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起義前有三個選擇,他卻用這一方法做了選擇:有如神助!

說起朱元璋,首先就會想到他的悲慘的身世,朱元璋自幼給地主家放牛,十七歲時身邊親人一個一個餓死離自己而去,而後自己做了和尚,結果仍然時運不濟,寺廟也難以維持生計,後來只能雲遊四方,要飯為生,就這樣一個祖上三輩都是貧農的一個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按理來說很難能有什麼大的發展。

朱元璋起義前有三個選擇,他卻用這一方法做了選擇:有如神助!

然而朱元璋就是一個個例。他雖然四處要飯,但是他並沒有自暴自棄,在討飯的期間,他仔細鑽研了淮西的地理、山脈、風土人情等自然因素,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也許對於朱元璋來說,這幾年的討飯生涯,真正的開闊了他的視野,豐富了他的見識,並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為以後起義後的軍旅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朱元璋的起義也絕非偶然,當時元朝的腐敗沒落,讓本來就對元朝統治者恨之入骨的朱元璋徹底心灰意冷,但朱元璋在當時就真的有起義的決心和想法嗎?在我看來,未必。

朱元璋起義前有三個選擇,他卻用這一方法做了選擇:有如神助!

公元1351年,韓山童和劉福通第一個舉起了反抗元朝腐朽統治的大旗,自古就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儘管每次的起義都沒有那麼順利,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看似強大元帝國發生了幾十起農民暴動,數百萬人參加了起義軍,此時的元朝,已經岌岌可危,風雨飄搖,搖搖欲墜。

然而此時的朱元璋卻回到了寺廟裡,過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悠閒生活。雖然他與元朝的仇恨不共戴天,然而他卻沒有起義造反的想法。

朱元璋起義前有三個選擇,他卻用這一方法做了選擇:有如神助!

儘管很多書中將朱元璋塑造成一個真英雄,包括很多影視劇中都有營造一個天生英雄的高大形象,聽到起義,馬上擼起袖子就幹。但是在我看來,這並不是一個真實的朱元璋,作為一個正常人,一路風雨兼程的走到今天,能活著已經著實不易,儘管他沒有什麼文化,但是他深知造反是要掉腦袋的,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朱元璋不會傻到貿然的選擇起義,儘管他心中有著深深的仇恨。

朱元璋起義的導火索就是一封遠方的來信,他幼年的朋友湯給她寫了一封信,告訴朱元璋自己做了起義軍的千戶,想要朱元璋一起來參加起義軍,共享榮華富貴。朱元璋看完信後馬上燒掉了,這也是我上面說的朱元璋其實是沒有做好起義準備的,並不是像很多地方講到的天生英雄。

朱元璋起義前有三個選擇,他卻用這一方法做了選擇:有如神助!

然而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他的師兄就告訴他,有人知道他收到起義軍的信件的事情,而且要打算去告發他。這是的朱元璋才被逼上梁山了。經過深思熟慮,朱元璋為自己列出了三條出路:一、繼續留在寺廟;二、遠走高飛;三、起義造反。

儘管列出了自己以後的出路,但是朱元璋仍然舉棋不定,不知道該怎麼選擇,於是他便去詢問一個人影響了他一生的人的意見,這個人就是周德興。

朱元璋起義前有三個選擇,他卻用這一方法做了選擇:有如神助!

然而周德興給的建議更讓人苦笑不得,算卦決定。結果算卦的結果是:卜逃卜守則不吉,將就兇而不妨。這個卦意就是,逃跑和留在廟裡都不吉利,起義造反雖然危險但是可能沒事。朱元璋又思考良久,感覺自己已然沒了退路,一拍大腿,就這樣走上了起義造反的道路。

也許這就是天意,一個貧苦的靠要飯生活的農民,靠算卦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走上了人生的巔峰。對此,屏幕前的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