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目標 打造現代化泉州

中國網海峽頻道10月22日訊 為認真貫徹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目標”工作部署和要求,進一步激發廣大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營造高質量發展的濃厚氛圍。日前,由中央、省、市級12家媒體組成的主題巡迴採訪活動採訪團走進泉州,通過實地走訪尋找“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目標”的典型經驗和先進事蹟,親身體驗“創新、智造、海絲、美麗、幸福”的現代化泉州。

泉州“工業走廊”推動高質量發展

創新驅動激發區域活力,產業升級點亮轉型篇章。在推動高質量實現趕超目標中,鯉城區以智能製造為抓手,大力培育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企業,推動火炬電子、七星電氣等3家企業獲得福建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不斷破除現狀發展困境,走出了老城區發展的新路徑。

位於鯉城區的米亞索樂裝備集成(福建)有限公司,開發的新一代薄膜新材料銅銦鎵(CIGS)靶材,填補了國內的產業空白,打破對進口產品的依賴,有助於加快薄膜太陽能電池核心技術產業化。

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目标 打造现代化泉州

工作人員在展示充電揹包

“薄膜電池組件厚度和紙張差不多,跟手機大企業新開發的柔性屏一樣可以折彎。它也就可以‘貼’在好多地方作為電源,比如無人機、太陽能汽車、建築物等;比如我們經常看到卻沒注意到的共享單車後輪擋泥板,相關的開鎖及GPS定位等,其電源就靠它。”據公司相關負責人萬捷博士介紹,公司主要負責靶材的生產,通過物理加工的方法,把高純度的銅、銦、鎵三種金屬塗覆在不鏽鋼管上,經過車床高精度加工成型。今年6月27日,泉州靶材中心已完成了首個靶材生產訂單的交付出貨。

據瞭解,今年1—8月,泉州市鯉城區完成工業增加值74.16億元,比增10.5%,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工業運行保持良好態勢。其中,紡織鞋服、機械汽配、電子信息三大工業主導產業完成產值230.2億元,比增11.6%。海天科技、鴻星爾克、鉑陽精工等龍頭企業支撐帶動明顯,產值超億元企業75家,完成產值219.3億元,比增14.7%。

今後鯉城區將狠抓重點任務的引領帶動,加快實施主導產業提升行動、新動能引領行動、創新能力突破行動、城市能級躍升行動、城市品質提升行動、“生態+”優先行動、民生福祉增進行動,加快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步伐。

第二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精。洛江區堅持工業立區戰略,形成了沿萬虹路20公里的“工業走廊”,省級洛江經濟開發區已完成開發1.2萬多畝,吸引近千家優質企業入駐。近年來,洛江區致力推進佔地8000多畝、總投資25.2億元的省級智能裝備產業示範園區建設,拓展優質產業發展空間,智能裝備和新材料行業發展勢頭迅猛。

以該區的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公司成立於1995年,在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先後參與制定國家及行業標準29項,擁有國家專利48項。近年來公司相繼搭建有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福建省“院士專家工作站”“福建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目前,公司的研發與生產實力已躋身於國內品牌十強,多種產品在國內塗料運用領域佔有領先地位,被業界譽為“專注於為客戶提供塗裝整體解決方案的塗料專家”。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洛江區智能裝備產業已連續多年實現增長20%以上。今年1—9月,洛江區智能裝備行業產值77.67億元,同比增長29.8%。此外,洛江區的石墨烯行業發展迅速,成立了石墨烯研究院,牽頭制定2項國家石墨烯塗料團體標準,引進久信科技石墨烯研發生產基地。

媒體一行走進泉港興通船務有限公司

石化築高地 機械製造邁入高新

泉州開發區目前共有高新技術企業26家,高新產業產值在全區工業總產值的佔比達到62.8%,平均每15家規上企業就有1家在A股或H股上市,平均“畝產”位居全國國家級開發區前列。在今年商務部對全國國家級開發區的綜合評價排名中,泉州開發區躍升全省第三位。

“寧願事前檢查,不可事後返工。”走進位於泉州開發區的三星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醒目的標語引人關注。作為高新技術機械製造企業,該企業近年來緊抓生產質量管理,令人印象深刻。

該公司研發的“高壓開關斷路器導電觸臂技術”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火炬項目,應用於人民大會堂、三峽大壩、奧運會場館等重大工程項目,對電氣部件的精度要求極高。據公司副總經理王培農介紹,為了使產品達到精度要求,公司持續升級車間的智能化水平,“只有智慧化車間才能完成一次性生產,省去了很多環節,這樣的產品精度不會偏差,達到了微米級別”。通過創新發展,企業完成了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塑造,即擁有精密鑄造、壓鑄、鈑金等生產環節全套的工藝閉環,可以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得到了ABB、施耐德、西門子等世界500強企業的青睞,為對方配套做零部件生產。

