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哥說書院系列之一——雙鶴書院

書院是中國古代民間教育機構。開始只是地方教育組織,最早出現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則是由朱熹創立,發展於宋代。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古至今,由中至外,對於讀書,大家都懷揣著一種敬意,因為書籍是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是人們認識世界,分享人生經歷的重要途徑。在我國古代,“讀書人”是一種榮耀的稱號,同時也體現了人們對於知識的追求,而作為承載知識的寶庫——書院,被稱為藏寶閣也毫不為過了。

我國的書院之名自古代唐朝末期開始,書院既是教育教學組織,同時也是學術研究機構。由於其私人辦學、注重個性、風氣活潑等特徵,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官學的陳腐刻板,使書院成為富有活力的學術和研究中心。

清光緒三十年(1904),清廷頒佈《癸卯學制》,廢除科舉,私塾和書院逐漸被改造成為新式學堂,書院之名遂廢。大學者胡適曾說:“書院之廢,實在是吾中國一大不幸,一千年來學者的自動研究精神,將不復現於今日了。”

隨著書院之名的消失,有的書院遭到拆除,已經不復存在,有的改成現在的學校,這一系列的變故不免令人唏噓,為了不讓曾經的歷史痕跡被人忘卻,同時讓大家更深入的瞭解現存的書院文化,尤其是大運河沿線城市的書院文化,臉哥從今天開始每天都會給大家介紹一座書院,讓大家來領略書院文化的魅力。

今天,臉哥給大家介紹的書院叫做雙鶴書院。下面是雙鶴書院的歷史:

說起雙鶴書院,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創辦者——李三才。

李三才是通州張家灣人,明萬曆二年(1574)考中進士,任戶部主事。後升任戶部侍郎。因打抱不平,連降三級,謫任山東東昌府推官。後因政績突出,升任山東省按察使僉事,再任右僉都御史、漕運總督與鳳陽府巡撫之職,一身三兼。因仕途險惡,志不得張,遂歸鄉辦學,講授經史子集,身後有《雙鶴軒詩集》、《無自欺堂稿》及《誠恥錄》等著作存世。

而雙鶴書院是李三才於萬曆三十九年(1611)創建的,由於書院創建在李三才自家的“雙鶴軒”,所以取名“雙鶴書院”。“雙鶴軒”位於北京通州的張家灣鎮,今屬張家灣鎮轄區。

史載李三才“歸而置雙鶴書院,講學其中”,但是十餘年後,李三才去世,書院也隨之停辦。

由於已經消失,所以關於書院的資料也寥寥無幾,實是令人惋惜。

好了,今天關於雙鶴書院的介紹就到這裡了,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大運河文化在線",觀看更多文化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