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們的印鈔黑武器……

因為紙幣本身一文不值,所以任何一種有信用的紙幣,都必須要有可靠的抵押物。

那麼,什麼樣的資產能夠被央行用作抵押物——換句話說就是,央行到底都用什麼作為印錢的基礎?

一般而言,到各大央行網站查詢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分析其“資產(Assets)”類別,就可以知道央行們是拿什麼東西作為印鈔的基礎,每一類資產所佔的比例是多少……根據我在世界主要央行網站所看到的資料,日本央行是把紙幣抵押品列舉得最清晰簡潔的一家,所以我們不妨就以日元為例,看看央行拿什麼作為抵押物來發行紙幣。

截止2018年10月10日,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總規模高達547萬億日元(見下表),這意味著日本央行發行了547萬億日元貨幣。

央媽們的印鈔黑武器……

第一項,黃金,日本依賴於黃金而發行的日元有4400億日元。

歷史以來,黃金就是各國央行所發行紙幣最可靠、最有信用的抵押品——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西方國家嚴格實施金本位,任何一張紙幣的發行,央行都必須擁有相應比例的黃金作抵押。

依賴於這種嚴格的機制,西方國家實施嚴格的金本位期間,其社會物價基本沒有發生變化——雖然當時的黃金白銀的產量一直都在提高(年增長率2-3%左右),但經濟增長得更快,所以物價基本保持平穩還略有下降的趨勢(大約100年整體物價下降10%左右)。

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倒臺,黃金開始“非貨幣化”進程,黃金作為貨幣抵押物佔比持續下降,我們可以通過英格蘭銀行的黃金資產與流通中英鎊紙幣的對比,來看黃金作為貨幣抵押物比例300年來的下降情況。

央媽們的印鈔黑武器……

不過,時至今日,黃金依然是各國央行所儲備的唯一的實物類資產。當今美歐中日英五大央行裡,歐元用黃金充當抵押品的比例最高——歐元區的黃金/資產負債表的比例約在8%左右。

第二項,是“Cash”,指的是日本所發行的硬幣及其所擁有與貨幣有關的金屬,並不是我們認為的“紙幣現金”,這個項目有2726億日元。

19世紀和20世紀初,也有不少國家採用白銀來發行紙幣,不過,1980年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白銀剔除儲備資產統計。所以當代央行的資產中,已經沒有白銀這一項。

第三項,政府債券,這個主要是指日本的政府債券。

日本政府的總債務規模超過1100萬億元,而日本央行則擁有其中的464萬億日元。

本質上來說,國債是一個社會里信用最好最強大的機構——政府的標準化債務,因為有政府稅收作為支持,理論上說,只要一個政府有信用,國債內在價值很容易為所有人所認同,分辨其內在價值的成本也基本為0,所以有信用的政府國債是極好的貨幣抵押品。

現代銀行成立之後,除了嚴格的金本位時代,國債一直是政府發行紙幣最主要的抵押品之一。到了當代社會,一個政府有足夠的信用和自信,國債通常是其發行貨幣最主要的抵押品,無論美元、歐元、日元乃至英鎊都是如此——在2008年以前,國債一直佔到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總規模的80%以上。

第四項,日本央行稱之為Commercial Paper,這部分抵押品的總價值為2.3萬億日元。

其實就是商業票據,包括國內企業之間以及外國公司支付的承兌匯票,另外還包括有資產支持的商業票據——例如,房地產公司或房地產投資公司發行的商業票據就被稱為MBS,另外還有信貸資產打包而形成ABS。

日本央行的商業票據資產並不多,而目前央行資產中商業票據佔比最多的是美聯儲,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救市中,美聯儲直接印鈔,大量購買政府支持企業房利美、房地產的債券,由此導致2008年以後,MBS在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中的商業債券的佔比逐漸加重,到2014年已經佔到40%左右,目前基本維持這一水平。

