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志願填報40條注意事項和技巧,值得深思

2018年高考志願填報40條注意事項和技巧,值得深思

1.高考錄取時,一般情況下,同一所大學,錄取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間差距在30分左右;排除熱門與冷門專業的分差,即使是同一個專業,錄取分差常常也在20分左右。為什麼別人比你低二三十分,還能和你進同一所大學同一個專業?這就是志願填報的魔力!

2.高考要想超常發揮,多得二三十分,是何等困難!但是,報志願,一念之間,稍不留神,已經到手的二三十分,就化為烏有。這就是考生和家長之所以要下大工夫、花大力氣研究高考志願的價值所在,換句話說,志願報得好,等於多加二三十分。

3.志願填報成功的標準,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公示來表達:志願報得好=專業好+學校好+地域好+就業好!

4.如果時至今日,你的志願表上還是一片空白,沒一點眉目的話,此時就刻不容緩了,決賽衝刺的時刻到了,考生和家長都要抓緊啊!

5.重點關注自己的高考分數有可能達到的院校,包括那些可上可下的大學,除此之外,與自己分數不匹配的更高或更低的學校就可以不予考慮了。

6.成績優秀,沒有弱科的考生,總分能上名牌大學的話,那麼報志願時就要遵循學校優先原則。因為,社會上用人單位對畢業學校的評價,實際是有等級標準的。越是人人都向往的單位,越是如此。

7.專業特長明顯的考生,例如就是喜歡數學、或物理、或外語、或經濟、計算機……那麼報志願時就要從這些學科相關的專業出發,在分數有可能達到的範圍內選擇專業優勢突出的高校。

8.高考分數較低的考生,如果只能考取一般民辦院校或者高職(專科),那麼專業就比什麼都重要!第一,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第二,選擇技能性強的,最好不選擇沒有門檻的專業。也就是說,當你畢業後求職找工作時,你的學校沒有競爭優勢,靠的就是這專業的一技之長了。

9.在哪裡上大學真的很重要!無論是文化底蘊,經濟活力、政治視野、同學人脈、還是就業機會,大學四年絕對會影響你的一生。

  • 首先是北、上、廣、深等國際大都市;
  • 其次是直轄市、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以及非省會的如廈門、青島等國內中心城市,還有西北、西南、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
  • 三是不發達的地區的省會城市及沿海地區的非省會城市;最後才是不發達地區的非省會城市。

10.各省每年的各批次分數線都不一樣,它既受當年招生計劃數與報考人數的制約,也受當年試題難度及全省考生考分情況的影響。一般來說,如果中學畢業生人數沒有太大變化,而高等學校又擴招的話,本省升學率就會增加,各批分數線就相對下移;如果高考試題讓多數考生都感覺偏難,總體得分減少時,分數線也會下移。

11.有的考生高考成績雖然上了某批次分數線,但由於未達到所報院校的提檔分數線,電子檔案不能投放,因而參加不了該校的錄取,但也有部分學校由於生源不足,而低於某批控制分數線卻被錄取,就是由於降分的緣故。

12.錄取分數線是正式被該校錄取的最後一名考生的分數,所以過提檔線並不一定被錄取,只是很有可能而已。

一般錄取分數線會高於投檔線,如果你的高考分數正好和某校的投檔線一樣,這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能被該校錄取。二者沒有必然的聯繫,但是高多少分的話還是要看學校的錄取人數和分數來定的,這個是沒什麼規律的。

13.如果一個人對某種工作有興趣,他能發揮其全部才能的80%~90%,並且能長時間保持高效率而不知疲憊。相反,如果他對某種工作沒有興趣,則只能發揮全部才能的20%~30%,還容易精疲力竭。所以在進行專業選擇時,自己的興趣很重要!

