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北漢和南唐三國使節齊聚遼國,遼世宗待價而沽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135篇

續:《 》

天祿五年(公元951年,後周廣順元年)新春,正在百泉湖捺缽的遼世宗耶律兀欲十分愜意。

年前的南征一路順遂,遼軍擄獲了大量人口財帛,滿載而歸。四年來兩次牧馬河朔,漢軍無人敢攖其鋒,赫赫武功直追太祖天皇帝與太宗嗣聖,無論朝中重臣還是部族耆老,盡皆拜服。

何況他身周還有兩位皇后相伴、三國使節趨附!

後周、北漢和南唐三國使節齊聚遼國,遼世宗待價而沽

天祿元年兀欲即位,舍元配蕭撒葛只,冊封漢女甄氏為皇后。一方面的確是甄氏柔媚,兀欲跟隨太宗滅晉入汴時邂逅於晉宮,一見傾心。十斛量珠攬得美人,三千寵愛集於一身。也因為兀欲家學淵源,遍覽父親“望海樓”中的藏書,通曉音律、雅擅丹青。蕭氏懵然而甄氏解語。

當然,兀欲更有安撫國中漢人的考量。太宗暴崩後,魏王趙延壽矯詔,自立為中原之主,被兀欲設計擒下。一眾漢官惶惶不可終日。兀欲當機立斷,不僅提升漢臣高勳為南院樞密使;還把姐姐隋國公主、妹妹燕國公主分別嫁給漢將潘聿捻和劉珂;又立甄氏為後。

燕雲漢軍感奮,傾心為兀欲效命,成為支撐其帝位的重要一極。

不過,契丹、奚族大臣屢次進諫,敦促兀欲遵從祖制,冊立蕭氏。眾意難違,加上寶座穩固,兀欲便乘凱旋之機,下詔晉封蕭撒葛只同為皇后。

兀欲起初還擔心甄后心中不快。可甄后毫不縈懷,溫婉不減;蕭後也不為已甚,謙恭如昔。後宮如斯,豈非人生一快!

後周、北漢和南唐三國使節齊聚遼國,遼世宗待價而沽

自古帝王孜孜講求“邇安遠肅”,兀欲雖然是塞外之君,也頗以征服華夏為念。

聯合四隅,共擊中原,是太祖耶律阿保機在位時便定下的國策。因此,川中的後蜀、淮南的南唐甚至嶺表的南漢都是大遼的“友邦”。李存勖之唐、石敬瑭之晉、劉知遠之漢均為契丹大敵,除石敬瑭覥顏婢膝的八年,遼兵幾乎歲歲南侵。

這次趕到他的皮室大帳中晉謁的是南唐、北漢和後周三國使節。

唐、遼兩國並不接壤,南唐使節揚帆泛海而來,距離最遠卻來得最早,還給兀欲獻上了樂器、藥品、珍玩等禮物,恭賀遼軍伐漢大捷!

後晉滅亡當年,南唐元宗李璟曾上書遼太宗,請求進入故都長安祭掃未果;兀欲登極後,李璟又希望聯合遼兵夾攻後漢,也未成行。遼國上下對其頗為輕視,但南唐年年入貢,衝著這份山長水遠的誠意,兀欲特意攜帶南唐使節飲宴圍獵,煞是親厚。

北漢和後周都自後漢嬗變析出。兀欲班師時,就遣使入漢講和。他倒不是懼怕漢軍反撲,只是覺得征戰的收益比不上之前的“歲幣”。倘若能以戰迫和,令中原每年乖乖獻納金銀財帛更好。

誰知,兩次統率北軍與己對壘的郭威“暴走”,肆行篡逆,建立後周。隨即派遣左千牛衛大將軍朱憲送遼使回國。為答謝兀欲致送的四匹良馬,郭威回贈金器一副、玉帶一條。

朱憲不卑不亢,當著兀欲君臣之面講述了漢、周禪代的根由,並稱,兩國素來並無仇隙,可結為兄弟之國,化干戈為玉帛。

兀欲一笑置之。四十年前,阿保機親赴雲州,與晉王李克用歃血為盟,義結金蘭。第二年便倒向後梁朱溫,與李家刀兵相向。不也是“兄弟”!

後周、北漢和南唐三國使節齊聚遼國,遼世宗待價而沽

兀欲不急,他手中還有一張大牌——北漢使節李鋋。

北漢皇帝劉崇只有河東一隅之地,苦無復仇郭威的良策,唯有與遼結盟一途。

先前,隋國公主駙馬、西南面招討使潘聿捻去信試探,劉崇見信大喜,命李鋋銜命訪遼,願給遼軍奉上軍餉糧草共討郭威。

此際春水初生、萬物萌動,本非進兵之時,和沒有問題!問題是,你郭威想怎麼和,願意付出什麼代價?(待續)

參考書目: 脫脫等《遼史》 司馬光等《資治通鑑》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