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能源結構誰主沉浮?非化石能源+天然氣

10月18日上午,由中國國家能源局、江蘇省人民政府、國際可再生能源署聯合主辦的首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和第三屆國際能源變革論壇在蘇州開幕。記者從會上獲悉,中國已與“一帶一路”沿線1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能源合作的規劃,並正在建設中國-阿盟、中國-非聯和中國-中東歐三大能源合作中心。未來,中國還將形成以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為主的能源結構。

“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碩果累累

記者在此次會上了解到,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領域,能源合作過去5年來亮點紛呈、碩果累累,首先表現在政策交流溝通持續深化。中國面向全球發佈了推動“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願景與行動,加強同有關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能源政策溝通,新增雙多邊合作機制70餘個,簽署能源合作文件100多份,與沿線1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能源合作規劃,正在建設中國-阿盟、中國-非聯和中國-中東歐三大能源合作中心。

以重大能源項目和產能合作為重點,中國與有關國家合作建設了一大批跨境的能源基礎設施,提高了各國能源基礎設施水平,提升了區域資源優化的配置和能源協作安全保障的能力。同時,中國與有關國家的合作,堅持能源惠民,致力保障當地居民能獲得、負擔得起可靠、可持續的現代能源。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在稍後舉行的“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第一專題圓桌會議上表示:“‘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符合各國人民利益,具有廣闊前景。為共築更加緊密的能源命運共同體,我們今天提議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係。”

作為民企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代表,協鑫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共山在會上表示,協鑫集團正聯手保利集團以“埃塞俄比亞-吉布提石油天然氣”項目為基礎,構建東非油氣經濟帶。同時,中國高性價比的太陽能(2.790, 0.00, 0.00%)和風電產品,正惠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據瞭解,“埃塞俄比亞—吉布提石油天然氣”項目是“一帶一路”非洲沿線最大的能源項目,初步探明天然氣可採資源量5萬億立方米。目前,部分氣井已建成,正加快油氣管道和年產300萬噸LNG項目的建設。今年6月份,項目成功開採出埃塞俄比亞歷史上的第一桶原油。

中國能源結構將加快轉型

記者從會上獲悉,中國計劃到2020年,努力把非化石能源的消費佔比提高到15%,到2030年進一步提高到20%左右,併力爭在更遠的將來,形成以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為主的能源結構。

“中央層面需要對可再生能源發展作出變革性的調整,要深化和加快國有能源的體制改革,包括電力體制改革。”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在會上說。

對此,金風科技總裁王海波在參與圓桌對話時表示,近幾年棄風限電有了巨大改善,但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仍有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呼籲能源所牽頭進行研究。

“一是可再生能源在各個土地利用場景下需要得到大眾的認可。目前很多人認為風電、光伏這些新生事物破壞了過去的既有規則,有一個觀念轉型的過程。二是中國很多省份對山地建設風電出臺了一些完全禁止的規定,這同樣值得商榷。”王海波說。

在他看來,無論風電還是光伏都有助於減排,能減少更多的樹木砍伐,但反過來,很多林業部門卻對此事有很大意見,這其中有加深理解的空間,“因為中國沒那麼多平原,卻有很多山地,風電發展也應該找到中國特色。”

最後,他認為,儘管國家層面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力度非常大,但不少省級政府還沒有足夠的推動力度。由於利益鏈沒建立起來,很多地方政府無法從風電投資中獲得直接效益,這也需要做一些頂層設計。

本文源自上海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