“未來,公司還將鞏固零部件生產領域的優勢,並加大研發投入,向專業製造成套電氣設備邁進。同時,站在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的戰略高位,依託自身的工業基礎,進軍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王培農表示,去年公司已開始生產成套電氣設備,新能源充電樁也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而作為泉州市“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目標”的重要板塊,近年來,泉港區致力“石化築高地”,著力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從鏈條延伸向構建集產業鏈、價值鏈、科技鏈、循環鏈“四鏈一體”的“石化產業生態圈”邁進,打造石化經濟升級版。

位於泉港區的泉港興通船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國內沿海及長江下游珠江水系各港口間成品油、化學品運輸業務,是福建省三大航運領軍企業之一。公司目前擁有千噸級一級油船/化學品船9艘,在建船舶2艘(噸位範圍:從3800噸至12000載重噸),總運力達五萬多載重噸。截止至今共通過大石油檢查54艘次。近年來,公司還基於“互聯網+航運產業鏈”發展思路,建立了一站式智慧港航綜合服務的業務結構,不斷完善港航發展生態鏈。

同樣位於泉港區的福建鐘山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鍾化),2016年8月一期項目建成投產以來,每年可生產表面活性劑及煉化助劑產品10萬噸。公司不僅具有領先的生產技術和主要原料穩定供應的優勢,而且產品尤其是減水劑大單體系列填補了福建及周邊地區市場空白。目前,公司正開展二期項目的建設工作,將進一步擴大產能,增加企業盈利能力,同時也為當地增加就業崗位,保證企業規範化安全運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據悉,目前泉港區正加緊推進天佑劣質重油深加工、中海油服新材料生產基地等20個重大化工項目,總投資124億元。

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目标 打造现代化泉州

億達車間吹塑機成型工藝,現在只需要一名工人

打造新型綜合服務平臺 建設宜居新城

豐澤作為泉州中心城區,堅持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全省、全市發展大局,突出“雙創引領、轉型攻堅、聚力跨越”工作主線,以促進區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以高新技術孵化及科技成果轉化為核心,以“人才”和“技術”為兩大抓手,致力於打造人才、信息、技術匯聚的新型綜合服務平臺。

“華創園在‘協同創新中心+眾創空間+華創孵化平臺’的鏈條式孵化空間基礎上,通過政策申報、產業對接、創業輔導、產業基金等產業服務,助力企業發展提升,提升創業成功率。同時通過舉辦各類運動會、聯誼會、培訓沙龍等社群活動,加強企業互動及產業交流,並且建設有泉州第一家人才公寓——華創國際公寓、創業大街、運動空間等人文空間,構建集吃喝玩樂學創為一體,有溫度、有核心服務能力、有創業情懷的快樂社群。”負責園區運營的福建省華創啟達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蔡藝輝說,園區致力於人才引進,為了讓人才留得住、用得上、過得好,園區設有人才之家,為園區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目前園區已入駐從業人員1394人中,博士27名,碩士71人,985和211院校畢業生219人。

據瞭解,華僑大學(豐澤)創新創業園是由豐澤區政府牽頭,聯合華僑大學、啟達創業共同建設的新型綜合服務平臺。園區目前已入駐企業及機構59家,其中新材料、工業設計、環保等各類專業平臺12家;科技企業33家;臺僑青年創業基地1個,包含福建省石墨烯粉體及複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華僑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福建生物化工技術重點實驗室、蝌蚪生態空間、潤澤智能科技、師傅邦網絡等31家華大相關項目;以及中國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研究院(海西分院)、昆泰芯微電子、宇朔工業設計、百川環境技術等出色的企業。截至目前,園區企業共獲得專利125項,其中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專利77項、外觀設計專利25項。預計到2020年,華創園產值將突破10億元,納稅實現5000萬元以上。技術、人才、服務,溢出效應初顯,將帶動環華僑大學新興產業聚集區加快形成。

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目标 打造现代化泉州

參觀位於臺商投資區的五赫茲生物有限公司

泉州臺商投資區位於泉州市中心城區東部,與泉州行政中心隔江相望。建區以來,充分發揮依山傍水,沿江擁湖,臨港近城的優勢,全力打造泉州市的“體制創新樣板、產業發展高地、城市建設典範、幸福宜居新城”。

今年來,臺商區城市建設全面啟動,加快推動“一園兩橋三城”建設,對海絲藝術公園亞洲園進一步進行藝術景觀設計提升,加快啟動金嶼、百崎等兩個通道前期工作。推動湖東片區、白沙片區、藍色培育區三大城市片區的整體開發。同時,規劃500畝用地建設臺中產業小鎮,目前一期用地已完成招商,引進5家企業。充分發揮鄉賢力量,積極推動東莞臺資企業轉移。梳理泉州國際酒店、崴格國際學校、唯科塑膜、林巴賀發動機等重點跟蹤的15個項目,集中力量全力突破。今年1-8月,共簽訂投資協議11個,總投資額約400億元人民幣,引進白沙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泉州國際酒店項目、葳格國際學校等重大項目,實現臺灣教育類項目零的突破。此外,還大力實施“教育強區”戰略,提升轄區醫療衛生水平,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等。(周曉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