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數字版權界的“淘寶”

做数字版权界的“淘宝”

現在區塊鏈技術最被詬病的就是它很難落地,很多應用在實際落地過程中又存在很多坑,包括數字內容行業要與區塊鏈技術結合也有一些大坑要跨過去。

這是餘偉華的感受,也是他創立“數字基因”的起點。

在他看來,有了區塊鏈技術,解決了數字內容保護的一個重要問題——存證,比如說對數字內容上鍊進行證明、保護,這是內容版權保護的很核心的一環。但是僅有上鍊保護還不夠,如何解決上鍊的數字內容與他們在不同使用場景下的關聯關係,即證明“我是我自己”,知道一張被壓縮、被裁剪的圖片和他們的上鍊原始圖片之間的來龍去脈?如何明確上鍊的內容被哪些人使用,如何被使用,如何確權和追溯?面對以上這些問題,餘偉華和“數字基因”團隊,希望在信息隱藏技術與區塊鏈技術的交集裡,找到更優的答案

做数字版权界的“淘宝”

證明“我是我自己”

為了一目瞭然地講清楚“數字基因”是做什麼的,餘偉華先做了一個小演示。他拿出兩張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圖片印刷單頁,這是他們一家保險公司客戶製作的宣傳單,餘偉華打開手機,使用採用數字基因的APP分別對著這兩張宣傳單一掃,顯示的卻是不同的內容,一張是這家保險公司的官方介紹,一張則是該公司具體某款產品的介紹。

“你先看到的是兩張完全相同的圖片,但是用了我們的技術之後,它裡面的信息其實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我們現在在區塊鏈的應用,‘數字基因’,相當於把一些數字內容DNA一樣的信息給嵌入或者提取出來,就像人的DNA一樣。”餘偉華解釋道。

事實上,餘偉華他和團隊多年一直專注於“信息隱藏技術”的商用。他介紹,信息隱藏是信息安全的一個分支,在高校裡是一門專業的課程,這個技術的商用一直存在著很高的技術門檻。為什麼要將“信息隱藏技術”和區塊鏈技術做結合呢?在餘偉華看來,

這是幫助區塊鏈技術在數字內容行業落地應用繞過大“坑”的更優路徑之一。

我們定義數字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等。餘偉華認為,這些數字內容在區塊鏈技術出現之後,解決了第一步版權上鍊保護的問題,但是還沒有解決第二步,即在鏈外的追訴和保護確權保護的問題。

數字內容99%的場景都是實際的應用場景,比如在新浪微博用,在微信自媒體公眾號上用,這些都是鏈外的環境。餘偉華進一步解釋,在鏈外的實際應用場景當中,存在一個很大的難題,即數字內容的哈希值很容易發生變化,哈希值就相當於它在區塊鏈世界的身份證、DNA。

比如說一張圖片作品,在上鍊保護之後它會有一個唯一的哈希值,打個比方假設這個哈希值是111111,這就是它的身份證,那這張圖片被很多的人使用,比如被裁剪、截屏、壓縮,它的哈希值很容易會發生變化,比如變成了666666,類似這種在鏈內鏈外世界如何證明“我是我自己”的關聯關係,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這也是為什麼數字內容“被盜用”一直以來是懸而未決的難題。

上鍊保護只是開始,還要知道哪些人在使用這些數字內容,換句話說,要在鏈外世界也能證明“我是我自己”,這是數字基因團隊希望解決的。餘偉華介紹,他們希望將信息隱藏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結合來解決這個落地的核心問題。仍以上文的圖片作品為例,它上鍊生成哈希值111111,同時還生成唯一的數字基因信息比如222222,在鏈外使用場景裡,哈希值會發生變化,但是數字基因信息還是222222,通過數字基因能夠證明“我是我自己”,能夠找到鏈內鏈外的對應連接。

餘偉華說,數字基因團隊並非為了賭“風口”,才轉型嘗試區塊鏈技術。在他看來,信息隱藏技術是區塊鏈技術在數字內容行業應用場景下的“天然延伸”。他介紹,數字基因團隊在此之前已有近10年的專注於信息隱藏技術商業化、產品研發的積累。

做数字版权界的“淘宝”

數字基因創始人餘偉華

“從2009年拿到政府專項基金做研發開始,我們一直專注於信息隱藏技術的商用化,到2015年、2016年時,完成了產品化,現在是基於成熟的信息隱藏技術商用化,來和區塊鏈技術做結合,而不是因為出現了區塊鏈的風口我們再投入進去。”餘偉華介紹。

