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白洋淀屯田风云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雄安新区:白洋淀屯田风云

元朝忽必烈在北京建大都,营造官字,构筑宅第,大兴士木。为完成这一宏大建筑群,建筑者就近在太行山、燕山的茂密森林滥砍滥伐,使九河下梢的白洋淀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河道洼地淤塞。到明朝弘治之前,白洋淀又淤成平地。据《新安县志》载:“地可耕而食,中央为牧马场。”

位于白洋淀东部的赵北口,颇有名声。其地处交通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宋辽之战,杨六郎把守三关就屯重兵于此,曾一度改名赵堡口。明成祖永乐,初封燕王,就藩北平,率八百勇士发难,改写了大明历史。发生在白洋淀雄、鄚之间的赵北口月漾桥之战写进了《明史》史篇。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十二日的这一天,潘忠驻白洋淀至五官淀之间的鄚州,都指挥杨松率先锋九千人据雄县。时值八月十五中秋月,朱棣擐甲执兵袭雄县,乘城内守军将士饮酒赏月之时,一举全歼杨松部九千人。他又命令燕山右护卫副千户谭渊率壮士千余人,潜伏在月漾桥下的河水之中,每人持菱草一束,蒙头以通呼吸。待潘忠自鄚州来援,行至月漾桥时,以炮为号,立即出水占据桥头,断鄚其退路,余众多溺死,主将潘忠被擒,鄚州失守。

自建文元年至四年,发生了朱棣夺取帝位的“靖难之役”。因战争频繁,加之白洋淀大旱虫蝗连年不断,造成人口大量死亡。战后朱棣又决定建都北平,自然要通过移民迅速增加白洋淀地区人口。明政府采取了恢复生产、移民屯田的重要措施。“狭乡之民迁于宽乡”。从洪武至永乐间,先后从山西洪洞和塞北兴州及南方等地迁民入境,故安州洪武移民所建五社,永乐移民设立九屯,新安县有社五、屯六之说。战后白洋淀人烟稀少,土地荒旷,明成祖朱棣领兵数万在白洋淀中的莲花淀、洛汪淀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屯,“令将士屯田,且耕且战”。经过对河道疏浚,筑堤防洪,做到了强兵足食,以保证足够的粮食,供给国用,多有建树。后来,又屡次率诸将出征,威名大振。为记功留名,令军士在洛江淀边筑台立碑,命名曰“乐驾台”。有诗云:“一湾青藻问风余,旧是文皇驻跸墟。鞍马曾闻说麦饭,风云谁忆似巾车。千年胜迹应怀古,十里清波久化鱼,此日重来访逸老,可堪感概立踌躇。”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杨村河(即今潴龙河)决入始成洋国。白洋淀重新蓄水又成淀泊。淀水汪洋浩淼,势连天际;淀名由白羊淀改为白洋淀。当时的白洋淀确是“蒲绿荷红、渔歌菱唱,差可拟西湖、洞庭也。”

白洋淀吸引了众多诗人墨客,为她吟咏歌唱,而致流连忘返。其中,高阳孙敬宗的《白洋大湖歌》诗日:“白洋大湖浪拍天,苍茫万顷无高田。鼋鼍隐见蛟龙走,菡萏参差菱荇连。”这首诗歌后来被认为是赞美白洋淀的绝唱。白洋淀景观之壮美可见一斑。万历十五年(1587年),新安县知县尹从教在白洋淀边(今端村南)修建“北地西湖”亭一座,两柱联云:“水会九流,堪拟碧波浮范艇,荷开十里,无劳魂梦到苏堤。”白洋淀不光是骚人词客向往的游览胜地,就连明朝成祖皇帝也留下足迹,广为留传。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