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从百战之地到“雄安质量”示范区

战国时期燕南赵北之间人为修筑的燕南长城,并没有真正竖起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随着秦国统一,燕、赵、中山等国间修筑的长城失去了昔日的防御战备作用。

北宋统治者依托白洋淀及上下游水系兴建塘泊围堰工程,打破了原有的路、州、军、县各自为政的局面,第一次将白洋淀全流域视为同一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和利用。在漫长的塘泊防御线及两侧,北宋建起一系列铺、堡、寨,驻扎屯戍卒武、铺兵、禁军、乡兵或商贾、官员及其家属、迁户、佃户,还有渔民、牧民等。铺、堡、寨是国家组织末梢的乡村职役组织。

白洋淀:从百战之地到“雄安质量”示范区

白洋淀附近的宋辽边关地道

设置堡寨具有战略意义,保证了边境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军粮需求,监察护堤和挽漕。所设铺堡寨也是临近地区人口、土地和其他各种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的标志,不仅管理有定制,机构有定额,人员有专责,并且其职权归缘边机构专属,直接向皇帝负责。这就将北宋缘边防御体系的军事作用扩大到了经济和政治层面。

清代,保定直隶京师,直隶省决策之于全国的示范意义非同一般。朝廷以淀河治理为核心,选官与治吏、秩序与规则、信仰与教化、习俗与风尚并重。有一种观点认为,白洋淀是京城之外朝廷决策机务的又一重地,也是拱卫京师地位的重要区域。

白洋淀:从百战之地到“雄安质量”示范区

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保定,又称直隶总督部院。

中共中央选址雄安新区作为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根本的水文条件是白洋淀。在华北平原起城,城市用水是首要考虑因素。要保证生态水源、居民饮水和工业用水,今后发展中还要保持人地和谐、交通便捷、文化平衡,白洋淀在涵养水源、缓洪滞沥、调节区域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白洋淀:从百战之地到“雄安质量”示范区

夕阳下的白洋淀

水是白洋淀的灵魂,水润雄安方得长足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上游众多河流几近全部断流,芦苇退化,动植物数量锐减,生态环境恶劣,给白洋淀带来的威胁日益严重。

随着引水济淀工程的实施和规律性补水,保定市斥巨资严厉整治污染,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开始趋于平衡。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雄安新区建设首先要治理好白洋淀。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在考察雄安新区时说:“未来的雄安新区要切实解决好水的问题、河道问题、交通问题,特别要注重保护好水资源,将白洋淀的治理作为新区规划建设的前提。”

白洋淀:从百战之地到“雄安质量”示范区

经过治理,白洋淀重现了昔日水鸟翔集的美丽画面。

雄安新区白洋淀的治理注重与长效管控机制相结合,在河长制的基础上建立湖长制。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及相关部署,水利部要求在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成湖长制,损害湖泊生态将终身追责。此前,白洋淀已由保定市、县、乡党政负责人担任区域内主要河湖的河长,实行责任制,设置公示牌,建立和完善网格化监管机制,明确管理人员姓名及监督举报电话,配合水污染治理,对涉水企业、工业固体废物、禁养区等,严格监管。目前,按照《雄安新区及白洋淀流域水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方案》,白洋淀整治攻坚行动业已启动。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建设要“结合区域文化、自然景观、时代要求,形成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白洋淀再一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成为“雄安质量”的一个参考系和示范区。


联系人:刘艳飞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广告合作与应聘

联系人:刘晓晨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jianghezaz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