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初創公司再掀美股IPO熱潮

科技初創公司再掀美股IPO熱潮

在場外觀望多年後,美國硅谷大批高估值科技公司正蓄勢待發,準備最早於明年上市。

這些籌備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公司包括網約車公司優步(Uber Technologies Inc.)和Lyft Inc.,以及數據挖掘專業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如果這些公司能按計劃完成IPO,2019年美國IPO市場募資規模將創下紀錄,可能超過2000年的高水平線,當年科技公司在互聯網繁榮期爭相利用高估值大賺一筆。

優步正考慮在2019年初上市,《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本週報道,該公司估值可能高達1,200億美元。如果優步籌集到該等規模公司通常能夠籌到的資金額,其IPO所得可能高達250億美元。

根據Dealogic,這比2000年在美國上市的所有科技公司總共445億美元募資規模的一半還多。作為網約車行業先鋒的優步也將成為自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BABA)上市以來的最大IPO公司。

數據挖掘專業公司Palantir由知名投資者Peter Thiel與他人聯合創辦。《華爾街日報》週四報道,該公司可能會在2019年或2020年上市,估值或達410億美元。知情人士警告稱,這些計劃仍變化不定,而且投資銀行家為攬到生意常常會誇大預期的IPO交易估值。

成立於2004年的Palantir長時間以來一直未上市,該公司員工很難兌現所持股權。知情人士稱,這促使一些員工決定離開。

《華爾街日報》本週還報道稱,優步主要的美國競爭對手Lyft正考慮在2019年年初上市,估值可能超過150億美元。

據知情人士透露,其他計劃在2019年進行IPO的公司包括商務即時通訊平臺Slack Technologies Inc.等大型科技類初創公司,以及一系列規模較小但受到密切關注的公司,如送餐服務公司Postmates Inc.、網絡安全公司CrowdStrike Inc.和Cloudflare Inc.,以及視頻會議軟件提供商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Inc.。

其他還沒有確定IPO時間、但可能在明年上市的大型非上市公司包括Airbnb Inc.和Pinterest Inc.,以及一些中國科技巨頭,例如網約車公司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Didi Chuxing Technology Co., 簡稱:滴滴出行)和螞蟻金融服務集團(Ant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 簡稱:螞蟻金服)。螞蟻金服是阿里巴巴的關聯公司,今年早些時候的估值為1,500億美元。

這對於上述公司而言是一個巨大轉變,他們多年來一直通過私人渠道獲取大量現金,選擇遠離公開市場投資者和分析師的窺探目光。

雖然這些公司並未用盡所籌資本,但考慮到股市的高估值,以及有機會為公司股票建立一個具有流動性的市場,這些公司現在開始重新審視其對公開市場的厭惡。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這可能意味著他們最終將可以押注優步這些已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一部分、但一直無法投資的公司,即使這些公司的估值已經高企。

銀行業人士和律師稱,出現上市熱潮的一個原因是,高管們擔心如果再等一年就有可能錯過終將關閉的時間窗口。確實,那些計劃明後年上市的公司不一定能如願以償。畢竟IPO市場是出了名的不穩定,很容易受到市場和經濟狀況的影響。

除了經濟放緩的風險外,隨著大量新股發行,對新上市公司股票的需求可能也會減退。大型上市科技公司的人氣在最近幾個交易日有所動搖,凸顯出那些希望利用科技IPO需求熱潮獲利的投資者面臨的風險。

這種狂熱情緒也可被視為市場見頂的跡象,就像2000年時一樣。

儘管如此,目前這一批待上市的科技公司和互聯網泡沫時期的科技企業還是完全不同,那時的初創企業有時只成立了幾個月就上市了,籌資規模相對較小。創業研究跟蹤公司Dow Jones VentureSource數據顯示,2000年,213家由風投支持的初創企業進行了IPO,募資總額約200億美元。

就在去年,銀行業人士、投資者和初創企業高管還對於優步這類企業能否在公開市場上實現私募籌資中的估值表示懷疑。而現在,許多銀行業人士告訴這些公司,公開市場對他們的估值可能將遠高於私募時的水平。

優步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輪私募融資中獲得760億美元的估值,遠低於銀行業人士眼下稱優步在IPO中能夠獲得的估值。

知情人士稱,包括Lyft和Cloudflare在內的其他非上市公司被告知,應預計IPO估值遠高於上一輪私募融資中獲得的估值。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全球投資銀行業務和資本市場董事長Mark Hantho稱:“如果你的公司運作良好,你還能期待什麼?”他還表示,很多大型非上市公司仍有強勁的增長潛力,但最終潛力會減小。

今年以來,投資者紛紛買進新上市公司股票,據Dealogic的數據,今年有201家公司在美國進行IPO,籌資規模達540億美元,其中包括47家科技公司,共籌資178億美元。這兩項指標都創2014以來同期最高水平,也都高於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全年水平。

也許更重要的是,據Dealogic的數據,科技公司IPO定價較指導價格區間平均高9%。科技公司IPO是推動總體IPO市場的動力。而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科技公司股票還在上市首日交易中平均上漲28%。

銀行業人士和分析師稱,許多公司都限制IPO發行規模,以待上市後以更高價格增發股票,表明這些公司看好其股票IPO之後的走勢。據Dealogic,今年以來科技公司IPO股份佔比在17%左右,為歷史最低水平。

當新上市的科技公司重返市場進一步籌資時,他們遇到的是熱情的買家。今年迄今,科技公司已經通過增發股票募資超過210億美元,有望創下2000年以來這類交易的募資額紀錄。


另外,這一波IPO熱潮的另一個表現是,為了有機會獲得高額回報,投資者無視這些公司的高估值以及少得可憐、甚至為零的盈利。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金融學教授Jay Ritter編制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所有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中有五分之四過去12個月錄得虧損。這一比例已經是紀錄最高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