14.熱情、善於言談的學生,比較適合選擇師範、法律、旅遊等專業和職業;細心、同情心強的學生,適合選擇醫生專業;獨立性、自制力、堅持性果斷性強的學生,宜選擇工科類的專業;組織協調能力俱佳的學生,宜選擇財經、管理、數理等專業。

15.理科男生若是研究型性格,可選經濟學、金融學等;工具型可選金融工程、偵查學等;藝術型可選農藝教育、印刷工藝教育等;管理型可選國際經濟與貿易、貿易經濟等;事務型可選保險、信用管理等;服務型可選保險、信用管理等。

16.文科男生若是研究型性格,可選哲學、經濟學等;工具型可選醫學校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等;藝術型可選電腦藝術設計、影視編導等;管理型可選國際經濟貿易、中文等;事務型可選文秘、會計等;服務型可選空中乘務、航空服務等。

17.理科女生若是研究型性格,可選經濟學、金融學等;工具型可選文物保護技術、地理科學等;藝術型可選農藝教育、園藝教育等;管理型可選國際經濟與貿易、貿易經濟等;事務型可選保險、稅務等;服務型可選社會工作、國際事務等。

18.文科女生若是研究型性格,可選經濟學、教育學等;工具型可選口腔醫學、醫學校驗技術等;藝術型可選中文、外語等;管理型可選中文、歷史等;事務型可選商務英語、國際貿易等;服務型可選空中乘務、航空服務等。

19.一本文科考生,屬於文科學生中的成績拔尖者,不能覺得一定要報考北大清華,要認真思考報考北大清華是否有利於你今後的個人發展?如果利大於弊,那麼就可以報,否則,就不能報考。如果對升學決策沒有一個理性的判斷,只是沿襲老傳統,舊觀念,則很有可能在四年後掉入畢業就失業的發展陷阱,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20.一本理科考生,在選擇專業時一定要考慮國家科技發展的需要,在國家或者壟斷性企業投資的高科技研究領域選擇專業,比如航空、航天,石油、石化、核能、通信、軍工等領域。而對於一般由民間或企業從事的研究領域則應當慎重填報,比如計算機、生物工程、信息技術、食品技術、醫藥、化工等專業,就要慎重考慮。因為前面的專業領域有利於降低學生畢業後失業的風險,而後者即使一時炙手可熱,但由於充分的市場競爭,則狀態不穩定,不利於降低未來的失業風險。

21.二本成績的考生在志願決策時——

第一,要對自己的職業潛力、興趣、個人志向有一個比較明確、科學的定位;

第二,認真分析未來幾年的人才市場供求形勢,確定自己大學畢業後的就業目標;

第三,就業目標比較明確後,據此來選擇適合於自身發展的專業;

第四,根據確定的專業選擇學校,怎麼選擇呢?那就是選擇在該專業上優勢、並且這優勢是被人才市場認可的學校;

第五,選擇了一大堆學校後,我們再在其中選擇與自己的高考成績相匹配的學校,並將該學校、該專業作為自己的目標學校和目標專業。

22.到底是先選專業還是先選學校?

  • 如果你是高分考生,這樣有實力可以在院校和專業上都選,即選好院校又選他認為好的專業;
  • 如果你成績中等,建議還是以選院校為主,儘量進一個實力強的院校;
  • 如果你是分數低一些的考生,就應該以選擇專業為主,從就業角度去考慮,尤其是一些專科層面的,這個批次的考生,儘量考慮專業,學一個自己擅長的,或者適合自己的專業,將來的就業渠道或者就業的壓力就會小一些。

23.如果一心想讀重點大學,而自己的分數又不是很有競爭力,可能只能選讀重點大學的冷門專業。如果這些冷門專業是自己興趣所在,那還可以;如若這些冷門專業是自己不感興趣的,考生可能要面臨著很多的壓力和困難。

24.專業是學生的標籤,“入對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日後發生“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嘆。選好專業是求職的最好優勢,如果專業完全不符合你要求,進了大學也學不好,選擇專業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選擇職業,選擇未來。大學讀書只有四年,職業卻將伴隨你一輩子。

