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潤發傳 第三章:《上海灘》,一個偶像的誕生(4)

從周潤發這種自謙之詞中,我們顯然也能體會到角色給演員帶來的成就感。多年之後,當趙雅芝被人問到當年第一眼看到周潤發的感覺時,作為演員的趙雅芝很認真地大聲說:“很英俊,但我沒有那種過電的感覺。”趙雅芝解釋說,因為兩人是同行,所以不覺“驚豔”,“我沒法當他是深沉迷人的許文強”。

而更讓趙雅芝感受頗深的是周潤發念“舊情”:“當時在劇組裡他待人就好,常常見大家累了他就喊要請客吃飯,就算後來成了‘發哥’,他也還是常回無線找燈、美工等舊同事吃飯,現在還是這樣。”

對於無線這個自己的“發祥地”,周潤發自然是念念不忘,而周潤發主演的《上海灘》也給無線帶來了頗為可觀的效益。《上海灘》熱播不到半年,無線又趁熱打鐵推出了由呂良偉和謝賢主演的《上海灘續集》,15年之後,無線又邀來老牌明星鄭少秋、鄭裕玲和新派小生陳錦鴻、林家棟,傾全臺之力拍了一部《新上海灘》。

“周潤發和我都還在圈裡,怎麼能被輕易代替?”

周潤發傳 第三章:《上海灘》,一個偶像的誕生(4)

在香港電視史上,沒有哪一部電視劇像《上海灘》這樣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也沒有哪一部電視劇像《上海灘》這樣引來如此之多的效仿者。除最初出品《上海灘》的無線電視臺推出《上海灘續集》和《新上海灘》外,港劇製作界還先後推出了《上海風雲》《上海大風暴》《黃浦傾情》等與《上海灘》題材、內容相似的電視劇。甚至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香港的電影業也炒起了這碗“冷飯”,其中最有名的兩部,一部是周星馳主演的《上海灘賭聖》,另一部是徐克監製的《新上海灘》,後者由張國榮演“許文強”,劉德華演“丁力”,內地女演員寧靜演“馮程程”。

周潤發、趙雅芝和呂良偉版的《上海灘》已是一部深入人心的經典之作,任何形式的效仿都有可能引起“狗尾續貂”的指責。2004年初,當被人問到多次被翻拍的《上海灘》均不及“原創版本”這個問題時,呂良偉大聲回答說:“周潤發和我都還在圈裡,怎麼能被輕易代替?”

呂良偉有一個重拍電影版《上海灘》的計劃,當年拍過《上海灘》後,呂良偉和周潤發一直沒有新的合作,呂良偉說喜歡住在香港的周潤發有空還是會和自己喝茶,也仍舊會聊起當年的一些趣事。呂良偉肯定地表示,現在如果再度炮製《上海灘》,他一定會拉上週潤髮。

在呂良偉的計劃中,他不但要拉上當年扮演“許文強”的周潤發,還要拉上當年扮演“馮程程”的趙雅芝。趙雅芝說呂良偉已經向她發出邀請,希望她能繼續扮演“馮程程”。“我聽他說過一次,程程從國外回來了。至於後來發生了什麼,我就不知道了。”這是趙雅芝透露的一點有限的信息,呂良偉要打造的新版《上海灘》究竟是怎樣一個故事,究竟是何時才能開機,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可以期待的是,假如這三個人真的能再次聯手,那這一定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上海灘”,甚至可以說,這會是所有新版“上海灘”中最值得一看的一部。

一部《上海灘》讓周潤發成了不同年齡的華人共同喜愛的偶像,無論是對於觀眾還是對於後起的演員來說,《上海灘》都是一個永存的心結。在香港是這樣,在內地也是這樣。幾年前內地在春節期間重播《上海灘》,其收視率居然僅次於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排第二。2003年初趙雅芝出演香港無線電視臺的新劇《西關大少》時,一襲婚紗讓人想起了她在《上海灘》中身披婚紗的扮相,很多人都感到她的造型酷似當年《上海灘》中的“馮程程”,趙雅芝感慨地說,她已有好多年沒穿這種西式婚紗拍戲了,上一次穿婚紗是拍《上海灘》的時候。

周潤發傳 第三章:《上海灘》,一個偶像的誕生(4)