央媽們的印鈔黑武器……

不過,央行上陣購買商業票據,已經偏離了央行的中立原則,是一種明顯的利益輸送——美聯儲購入MBS,相當於央行印鈔幫助這些地產投資公司融資,壓低了房地產行業融資成本,也抬高了這些商業票據的價格。

第五項,企業債,日本央行的這部分抵押品總價值約3.187萬億元。

“富可敵國”對如今的企業來說絕非玩笑,蘋果公司市值達到1.1萬億美元,而亞馬遜、谷歌等也不遑多讓,這已經超越G20之外的所有經濟體GDP。如蘋果這樣的企業,現金流每年高達幾百億美元,他們發行債券,信用肯定比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評級還要高。

不僅僅是一個蘋果公司而已,許多上市公司也都擁有良好的現金流和利潤,他們所發行的債券安全性很高,央行完全可以買下來做抵押品發行貨幣。

當然,央行購買信用債和購買商業債券一樣,存在著偏離中立性原則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利益輸送——壓低了市場上信用債的融資成本,也提高了信用債的價格,讓一小撮人得到利益而大部分人因貨幣增發而利益受損。

廣義來說,企業債還包括了眾多金融企業所發行的債券,這些企業通常受到央行的監管,其債券的安全性可控,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也會成為央行的購買標的——最典型的,莫過於中國的三大政策性銀行(國開行、進出口行、農發行)所發行的金融債,很多時候和國債一樣,被視為中國風險資產定價的基礎。

目前來看,5大央行中在企業信用債購買上走得最遠的是歐央行和天朝的央行。

央媽們的印鈔黑武器……

第六項、第七項,都是信託基金,而透視其底層資產,本質上都是股票。

第六項是央行出錢入資那些在市場上自由投資的信託機構,轉手買股票;而第七項是通過專門的信託基金買入交易所基金(ETF)。前者日本央行持有9400億元資產,而後者更是持有21.65萬億日本東京225指數基金。

如果說購買商業債和企業債存在道德風險的話,那麼通過購買股票來印鈔,簡直可以說是無恥了——因為,這相當於讓全國民眾接受貨幣價值損失,但是讓進入股市的人獲取遠超其風險承擔的收益,而且很大程度地托住了股市本來應有的下跌。

目前,只有日本央行一家這麼做,我認為未來其他經濟體也會跟進。

第八項,也是信託基金,但其背後主要是地產信託。

這相當於央行印鈔直接買入房地產,與買股票的做法性質完全一致,當前日本央行購入的房地產信託基金額度約4900億日元,這個額度不是很大,但如果額度擴大,將會推升市場上的房地產價格或阻止市場應有的下跌。

央行直接印鈔票買股票和買房子,都一樣無恥,也只有日本央行幹得出來——當然,美聯儲的MBS某種程度上說,其背後也是房地產資產。

第九項,給除存款保險公司之外的其他金融機構貸款,共計46.69萬億日元。

這個,說白了就是不用抵押物,白白給金融機構送錢,這在中國被稱為“再貸款”,雖然說,這個印鈔的行為比以上行為都更惡劣——但這個方式,恰恰也是各大銀行均在採用的最重要印鈔方法之一,特別是中國。除了美國之外,中國、歐洲、日本都有相當比例的“憑空印鈔”,送給相關金融機構。

第十項——外匯資產,日本央行擁有外匯資產6.75萬億日元。

前面我提到——有信用的政府可以通過抵押自己的國債印鈔,有人問了,那如果一個國家的政府信用不行,該怎麼辦——僅次於黃金的抵押資產,是外匯。

這6.75萬億日元包括了日本央行在其他國家央行的外幣存款、外幣共同基金、擁有的外幣債券、外幣貸款債權等等。因為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政府信用不足,美歐日英瑞等這些“國際貨幣”就成為了這些國家發行貨幣的抵押品,某些國家和地區為了貼上美元的信用,甚至放棄自身貨幣政策主導權,實施聯繫匯率制度(如香港)。

