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甘州區:提升基層文化陣地效能 加快美麗鄉村文化建設

張掖市甘州區:提升基層文化陣地效能 加快美麗鄉村文化建設

近年來,甘州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搶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建設機遇,緊緊圍繞省市區中心工作,鞏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建成果,實施基層文化陣地效能提升工程,豐富和創新鄉村文化活動,促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

鞏固和提升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相繼出臺了《關於文化大區建設的意見》《甘州區鄉鎮、村(社區)文化體育建設管理意見》等文件,穩步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不斷完善農村文化服務網絡,建成了以區文化事業單位為龍頭,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樞紐,基層書屋、文化廣場、文化共享工程服務點、公共電子閱覽室、鄉村舞臺為輻射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能力,落實“三館一站”免費開放政策,全區23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實施了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總分館服務體系,為21個鄉鎮、街道、村(社區)文化廣場安裝公益電子大屏59個,充分發揮了公益性電子大屏在傳播黨的聲音、引領社會風尚、教育引導群眾、推動創新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

創新載體豐富群眾文化活動。把豐富全區群眾文化生活作為美麗宜居鄉村文化發展的重要環節,依託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鄉村舞臺等文化惠民平臺,深入開展文化進農村文化服務活動,依託傳統節日,組織文藝團隊深入鄉鎮、村社巡迴演出;按照《甘州區廣場文化活動安排意見》,組織各單位、鄉鎮(街道)及社會各界廣泛開展廣場文化活動,每年舉辦各類活動達80多場次,吸引觀眾20多萬人次;全面實施政府購買公益性演出下基層演出工程和“三區”文化人才支持計劃,逐步探索從當地文化院團購買文藝節目到各鄉鎮村社進行文藝演出機制,2017年、2018年分別演出96場次和116場次,觀眾達30萬人次;以“快樂老鄉”活動為統領,積極鼓勵支持鄉土文化和民間文化健康發展,先後成立甘州區民間藝術團、梨園劇團、新靖秦劇團和興隆秦劇團等農村民間藝術團體。

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積極籌措資金,先後對鹼灘鎮東古城樓、黑水國遺址等一批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保護。明確劃定了農村野外文物點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進一步充實農村業餘文物保護員隊伍,為農村文物保護工作打下堅實基礎;積極推薦鹼灘鎮古城村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實施屋蘭古鎮文化旅遊項目工程,極大地提升了古城村整體歷史文化氛圍;依託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資源優勢,切實加大民族民間文化保護開發力度,廣泛徵集歷史沿革檔案、生產用具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實物1200多件,民俗實物724件套,修復民俗傢俱100餘件;深度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至目前共整理非遺項目30多個,其中列入省級6項、市級14項,10個民間藝人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 省級非遺項目《甘州小調》《甘州社火》建立了穩定的傳承人隊伍,傳承活動有序開展。

加強貧困村文化場所建設和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按照標準,建成全區12個精準貧困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文化廣場,並繪製文化牆圖譜300餘幅。為11個貧困村各配備演出用音響和便攜式移動音響、燈光等設備,為7個貧困村配備了8平方米的戶外全綵高清LED電子大屏,使其成為脫貧攻堅的宣傳平臺;積極為農村業餘文藝團體輸送技術服務,加快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目前,全區農村實用文化人才162人,其中取得副高級技術職稱8人,中級39人,初級115人,鄉鎮、村社、社區文化站(室)專兼職工作人員267人,共培育各類文藝表演主力團隊94個、業餘骨幹演員2400多人、資深民間藝人212人、文化大戶98戶、民間自樂班子23個、社火隊51個,組建了1295人的文化服務志願者隊伍。(甘州區文廣新局楊波 何多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