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市场操作呈现前紧后松,市场利率涨跌互现

公开市场操作呈现前紧后松,市场利率涨跌互现


流动性跟踪:为稳定年末资金面,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上周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投放力度,共开展73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资金4700亿元,14天期资金2600亿元,利率分别为2.55%和2.7%,与上期持平。此外,上周有49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央行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净投放资金2400亿元,延续“锁短放长”的操作思路。

货币市场利率涨跌互现。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1、DR007、DR014、DR1M分别变动-111BP、49BP、62BP、-20BP至1.34%、3.07%、4.39%、3.88%;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R001、R007、R014、R1M分别变动-118BP、217BP、-31BP、-98BP至1.33%、4.83%、4.84%、3.52%;各期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Shibor1W、Shibor1M分别变动-102BP、7BP、34BP至1.47%、2.72%、3.49%。

债券市场利率整体下行。上周1Y、3Y、5Y、10Y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变动-8BP、0BP、-8BP、-9BP收至2.60%、2.87%、2.96%、3.23%。1Y、3Y、5Y、10Y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分别变动-16BP、-9BP、-14BP、-10BP,收于2.75%、3.24%、3.50%、3.65%。信用债方面,1Y、3Y、5Y期AA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分别变动-9BP、-8BP、-7BP至3.59%、3.82%、4.06%;1Y、3Y、5Y期A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分别变动-3BP、-4BP、-8BP至4.13%、4.45%、5.04%。

公开市场操作呈现前紧后松,市场利率涨跌互现。上周央行共计开展7300亿元逆回购操作,结合逆回购到期情况来看,前三个交易日均为资金净回笼,周四至周六连续三天净投放,公开市场操作呈现前紧后松的特征,全周货币市场利率呈现平稳上行后回落调整走势,流动性分层有所加剧。其中,超短端利率下行明显,DR001和R001均有超过110bp的降幅,而受时点因素影响,DR007和R007分别上行49bp和217bp。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呈现前紧后松或是出于以下考虑,一是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对资金面形成天然补充,但财政拨付和OMO资金投放间略有不平衡,造成周初资金面整体宽松,后续需要央行动态调整节奏;二是14D产品更能平滑节后头几天资金大幅流出的压力,有利于做出合理流动性平衡,7D逆回购资金于后半周补充恰逢其时;三是统计局12月27日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基本面疲弱需要央行维持“宽货币”。

央行货币政策延续宽松。其一,从12月份以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来看,央行通过逆回购实现资金净投放8400亿元,并通过创设TMLF工具及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方式推动“宽信用”实现,央行为疏通货币传导机制持续构建“宽货币”格局政策意图明显。

其二,从春节前流动性环境诸多影响因素来看,一方面,公开市场1月自然到期资金规模较大,综合央行12月重启逆回购、MLF到期续作及国库定存到期情况来看,年初公开市场到期规模将超过1万亿,自然到期规模较大;另一方面,年初企业缴税、提现需求将有所增加,同时由于居民取现等因素春节前资金面通常较为紧张,近几年来央行采取了多样的流动性注入方式来维稳节前资金面。考虑到今年两节时间跨度较大,期间可能仍面临较大的流动性波动,1月中后期面临较大的流动性投放。其三,从内外部环境来看,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有所提升、国内结构调整阵痛继续显现、宽信用传导机制不畅,需要维持宽货币格局,而随着2019年美联储加息进程边际趋缓,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也已打开。

四季度信用债违约率仍处高位。2018年信用债市场呈现诸多特征,如信用违约事件显著增加、信用分层现象加剧、纾困民企融资政策密集出台、投资者风险偏好整体下降等。就信用违约而言,全年新增实质违约发行人40余家,违约债券超过110支,其中民企违约主体占比超九成。时间分布主要集中于下半年,1-4季度首次违约发行人家数分别为3家、7家、17家和14家。10月中下旬以来,中央及监管层多项政策密集出台,旨在破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也初步展现了其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促进民企债券发行、降低民企融资成本等方面的作用,新增债券违约一度边际放缓,但11月下旬开始有所回升, 12月又有10家发行人发生实质性违约。当前经济增速继续回落的压力仍然较大,2019年信用债市场或更多从流动性冲击转向企业盈利状况下滑的冲击,弱资质主体的违约风险仍需予以关注。(董文欣,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