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討厭學習?別急,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每次見到我姐,她總是著急的跟我說,“孩子成績不好,英語英語不敢說,數學數學不擅長,笨死了,打罵都不成器,這可怎麼辦啊?他能考上高中就不錯了……”還是那句話,我很理解父母急切的心情,但咱一定得教育有方,切不可慌! 下面就跟我一起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吧!

根據教部公佈的文件《中小學生厭學情況研究與分析》指出,中小學厭學主要由下面五個方面構成:家庭影響52%、自身情緒困擾28%、、學校影響10%、社會影響6%、其他4%。可見家庭教育對於孩子學習成長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中,父母們不妨試試:

1. 建立恰當的親子關係,有效溝通

孩子討厭學習?別急,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有些家庭是傳統的主僕關係,父母高高在上,不可觸犯,總是給予命令式話語,孩子十分畏懼。這樣的家庭裡,父母不會聽到孩子的真實想法,孩子也不會健康成長,甚至心生叛逆。那麼 比較適宜孩子成長的親子關係應該是什麼樣的呢?我以為,父母和孩子亦師亦友、互為師友,父母要在孩子心中樹立榜樣形象。這樣孩子才會心甘情願的按照你的引導去學習去成長。

另外正確的溝通方式也不是命令性的語言,不是父母講,孩子聽。溝通一定是雙向的,沒有A和B 產生不了溝通。家長可以試著引導孩子讓他們主動表達,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不管 三七二十一,就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孩子沒考好,有的家長一看到這麼低的分數就大發脾氣,甚至罵孩子:“你怎麼這麼笨?連這個都不會!”沒有誰天生就不想上進的,所有的孩子都想有個好成績。孩子本身沒考好就已經很沒有自尊心了,在學校和其他同學比完,回到家還得受媽媽批評。

他們此刻最需要的是安慰和鼓勵,而不是責罵。孩子跟大人一樣,都是有自尊心的,家長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不然他們很容易失去自信心。

孩子討厭學習?別急,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涵涵這次又沒考好,媽媽親切的和他交流,說:

“沒關係,下次我們繼續努力!不就是一次考試嘛,誰也不是常勝將軍。”

媽媽跟涵涵一起分析考試題目,教給孩子怎麼總結經驗。“你要不要分析一下題目,總結一下經驗?下次再考到你就會做了!”

涵涵愉快的答應媽媽。

就這樣每次考完試,涵涵都很樂意和媽媽分享自己的成績,一次次總結他取得了飛快的進步。

2. 賞識、讚美和肯定孩子

孩子為什麼會成績差呢?是他不想在班裡名列前茅嗎?是他不想成為爸爸媽媽的自豪?是他不想被人誇獎?顯然不是的。我在前面提到了,孩子的自尊心很強,甚至比大人還強。

成績差的根本原因是孩子沒有自信心,覺得自己和他人相比不行,不可以。經歷過一次失敗之後如果家長不正確引導,孩子很容易走偏。

孩子討厭學習?別急,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家長一定要學會賞識和讚美自己的孩子。曾經有人採訪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問他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的原因是什麼,他就講述了童年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情:

“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翻了牛奶,牛奶撒了一地,很是狼藉。媽媽沒有叱罵我,而是蹲下來撫摸我說:“你真棒,寶貝你長大了,都可以幫我媽媽做事情了,你真是個小男子漢!”

媽媽為了獎勵我,和我一起疊了最喜歡的飛機,飛機在牛奶河上飄來飄去,我們玩兒的很開心。然後媽媽教我怎樣擦地板,怎樣拿奶瓶才不容易脫落。

從此我學會了兩點: 把沒有用的東西變成有價值的;不要害怕失敗。”

孩子討厭學習?別急,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為了讓孩子取的好成績,家長可以不顧一切,但是方法錯了會適得其反。家長一定要找到孩子的閃光點,賞識和讚美它,讓孩子擁有由內而外的自信。

3. 放棄嘮叨

為什麼孩子總是躲避跟你交流?是因為你總是嘮叨!

孩子討厭學習?別急,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試想一下,你在洗衣服,老公在旁邊嘮嘮叨叨,“要把領子洗乾淨啊”,你在炒菜,老公在旁邊囑咐“記得放鹽啊!記得少放油啊!菜記得洗乾淨一些啊……”再試想,你在工作時,正在思考怎麼完成任務,同事跟你說這樣做,一會兒又跟你說,按照那樣做……你煩不煩?同樣的道理啊,孩子也不願意聽人嘮叨,剛放學一到家就嘮叨,還能不能好好的? 孩子肯定在想:“煩死了!不想寫作業!”得了,效果又適得其反。

這時候媽媽一定不能來硬的,孩子會更加抗拒。可怕的是,孩子成績不好的話,還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樣就是惡性循環了。

孩子討厭學習?別急,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下次想催促孩子寫作業之前記得考慮一下哦!喋喋不休的話不起作用,那就放棄嘮叨吧!像我介紹的第一個方法一樣,要正向的積極有效溝通。

教育不是教孩子怎樣做個好孩子,而是學習怎樣做好父母。加油!我們一起努力。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跟我一起探討育兒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