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減稅,就暴漲!樓市依然是最大的貨幣蓄水池!

所謂“滯漲”,指的是一方面經濟增長停滯,而另一個方面又表現出錢不值錢,持續通脹的一種經濟現象。

中國經濟的滯漲時期已經到來:第三季度GDP增速僅有6.5%,較之第二季度的6.7%下滑了0.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油價迎來“四連漲”、食品價格漲幅連續4個月擴大、CPI漲幅創近7個月新高!

經濟增長下滑,商品價格持續上漲,錢越來越不值錢,滯漲兇猛!

【1】

股市、樓市兩大蓄水池同時完蛋

央行卻持續放水,是通脹的主要原因

2018年中國的M2貨幣總量高達180萬億,在過去20年間上漲了17倍!

中國的GDP在過去20年,只是上漲了10倍左右,從1998年的8.5萬億上漲到了2018年的82萬億。

那麼多餘的貨幣去了哪裡呢?樓市和股市!

1998年北京房價僅有3000元/平米不到,而到了2018年北京房價已經高達6萬元/平米,上漲了20倍!

1998年中國股市的總市值僅有2萬億人民幣,而到了2018年總市值已經達到了42萬億人民幣,上漲了21倍!


不減稅,就暴漲!樓市依然是最大的貨幣蓄水池!


因此,就算央行在過去20年濫發了超過17倍的貨幣,但是中國的通脹依然控制在一個很低的水平,原因就是中國擁有兩個超級貨幣蓄水池:樓市和股市。

但是目前這兩個蓄水池正在失去作用:

從2018年開始,中國股市總市值已經跌去了25%,總市值從8萬億美金迅速回到了6萬億美金,整整縮水了2萬億美金的總市值。大量的資金正在不斷抽離中國股市,其作為蓄水池的功能正在喪失。


不減稅,就暴漲!樓市依然是最大的貨幣蓄水池!


而中國的樓市,目前正在經歷歷史上最嚴酷的去杆槓和限購:房地產開發商的融資行為被嚴厲禁止,重點的一/二線樓市限購政策絲毫不敢放鬆,大量的資金因此無法進入房地產領域。

股市在抽離資金,樓市在封堵資金,但是央行卻依然在大放水!

2018年央行累積4次降準,總共釋放資金超過2萬億,這一輪猛操作與2015年的大放水已經基本沒有區別。這些資金要麼在商業銀行內部空轉,要麼就是進入了商品流通領域,推高了通脹水平。

因此,未來只要央行還持續降準放水,同時股市、樓市兩個蓄水池同時停止運轉,通脹壓力還會進一步增大,錢貶值的速度會更快。

【2】

貿易戰+去杆槓+高成本+高社保

企業盈利大幅萎縮,經濟增長無力

而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下滑,則主要來源於企業盈利的大幅萎縮,從而遏制了企業的再投資。

既然投資生產越來越不盈利,為何還要追加投資呢?根據2018年三季度的經濟數據顯示,1-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有5.4%,如果扣除價格因素,其實是負增長,-1.1%!

實體經濟增長如此不振,主要來源於四大方面的影響:

第一,是中美貿易戰的預期影響,出口不振,外需回落,既然商品有可能賣不出去,為什麼還要擴大生產呢?

第二,供給側的改革,導致上游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增長,對下游的生產企業成本形成巨大的壓力。成本大幅度提高了,企業利潤被嚴重削弱了。

第三,去杆槓政策之後,企業的流動性資金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不敢再借債經營了,只能壓縮投資,儘快還債。

第四,社保歸稅之後,企業稅收壓力本質上被放大了,說白了就是稅費會大幅度增長,企業成本又大幅度提升一大塊。

這四大棍子打下去,中國經濟高增長就基本被打趴在地了!

因此就算央行再怎麼放水,錢也是進不去實體經濟的。

原因很簡單:實體經濟成本太高了,經營不掙錢,誰敢借債投資和發展呢?只有實質性的大規模減稅,實現經營的高盈利,實體經濟才能翻身!

【3】

大減稅遲遲不來,大基建卻大上特上

更猛的通脹膨脹即將上演?

面臨如此艱難的時刻,未來的中國經濟政策其實就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

第一條路,實施大減稅計劃。切實降低經營成本,提高實體經濟盈利水平,通過實體經濟的投資,來推動新一輪的經濟增長。

根據稅務總局的數據顯示,三季度國家稅收增長了13.2%,是GDP增速的兩倍,說明中國還沒有實施真正的大減稅計劃。

為什麼真正有效的大減稅政策遲遲不來呢?

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是財政壓力過大,減稅空間非常有限,不加稅已經非常仁慈了。第二就是減稅的效果來的比較慢,難以解決短期內的問題。

因此,更大的可能措施依然是第二條路:央行貨幣放水+財政實施大基建!

根據2018年的計劃,光在交通層面上的基建投資,就會超過2萬億!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投資,2018年大基建的總投資金額將會達到3.4萬億。


不減稅,就暴漲!樓市依然是最大的貨幣蓄水池!


大基建的錢從哪裡來的?來自於地方的專項債券!說白了,地方專項債券成為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放水”,以保證大基建的重要途徑!

依靠大幅增加基建投資,確實可以短期之內穩定經濟增長。但是關鍵的問題在於,在歷經短時期的大基建過後,釋放出來的天量貨幣將會去向哪裡呢?

如果流向國內的普通商品流通領域,那麼更猛的通貨膨脹必將還在後面!

【4】

房地產和股市,誰才是未來最大的蓄水池?

其實利用大基建推動經濟增長,和以往舉債投資沒有本質區別,依然是在走老路,政府債務率依然會大幅上升,貨幣放水最終還是會回到經濟層面,從而推高通脹壓力。

在這種背景之下,政府是選擇放任物價上漲,還是會選擇重啟房地產和股市這兩個蓄水池呢?

毫無疑問,肯定會選擇後者,來平抑日益高漲的物價水平,因為物價高漲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更劇烈,更明顯,平抑物價對社會穩定更直接。

因此,我個人認為不管是股市,還是樓市,未來作為貨幣兩大蓄水池的作用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短期之內,國家會放任多路資金進入股市進行護盤,重點要解決股權質押爆倉、國有企業IPO融資等問題,股市將會在短期之內充當超級印鈔機和蓄水池的作用:總市值會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暴漲10%以上!

而從中長期來看,樓市的蓄水池作用更為明顯:超過1億人的城市化進程已經開啟,天量的貨幣資金已經釋放,大基建下的城市價值正在提高。樓市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限購政策何時調整到位!

因此,綜合看,中國的滯漲時期已經到來!如果不給企業實施大減稅計劃,來推動實體經濟的投資,那麼樓市作為最大的貨幣蓄水池功能就不會有變,房價後市暴漲的基礎就依然存在!

【10月26日,微信群講座:環京購房政策調整的走勢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