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劍脅迫君主卻被稱讚,刺殺君王成就一代雄主

“刺客”這個詞,通常只在武俠小說中出現。但事實上,它曾經真實地存在於現實之中。李白曾在《俠客行》中寫道:“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三國時曹操、孫權兄弟等許多政壇風雲人物都喜歡倚劍而行,而刺客最早時則是出現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

一次成功的刺殺必須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於是刺殺的結果,便是有成功,也有失敗。下面我們先來看一次成功的刺殺。確切地說,不叫刺殺,而應該叫做劫持。

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故事的主角名叫曹沫。

曹沫是魯國人,非常的勇武有力。他非常得魯莊公的喜歡,喜歡到跟鄰居齊國打仗,都讓曹沫這個以勇武有力著稱的人擔任將軍。但勇武有力不代表會打仗,所以曹沫三戰全輸,被齊國佔走了大片土地。而曹沫自己,也屢敗屢跑,全無捐軀沙場的崇高意識。

拿劍脅迫君主卻被稱讚,刺殺君王成就一代雄主

魯莊公慌了,獻上遂邑之地向齊國求和。

至於曹沫呢,雖然在他領導的戰役中,魯國丟失了大片領土,現在又要割地向齊國求和,但是他這個人是魯莊公喜歡的類型,所以雖然逃跑了那麼多次,但還是被魯莊公任命為將軍。由此可見,個人的喜好會對一件事產生多麼大的影響。

齊國跟魯國定了在柯地簽訂盟約,魯莊公和齊桓公二人剛剛走上盟壇,曹沫就持著一把匕首衝上去抓住齊桓公,把匕首架在齊桓公的脖子上。這下把眾人都嚇壞了,問,你想幹嘛?

曹沫回答,齊國仗著比魯國國力強,天天欺負我魯國,今天魯國都城一倒塌就會壓倒齊國的邊境,您最好考慮考慮這個問題。

齊桓公聽了這赤裸裸的威脅,就答應歸還之前侵佔魯國的土地。曹沫得到承諾,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壇,面不改色地站回自己的位置。

齊桓公本來作為勝利一方,應該是雍容尊貴優雅範,結果弄成了灰頭土臉狼狽相,怒從心頭起,張口就想要否定剛才出口的承諾。管仲眼疾口快擋住了他想說的話。管仲說,既然答應還他土地,就還給他。不值得為了這麼小小的一點土地敗壞了在諸侯們面前的信用,搞得好像我們背信棄義一樣。齊桓公聽了管仲的話,就還給了之前侵佔魯國的土地。

拿劍脅迫君主卻被稱讚,刺殺君王成就一代雄主

魯國憑著曹沫的一把匕首,收復了失地,保住了尊嚴;而齊桓公雖然沒撈到土地,卻在此次事件中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大氣的舉止,贏得諸侯尊敬,各國都來朝拜,開始踏上稱霸的道路。

這次刺殺,結果雙贏。

或許是雙贏的結果太過耀目,後世們渴望同樣的雙贏,只是結果載入了史冊,雙贏的結果永不再現。

一百七十年後,吳國出現了專諸。

專諸是由逃到吳國的伍子胥引薦給當時的吳公子光的。公子光的父親是吳王諸樊,他是個不按理出牌的人。他有三個弟弟,他認為三弟很賢明,就想採用兄終弟及的方法,把王位挨個傳下去,一直穿到三弟季子札手中。

願望是好的,但季子札是個不按理出牌的人。他直接逃走,拒絕接受王位。所以吳國王位傳到吳王二弟夷昧手中,便擱置了。於是吳國人便立了夷昧的兒子僚為新的吳王。

拿劍脅迫君主卻被稱讚,刺殺君王成就一代雄主

這樣一來,原本吳王諸樊的兒子公子光就被邊緣化了。公子光很不開心,他說,如果按照兄弟接班的次序排,應該是季子札繼承王位;那如果是要兒子接替王位,我才是真正的嫡子。現在這樣排是什麼道理?