事實上,餘偉華和團隊此前一直在為邁過信息隱藏技術商用化的門檻而努力,比如如何實現數字內容信息的“抗裁剪”“抗旋轉”“抗縮放”等等這些對內容形態的改變。此外,現在的圖片是以億為單位去計算的,面對海量的圖片,要保證唯一的信息在裡面,就要提供大量的信息嵌入,這也是一個難點。所以,餘偉華和團隊解決了這些複合型的問題之後,才能真正解決信息隱藏技術大規模的商用問題。在他看來,與區塊鏈技術的結合,將有望實現數字內容鏈內鏈外的全場景保護,讓“數字內容區塊鏈”這樣的行業應用真正落地。

超級應用

從去年開始,市面上“數字內容加區塊鏈”的行業應用型產品陸續出現了不少,大家實現“鏈內和鏈外連接”的方式有何異同?餘偉華總結為,目標一致、技術路徑不同。

比如“圖騰”是通過AI圖像識別來嘗試的,也有像“數字基因”這樣用信息隱藏結合AI圖像識別等技術來做,這樣做的目的是顯著降低AI圖像識別進行數字內容確權的誤差率。簡單舉例來說,用AI圖像識別技術,對於在同樣場景下拍攝相似度很高的圖片作品,很可能會認定為同一張圖片作品,而數字基因的技術就解決了這樣的問題,上鍊之後打上了唯一的數字基因。

餘偉華介紹,現在數字基因的算法支持毫秒級的速度處理圖片,“這個效率是非常高的”。他們希望做成“數字版權界的淘寶”:數字內容的生產者會來數字基因保護他們的作品,作品得到很好的保護之後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做交易,同時我們能夠幫內容生產者進行追蹤和確權,他們只要專心做好自己的內容創作和生產,追蹤和確權這些事情都由數字基因和合作的第三方幫他們去做。

做数字版权界的“淘宝”

圖為數字基因的APP界面

目前數字基因的APP相關產品已經完成了開發,正在測試階段。面向用戶的推廣和用戶的運營是團隊接下來要著力的重點之一。餘偉華介紹,他們已經與“攝影幫”等攝影師、攝影愛好者聚集的社區或者應用達成合作。讓數字基因真正被更多的攝影師、設計師、藝術工作者和相關機構用起來,這是餘偉華他們目前要並行解決的問題。

餘偉華很樂觀,從用戶端來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有版權保護的意識,需要數字基因這樣的團隊去做的是,“讓用戶很低成本地去保護他們的作品版權”

比如在數字基因上,用戶保護一張圖片只需5、6分錢,費用很低。如果是一個優秀的攝影師,他一年能夠產生1萬張這樣的作品他都想保護起來,那他一年消耗的版權成本才500塊錢。另外內容生產者可以把圖片放到數字基因上做交易,要用圖片的個人或者機構可以到這個平臺上來購買他所需圖片的版權。餘偉華介紹,數字基因會不斷地豐富產品功能,讓版權交易能夠在平臺上很便捷地進行,如此一來,這個數字內容的生態才有可能良性循環。

此外,鏈的開發也是數字基因團隊的工作重頭。利用開源的技術,是很多創業團隊快速切入區塊鏈應用開發的路徑。因為公鏈的想象空間大,目前階段風險投資相對青睞於該領域,公鏈的競爭也日趨激烈。談及數字基因做公鏈的思路,餘偉華明確表示,他們將依託於自己的應用來形成的一條鏈,而不是先做出一條完整的鏈來。

依餘偉華判斷,未來不太會有一條大而全的公鏈,一定是在細分領域,一定場景下形成的公鏈。“我們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就是圍繞著自己的應用去做公鏈,這個應用需要公鏈提供什麼功能,解決什麼問題,那我們就去做這方面的事情,是圍繞著落地的。”餘偉華強調,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產業應用,一定是先讓人進來用,形成一個超級的應用,一旦超級應用能形成,鏈的成熟則是水到渠成。

作者 | 賀文

本文選自《IT經理世界》雜誌2018年 9 月 05 號刊 新疆界 欄目,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訂閱紙質版雜誌!現在訂閱即可享受八折包郵優惠!郵發代號:1-28,購買地址:

http://ceocio.taobao.com(店鋪:IT經理世界雜誌商城)或http://buy.ceocio.com.cn(雜誌網上商城)

做数字版权界的“淘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