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团200页回复深交所问询 品牌去留成核心争议

- 1 -

回复问询


12月21日晚,TCL集团就其重大资产重组问题,对深交所问询进行了回复。

此前深交所的问询长达16页,问题范围涉及31大类包含63个小问。其中市场关注焦点有3,分别是重组是否能增强盈利能力、商标问题归属、出售资产的估值是否合理上。

深交所原本要求问询发出5天后即12月18日,TCL方需将材料报送,但TCL方依然延迟了3天后,才于21号晚发表了长达212页的回复函。

TCL在公告里称,华星光电的半导体显示业务比其他业务盈利能力强,而将剥离的智能终端及相关配套业务都有竞争激烈盈利差的特点,因而选择剥离该部分资产。而且,以华星光电为核心有利于引入战略合作方、消除其他战略客户顾虑。

而对于资产评估负值,TCL集团解释,评估价为负的TCL实业是因TCL集团保留了其部分有效资产(主要为产业金融与创投投资业务需要),而TCL实业在缺少部分价值资产后,依然承接了其原有相关负债,由于负债金额大于资产公允价值,因而评估值为负。

- 2 -

商标归属疑云


如果说上述回复在公司战略、会计计提上的考虑勉强合理,那么在商标问题上,TCL集团的处理则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深交所要求TCL集团解释:在本次交易作价里,新成立的TCL控股是否就使用TCL系列商标而支付了相关对价。若是,则说明定价测算过程、后续支付安排;若否,则解释说明是否构成实质向关联方赠与资产。其还指出围绕TCL系列商标,TCL集团需明确解释后续双方的权利义务,着重说明双方就后续维护TCL集团信誉和商标形象做出的具体安排。

深交所对商标使用的重视可见一斑,原因之一即是TCL集团在早前重组方案里,对商标的转让、使用、权责等只是含糊不清地一段带过。


TCL集团200页回复深交所问询 品牌去留成核心争议


TCL集团重组相关文件


然而股民们对此可不买账,“TCL光品牌价值即不止这50亿不到的出售价格,为何管理方仅不到50亿就把资产卖出去了?”佐证依据则是,在2018年R&F睿富全球排行榜中,TCL以879.88亿的品牌价值位列全球第8,持续13年居电视机制造业榜首。而最关键在于,该商标具有如此之高的品牌价值,竟然不用支付对价即直接给予一家新公司使用,这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对此股民们当然愤愤不平。

在先有股民强烈抗议后有深交所问询函的压力下,TCL集团21号终于给出了回复:新公司TCL控股仍然不用支付对价,但TCL集团依然拥有、并可使用该商标,后续一切品牌维护、推广及管理费用由新公司承担,且新公司此后投入不得低于此前TCL集团的水准,TCL集团不再就此付钱。

对此安排,TCL集团总结道,“本次交易完成后,TCL集团可以在无需额外对与标的资产使用的相关TCL商标维护、推广及管理等事项投入费用情况下,享有该等与标的资产相关的TCL商标升值带来的权益,有利于保护股东利益”。

而对于上述提到的超高品牌价值的贱卖质疑,TCL集团在回复里直接提到该榜对TCL品牌价值评估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规定的评估,而是基于特定领域的价值研究。

- 3 -

用不了也租不出,品牌意义何在?


然而,这真是事实的全貌吗?

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既用不了,又租不出,这个商标所蕴含的品牌价值,如同鸡肋。

根据TCL集团的规划,重组后,公司将剥离智能终端、战略新兴业务两个业务群,聚焦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业务,TCL集团也将成为华星光电的融资平台。

换了赛道之后,面向B端的半导体显示成为了TCL集团的新主业。然而,过去根深蒂固的TCL品牌形象在半导体显示领域里明显没有优势。

谈起TCL,大众最深的印象依然是彩色、清晰、宽屏的大电视机。20年前,TCL研制生产TCL王牌大屏幕彩电,投放市场一炮而红,TCL电视机的形象也是越打越深。从一穷二白的环境下发家,从小屏时代到大屏时代,几乎完整经历家电萌芽与黄金年代的TCL曾创下无数辉煌:2003年他被金融时报评为2002年中国最受尊敬企业;2007年成为全国电视机制造业第一品牌;2017年TCL集团仍然在财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64位。

30年里,他给公众留下的都是终端消费的巨头形象:电视机、手机冰箱、洗衣机等TCL终端消费品形象都曾名噪一时。

然而,在C端消费终端知名多年,却不意味着能在B端的半导体显示拥有同等的知名度。以面板行业华星光电为核心业务的TCL集团,基本用不上这个C端出名的牌子。

而根据公告,新公司TCL控股获得使用权只需要日后继续付相关品牌维护、管理、营销费用即可,而不需给予TCL集团相关的商标租赁费。辛苦30年打下TCL品牌形象的上市公司,随随便便就把该商标的使用权给了一家新公司。

而对TCL集团来说,TCL系列商标既不能用,也不能靠租赁获得收入,他放在集团里已经如鸡肋,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

TCL集团200页回复深交所问询 品牌去留成核心争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