25.高校《招生章程》“錄取規則”中,就有許多值得注意的細節問題,考生稍不注意,就會被忽略。

26.除醫學類本科專業為五年外,一般本科專業為四年,但卻有不少非醫學本科專業"不四",如學制一般5年的專業有建築學、城市規劃、景觀建築設計等。

27.報考大學,請先看清楚具體專業和合並情況,不能夠單單看學校的簡介,很多高校出於招生的需要,刻意隱瞞了一些事實。如果報考之前不慎重,等去了再後悔,實在令人惋惜。更別說各學校之間的相互比較、分出優劣了。

28.大學排名可以作為考生填報志願的參考資料,但不應過分迷信。

考生在選擇學校時應該首先想到的是,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光看排名或許能夠對學校的辦學層次有大致瞭解,但名次相近的大學之間的排序不一定客觀。

30.對於本科一、二、三批的考生,尤其是第一批次的考生,一定要知道"不報白不報,報了不白報"的招生錄取規則。對於後續批次志願,如果你不報,就浪費了一次或幾次可能被錄取的機會。高招報考中出乎考生與家長意料之外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不要以為自己分數高,就一定會在第一批次錄取,而忽略後續批次志願的填報。

31.大家都向往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地區的重點院校,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要選擇這些地方的學校,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競爭實力。更多考生則應將報考目光投向地方普通高校,在志願填報中更加註重學校的辦學特色以及教學水平。不能別人報哪裡,你就跟著報哪裡,要注重個性化的選擇。

32.綜合性大學是指理、文、外等學科比較齊全的普通高校。國家教育部所屬綜合性大學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大學,另外還有省屬綜合性大學。由於綜合性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招生專業多,所以,在錄取新生時不同專業分數差距較大。

33.理工類院校是我國普通高校中專業和招生錄取數量、門類最多的一類高校。在理工類院校中,分為理科類和工科類專業。工科類院校與理科院校相比,對考生身體條件或健康狀況要求偏高,工科許多專業是不招色弱、色盲考生的。

34.農、林、水類院校在招生錄取中較為重視考生專業志願。對第一志願報考農、林、水類院校的考生,只要成績達到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一般會不考慮計劃、一次性地將檔案發給院校審閱錄取,考生第一志願選報這類院校,錄取率一般高於其他院校,較容易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35.財經類院校及專業比較熱門,錄取新生成績比較高,相關科目側重於語文、數學、外語。有些"熱門"專業的錄取分數線往往比重點院校分數線還要高。但由於近年的財會、金融、貿易等專業畢業生就業不太理想,這類專業中有些已逐漸由"熱"轉"冷"。

36.專業無所謂好壞,只要考生感興趣,符合自己的個性特點,能夠發揮其所長的專業,就是適合考生的好專業。如果單從就業的角度去選擇專業,學習動力和工作熱情就不會很高,也很難在這個行業做出成績。考生選擇的專業要儘可能體現自己的優勢,這樣才能如魚得水。

37.國家的發展,需要的不是一行一業的狀元。農業、林業、地質、礦業、水利、石油、師範,每一類專業的人才對於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家大力鼓勵廣大考生踴躍報考這幾類學校,這類學校師資較好,考生上線率高,錄取容易。建議踴躍地報考受鼓勵的學校和專業。

38.平行志願雖然是平行的,但同樣是有順序的。有人片面認為平行志願沒有順序,幾所院校都一樣,這是不對的。錄取時是按照考生自己填報的順序依次進行檢索。因此,一定要把最想去的院校放在最前面。

39.平行志願的幾所院校一定要有梯度。第一所院校的錄取分數可以高一些,往後要按照院校今年可能的錄取分數梯次降序排列。否則,若第一所院校錄取不上,後面幾所院校有可能都錄取不上,成為無效志願。

40.多一種選擇多一個機會,理性和理智是填報高考志願的兩大法寶。在人生重大選擇的十字路口,碰運氣、賭命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服從調劑”與“不服從調劑”只一字之差,本無對錯之分,重要的是填之有據,適合自己,才不至於後悔和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