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十二法則:請永遠給孩子希望

1

歸屬法則:

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這條看起來是不言而喻的,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環境?但實際上也不盡然,有些家長有此心卻不懂如何做。

比如,過分溺愛嬌慣順從孩子,由著孩子瞎吃瞎玩,不鍛鍊不勞動,養成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如果家庭變化不可避免,家長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來安慰疏導孩子,而不可採取疏於管教或溺愛或過分嚴厲等極端措施,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遷怒於子女。

2

希望法則:

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家長們都是對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遠用正面鼓勵的話語讓孩子們看到希望,認為自己確實有希望呢?

我們對孩子期待值頗高,卻不善於用希望法則,而愛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只糾結在為什麼丟了5分上。高標準嚴要求固然正確,但無形中也會扼殺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喪氣。

3

力量法則:

永遠不要與孩子鬥強


成人總是比孩子有力量,無論是拼體力還是鬥智能和經驗。因此大人與孩子較勁鬥強本來就不平等,勝利了也不光彩。

如果孩子與大人吵架賭氣,無論誰有理,大人都要主動與他們和解。成年人還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尤其對孩子,該道歉該認錯要及時進行。如果家長知錯不改或不認,覺得在孩子面前認錯是丟臉,也會讓孩子學得固執己見。

4

管理法則:

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責任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須負起責任來管束。但這種管束應該是充滿親情、人性化、科學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為私有財產來任意修理擺佈。也不可採用簡單粗暴的命令式,毫不顧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長視為靠山,合理的管教關懷,會讓孩子們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問題危難會求助於家長。

5

聲音法則:

要傾聽他們的聲音


平等地對待孩子,給他們發言權,傾聽他們的聲音,他們才會說出真實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視他們的心聲,久而久之,他們會不敢對家長說真話,不愛與家長交流。

6

榜樣法則:

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孩子的教養、興趣、愛好等,多半來自生長環境的耳濡目染。

父母、兄姐、親友、師長、社會關係等都對孩子產生影響。母親對於女孩,父親對於男孩的影響頗為重要。

如果發現孩子誤交損友,不要武斷地阻止他們來往,而要了解情況。孩子們都需要友誼,害怕孤獨,有些孩子是因為搬家轉學到新環境沒有朋友,而與一些“邊緣孩童”為伍的。

另外要為孩子尋找和擴展新的健康友誼圈。


7

求同存異法則:

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並儘量理解他們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們會有很多不符合常規的幻想。其實這些正是童心的可愛之處,如果大人認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潑冷水,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會讓他們因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凡是與孩子自己有關的事情,例如搬家轉學、選課外活動、參加考試比賽等,一定要先於孩子商量解釋,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見,也要讓他們覺得家長是徵求了他們的看法的。不然的話,家長的好心很可能沒有好報。

8

慎用懲罰法則


單純的懲罰,尤其體罰,是非常負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從小被暴力處罰的孩子,很多長大之後也會有暴力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懲罰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評孩子,而是可以採用適當的方式做些處罰。

前提是,必須要讓孩子認識到做錯了事,甘願接受處罰,以便下不為例。懲罰方式也要合理,可以採取不讓他們做喜歡的事情,比如可以罰其幾天不許看電視上網玩遊戲。

9

後果法則:

讓孩子瞭解其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


有時候,孩子惹了什麼麻煩或想做什麼標新立異的事情,連成人都沒搞清楚其後果和危害,就對孩子橫加指責或阻止,這當然無法服人。

若要教育得孩子心服口服,家長、老師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後果,然後好好與孩子談談,可以從後果的好壞開始,反過來解說該不該這樣做,曉之以理,孩子會明白的。

10

規矩法則:

教孩子從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教育孩子做到這點並不太難,法制教育融匯在社會生活和學校教育之中,孩子們從小就受到全方位薰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線和法制底線,還往往會反過來影響家長。

如果不能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遵紀守法的榜樣,那麼孩子也會目無權威,表現得無法無天無規矩。

11

二十碼法則


這個“二十碼”是個象徵,意思是說要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留出心理空間。家長不必處處圍著孩子轉,你覺得是關心照顧他們,孩子們卻覺得家長控制得太嚴。

也應允許孩子保有自己的隱私,有自己的主動權和決定權。當然,家長還是要在二十碼之外注視著並隨時準備切入,而不能跑到二百碼或二百里之外撒手不管。

12

四W法則


四W法則:任何時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誰在一起(who),在什麼地方(where),在幹什麼(what),以及在什麼時候回家(when)。

在網絡時代成長的孩子們,已經離不開網絡交往,家長同樣要關注網絡世界的這些W。孩子不是不可以結交網友,但不可瞞著家長,尤其不能揹著家長與網友見面。

家長則不要武斷禁止孩子以不同方式結交朋友,而要試圖瞭解這些朋友。而且,家長自己也要做出榜樣,因公因私外出時都要及時通報家裡人這些W,這樣做也會讓孩子感到,告訴家人這些W是義不容辭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