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吃大運河系列之五——驢打滾

上期回顧

上期臉哥給大家介紹了通州小吃餎炸餄,餎炸餄起源於大運河開槽之初,是由船工們創造的油炸煎餅演變而來的。歷經老百姓的改良,如今已經變成通州的特色小吃之一。

1

老北京城,是一座充滿歷史與故事的文化古城,在這座老城中,除了有數不勝數的傳說故事,形色各異的傳統建築,詼諧有趣的風土人情,還有數不盡的美食小吃。而說到“吃”這方面,老北京城裡的人們可以說是行家裡手,深有研究,不僅有南來順,護國寺等“美食聖地”,還有“老北京小吃十三絕”等各種小吃,可謂是種類繁多,百花齊放。臉哥作為一條在大運河長大的“美食家”,對美食可是有著深入的研究呢,今天課上,臉哥就給大家說說“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其中一絕的——驢打滾。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五——驢打滾

2

驢打滾,也叫豆麵糕,是東北、北京、天津地區有名的傳統小吃,其名氣大,味道好,可以稱得上是北京小吃中的元老級人物,而“驢打滾”這生動詼諧的名字又給它吸了不少粉,甚至使人們遺忘了豆麵糕原本的名字,全都改口叫驢打滾。

驢打滾是以黃米麵為原料的麵食,製作時首先將黃米麵和好,攤成餅狀,抹上事先調製好的豆餡,然後進行上鍋蒸制,蒸的時候先用大火,後改文火,蒸熟後往炒好的黃豆麵裡滾上一圈,如此一來,新鮮的驢打滾就做好了。

總體來說,驢打滾的製作分為製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麵,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 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五——驢打滾

3

作為如此“明星”的老北京小吃,驢打滾的由來也是眾說紛紜,有好多版本。

其中一種民間傳聞的說法是驢打滾製成之後要在黃豆麵中“滾”一圈,情景神似驢子在土中翻滾,老百姓根據做法的特點喚食物為“驢打滾”。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五——驢打滾

另一種說法是慈禧太后想嚐點沒吃過的新鮮玩意兒。於是,做菜的廚子思來想去,發明了一道新菜,做法是用江米粉裹紅豆沙蒸上一蒸。新菜剛一做好,一個叫小驢兒的太監就來到廚房拿菜,誰知這小驢兒毛手毛腳,把剛剛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裝著黃豆麵的盆裡,這可急壞了御膳大廚,但此時再重新做又來不及,沒辦法,大廚只好硬著頭皮將這道菜呈到慈禧太后的面前。慈禧太后一吃這新菜覺得還不錯,就問大廚:“這東西叫什麼呀?”大廚想了想,都是那個叫小驢兒的太監闖的禍,於是就跟慈禧太后說:“這叫‘驢打滾’。”從此,就有了“驢打滾”這道小吃。

第三種說法是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卓和叛亂之後,搶了一個新疆領主的妻子做妃子,並稱呼她為香妃。香妃被搶到北京之後,茶飯不思,乾隆便傳令:“若誰能做出讓香妃愛吃的東西,立刻升官,還賞白銀百兩”。於是宮中大廚紛紛拿出自己的絕活,做出各種美味佳餚,但思念丈夫的香妃看都不看。而香妃原本的丈夫也放不下香妃,於是便也隱瞞身份進入宮中。乾隆下令之後,香妃的丈夫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便做出了家傳的米糰子,進獻上去,香妃一看,知道丈夫來了,便強忍著眼淚吃了一個米糰子,乾隆看了十分高興,派人問小吃的名字,香妃丈夫不敢告訴乾隆真名,於是便說此物叫做驢打滾,後來驢打滾的做法傳出了皇宮,流入民間,逐漸變成現在的樣子。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五——驢打滾

4

雖然對於驢打滾的來源說法不一,但是在《燕京民間食貨史料杆》中有記載稱:“驢打滾,乃用黃米粘面蒸熟,裹以紅糖水為餡,滾於炒豆麵中,使成球形。燕市各大廟會集市時,多有售此者。”,所以臉哥覺得“驢打滾”距今最少也有數百年曆史。如此古老的小吃,時至今日還能受到人們的歡迎,實屬不易。

如今的驢打滾早已成為北京地區的特色小吃,一些“歪果仁”來到北京都會去嘗一嘗驢打滾,體驗一下“神秘的東方美食”。畢竟,對於吃貨來說,美食的誘惑是無法抵擋的。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五——驢打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