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智造的“加速度”

位於上海最東南角的臨港,原先大多分佈著製造工廠。近年來被確定為國家科技創新重大工程承載區和科技創新體制先行示範區,科大訊飛等在智能製造領域異軍突起,隨著上汽、特斯拉的生產線落地在這裡,對標國際智能製造中心的“臨港智造”的聲名越來越響亮。


臨港智造的“加速度”


在這裡,有一批重要影響力的關鍵共性技術功能平臺,臨港科技城內的上海智能製造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上海市智能製造研發和轉化功能型平臺,上海智能製造研究院由上海交通大學與臨港管委會聯合發起,具有共性技術研發、技術服務、政府智庫、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五大功能,成為臨港智能製造的加速度之一。

臨港智造的“加速度”

“上海交通大學給予了很多支持政策,鼓勵引導我們的團隊來到臨港,圍繞企業的需求做技術研發和應用轉化。來自學校的團隊技術骨幹每週有三到四天在這裡。”據上海智能製造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習俊通介紹,目前團隊有168人,學校人員佔2/3,以科研開發為主,同時面向社會招聘了60多名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充實科研院校的實際工程經驗。

“模式創新為先,創新技術為源,產業應用為本。”這是上海智能製造研究院對自己的定位。具體究竟如何發揮作用呢?一個小小的螺栓就能體現出來。

“原先汽車發動機的螺栓安裝是從一個方向進行安裝,但汽車的智能製造要求螺栓分別從兩個方向進行安裝,而市場上沒有相應成熟的解決方案,我們發現了企業的這個需求,便開始進行研發。”

臨港智造的“加速度”

▲汽車動力總成關鍵零件智能製造集成驗證線


臨港智造的“加速度”

▲轎車發動機機器人協作裝配系統

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可以先期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待方案通過初步測試後,再由企業進行投資製造,然後集成到生產線上去。

這樣一個流程看似沒有什麼特別,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卻為企業大大降低了研發成本。


臨港智造的“加速度”

▲基於雲平臺的車身點焊質量智能控制系統

“任何一個技術方案,從開始研發到真正落地應用,都有一個漫長的測試過程。汽車螺栓智能裝配技術達到應用的門檻是誤差率百分之零點幾。這個平臺的目的,就是幫企業提高技術的可靠性。”

據瞭解,螺栓智能裝配技術從提交需求、完成各環節測試,再到企業確認可行後決定投入生產應用,整個過程耗時4個半月時間,比傳統的研發時間縮短了許多。

智能製造涉及製造、信息等多個技術領域。一個企業覆蓋所有的環節是有困難的,必須通過集成方式來綜合解決。這個平臺為各類智能製造共性技術提供實際環境的測試驗證,提高技術成熟度。

臨港智造的“加速度”

▲基於製造服務總線的裝備智能檢測系統

“我們這裡每天都有兩三家企業過來參觀或者洽談合作。”習俊通說道,成立三年來,上海智能製造研究院為300多家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技術培訓和諮詢服務,已建設智能步行機器人、智能操作機器人、智能製造質量管控、智能維護與健康監控、智能傳感與物聯等5個研究所和中德智能製造項目中心。

同時,上海智能製造研究院還將在臨港科技城規劃園區內建設4萬平米的研發總部。


臨港智造的“加速度”

▲機器人柔性在線檢測系統

文 | 中國改革報

圖片及視頻均由上海智能製造研究院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