养老FOF业务的重要工作。

风险提示:养老目标基金中含有“养老”字样并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养老基金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投资者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自主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并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