他秘密供養一幫子死士,打算奪取王位。

剛好這會兒伍子胥從楚國逃到了吳國,勸現任吳王僚攻打楚國。公子光覺得伍子胥這個計劃礙了他奪取王位,就對吳王僚說,伍子胥父兄都被楚王殺死,他勸您攻楚是為了替他自己報仇,不是什麼好意。

伍子胥看到公子光刻意阻礙,便明白了公子光的意思。回頭便把自己結交的很有才能的專諸引薦給了公子光。

公子光得到專諸非常高興,把他當做上賓對待。而專諸,也希望投桃報李,能為公子光盡一份力。

拿劍脅迫君主卻被稱讚,刺殺君王成就一代雄主

他們等到的機會終於到了。當時是吳王僚登基的第九個年頭。楚國楚平王死去,吳王僚就想趁著楚國辦喪事的機會撈一把,於是派遣自己的兩個弟弟蓋餘、屬庸帶兵包圍楚國的譖城,想趁機佔了它。又擔心事情做得不地道惹來別人非議,派遣大夫延陵季子到晉國去,觀察各個諸侯國們的動向。

結果楚國惱怒之下出兵斷了蓋餘和屬庸的後路,把二人孤零零懸在了楚國本土上。

公子光冷眼旁觀一陣後對專諸說,這是個好機會,失去這個機會,我就再沒機會登上王位了!我本來就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就算是三叔季子札回來,他也不能把我廢掉!

專諸則說,吳王僚的兩個弟弟帶著吳國軍隊在楚國,被楚國斷了後路留住回不來,國內沒有支持者,我們可以把他殺掉。

公子光跪地扣頭,說,我的身體,也就是您的身體,您身後的事,都由我負責了!

拿劍脅迫君主卻被稱讚,刺殺君王成就一代雄主

這年四月,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重兵武士,派人宴請吳王僚喝酒。吳王僚派出侍衛兵士,從王宮一直排到公子光的家裡,門兩旁、臺階上都站在手持長矛,身披鎧甲的衛兵。

吳王僚與公子光宴飲,酒酣耳熱時,公子光說自己腿腳不舒服,去上點藥,就起身離開,進入地下室。專諸手中捧著個盤子,盤子裡裝著一條魚,魚肚子裡藏著一把匕首,專諸把魚進獻給吳王僚。並掰開魚,拿出匕首趁吳王僚驚嚇的一瞬間刺中吳王僚!

吳王僚當場死去,堂中大亂,專諸被吳王僚衛兵殺死,公子光放出地下室甲兵,全殲吳王僚衛隊士兵。自封為吳王,就是大名鼎鼎的吳王闔閭。闔閭封專諸的兒子為上卿。

因有最初曹沫的雙贏,接著有專諸的以身成全恩主,後世便總有人期許那般輝煌燦爛、彪炳史冊。

幾百年後的戰國末年,一個效仿著曹沫風格,克隆了專諸刺殺手段的刺殺行動用失敗為這個時代劃上了句號。

傳說從此後便只是傳說。

燕太子姬丹得到了刺客荊軻,但姬丹要求荊軻要先挾持秦王嬴政,逼他把侵佔六國的土地全部吐出,如果嬴政不答應,再把他殺掉。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首先便會軋碎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拿劍脅迫君主卻被稱讚,刺殺君王成就一代雄主

公子光為何不讓專諸先挾持吳王僚,逼他退位,他不答應時再行刺殺?因為公子光知道,機會稍縱即逝,而刺殺行為,比戰爭更加激烈兇猛。瞬息萬變間,便可決定事情的最終走向。所以刺殺的結果只有一個,要麼死,要麼活。

姬丹只學會了專諸的把匕首藏在魚肚子裡的技術,卻沒學會刺殺最重要的精髓。

荊軻在最後的刺殺階段還在猶豫,是先要秦王的命,還是先挾持住他?瞬間的猶豫便決定了最後的結局,荊軻用慘敗和死亡為這個時代落下最後的帷幕。

曹沫,保衛家國領土;專諸,為酬謝知己參與奪嫡;荊軻,為姬丹的一己之私報復。

曹沫的雙贏是贏在了時代,那個時代尊重承諾與信譽,所以曹沫能贏,更能安然無恙;公子光奪取本該屬於自己的王位,專諸以死報答知遇之恩;荊軻便格外悲慘,姬丹對他並不信任,只是利用。但人已入坑,便不得不往前走。結果如何,只看上天的安排。幼稚的姬丹,不會懂得就算荊軻刺死秦王,也改變不了任何事情。這一任秦王死了,還有下一任,燕國遲早會被滅,六國最終會統一。於是史書中多了一個失敗的壯士荊軻,來做千百年來人們口中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