空前絕後的《上海灘》:在它之前,沒有人這樣做;在它之後,也沒有誰能超越。

《上海灘》成了一個“情結”,也成了一種魅惑。對於觀眾來說,這種魅惑是一種享受;對於製片商來說,這種魅惑是一種生意。《上海灘》開啟了一座富礦,先是出品《上海灘》的無線電視臺和其他香港製片商,後又有內地一些有來路的製片人。人們熱衷跟風的理由很簡單:拍《上海灘》的戲能賺錢。 在內地拍攝的《上海灘》“姊妹劇”中,響聲最大的是尤小剛導演的《情斷上海灘》、傅彪主演的《重返上海灘》和一部由當年《上海灘》導演招振強執導的《反串》(又名《上海灘娛樂大王》)。《情斷上海灘》的編劇也是老版《上海灘》的編劇陳翹英,製作方的目標是將該片打造成“民國時代的青春偶像劇”。這部戲的男主演頗有當年周潤發的影子,導演尤小剛更是不忘拿周潤發說事:周潤發之前就是沒找到感覺,《上海灘》裡找到感覺了,一亮相一下車一拔槍都有上海灘年輕大亨特有的感覺,所以大家一下子認可了。尤小剛要求男演員要找到大亨那特有的意思,甚至有點“擺出來”都可以。

人們不難想象,在周潤發這個“超級偶像”的陰影下,任何“有周潤髮影子”的演員都將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對於這些勇敢的追隨者,曾經擔任原版《上海灘》導演的陳樹楷先生有這樣一番分析和評說:《上海灘》是20年前由香港無線臺出品的電視劇,參與執導的導演達多位,其中包括自己及招振強、譚銘等人,當時還雲集了20名編劇,王晶也由那時起成為金牌編劇,大家採取了分工協作的方式。20世紀80年代的劇集製作條件不及現在,卻是觀眾對電視劇最狂熱的年代,而且首次以民初上海黑幫為主題,給故事創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間,不論是製作手段還是其他方面,現在拍《上海灘》條件肯定會比原來不知好上多少倍,但過去的《上海灘》已經成了人們記憶裡的經典,想去改變或者超越這種東西的確很難。所以無論是後來由劉德華、張國榮主演的電影《新上海灘》,還是陳松齡、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上海灘》都不得不草草收場。儘管每個拍攝者都想盡辦法改變人物關係和劇情結構來跳出約定俗成,然而,“也許是《上海灘》的經典地位太突出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變成了現在難以超越的障礙”。

“觀眾看《上海灘》就是看周潤發扮演的許文強。”陳導演語氣肯定地說,“沒有周潤髮就不會有觀眾。” 周潤發的“許文強”成了同類角色難以超越的標高,事實上,《上海灘》的難以超越,也在於其主題的高度。這高度當然不是那種假大空的人為的拔高,而是穿透世俗所到達的一種深度。

許文強的悲劇達到了這樣的深度,丁力的悲劇也達到了這樣的深度。丁力是一個“成功者”,他從一個街頭小混混成了上流社會的“人上人”,夢想變成了現實,人性和良知卻隨之泯滅了。“阿力,你現在發達了,什麼都有了,可媽媽寧願你還是從前那樣,什麼都沒有,什麼也沒變……”《上海灘》難能可貴地表現出了這樣的深度,在今天的影視作品中,我們已經很難看到這樣的深度了。在這個物質主義的時代,丁力的成功被很多人視為真正的成功,面對這樣的“成功人士”,很多人只有仰慕和崇拜,人們不再承認這樣一個人物會有什麼悲劇意味。丁力的母親希望兒子“什麼也沒變”,但這個世界每天都在變。 解除深度之後,世界成了無厘頭的世界。這個世界正在以新的方式製造新偶像,以遊戲的方式,以技術的方式,在由《上海灘》開啟的這座富礦裡,周星馳以自己的《功夫》創造了新奇蹟。

這是票房的奇蹟,而對於一部影片來說,票房並不意味著一切。我們眼花繚亂地看了一場熱鬧,我們的內心卻沒有絲毫的觸動。周星馳的“上海灘”不是周潤發的“上海灘”,我們說周潤發的《上海灘》是經典,是因為它是“空前”的,也是“絕後”的。空前絕後,這是我們所理解的經典的本意。

周潤發傳 第三章:《上海灘》,一個偶像的誕生(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