就在2007-2015年,中國80%以上的人民幣也是依賴於美元、歐元、日元等外匯作抵押印刷出來。

注意,日本的外匯儲備高達1.26萬億美元,但其用作抵押的外匯儲備價值僅有6.75萬億日元,這說明日本並不依賴於外匯儲備抵押來印鈔,整個國家對於政府債券有著足夠的信任。

第十一項是持有機構持有的存款,這部分額度不大,只有130億日元。

第十二項是其他,總額為7377億日元。

日本央行沒有解釋“其他”到底是什麼,所以我也無法解讀給你。

------------

以日本資產負債表為例,同時考慮美聯儲、歐央行和英格蘭央行,我把四大罪惡的帝國主義國家現在的鈔票到底是怎麼印出來的,都給你解答完畢了。

但我猜你仍然很不滿意——

還沒說中國的下一步可能採用什麼印鈔呢?!

先給大家看一張中國人民銀行2007年以來的資產結構變化圖。

央媽們的印鈔黑武器……

對比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結構項目,你會發現——

天朝的資產,除外匯、黃金之外,都是些什麼對存款銀行債權、對非金融機構債權,全都不知道到底是啥玩意兒!

對!要的就是讓你看不懂,就沒法像我這樣瞎逼逼了。

日本的那種,叫分析性資產負債表,相當於告訴你,我上街買了肉買了青菜還買了2兩酒,你知道我要做頓好吃的;咱們天朝這種呢,叫職能性資產負債表——就是告訴你我上街去買東西了,但你要問買了啥,對不起,無可奉告!

從圖上能看出來的是,人民銀行的資產中佔比最大的“外匯”,但其比重自2014年以來在迅速下降,而“對存款銀行債權”卻在不斷擴大。

關於中國將來印鈔可能採用什麼做抵押,我寫過一篇文章“這下讓你把央媽看個透!”

不過,這裡可以再梳理一次——下面的排名有先後順序,可能性大的往前排。

1)目前以及接下來2年,外匯很可能還是貨幣抵押品的第一主力,目前約佔60%左右;

2)國債+地方債(均屬政府債務)會逐漸接力,在人民銀行的資產中佔越來越大的比重,目前約佔15-20%左右(純靠猜);

3)這兩年“棚改”“三農”建設的錢花了不少,國開行、農發行均發行很多債券,政策性金融債肯定相當一部分已經進入央媽的麻辣粉、酸辣粉、逆回購的印鈔工具箱,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雖然說,因為這兩家銀行太特殊,用他們的債券印鈔相當於給自己印,但特色主義應該不在乎這種情況;

4)鐵老大現在債務纏身,現在快到了連利息都還不上的地步了,如果真到了這一步,就和地方債一樣,政府支持機構債券(鐵路債)肯定會被納入央行抵押品;

5)高等級的企業信用債,其實我們各種粉和逆回購,估計一直都在抵押,但因為中國債券市場不發達,這部分量估計早就給利用得差不多了;

6)中國銀行間的各種商業票據、承兌匯票等,我們的各種粉和逆回購應該也是一直在用,但這種期限都很短,要來回搞公開市場操作;

7)直接印,就是由央行根據各大銀行規模,直接分配額度,美其名曰“再貸款”;

8)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這塊兒中國還沒有開始證券化,目前看有點難,當年美帝就是因為MBS引發了次貸危機,我們的領導從來都是躲著蛇走——當然,也有可能領導突然出一個政策,大家一哄而上,N個萬億的商業機構債券就出來了;

9)與地方政府關係緊密的城投債、中小企業債以及其他相對靠譜點兒的企業債券,6.1的時候不就說了要放寬小微企業、三農企業債券的抵押資格麼?

10)股市若跌到2000點以下,央媽有很大可能直接印鈔買股票;

11)用更多黃金或其他實物資產作抵押印鈔,不過信用貨幣時代這個可能性實在有點小;

……

差不多就這11種印鈔抵押模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