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度過資本寒冬的正確姿勢

以往這樣一個去泡沫期,差不多三四年一個週期,而從投資人慎而又慎的出手速度,相比去年直接腰斬的資金盤面,今年的資本寒冬確實是名不虛傳。投資的本質是賺錢,當它已經不能賺錢了,為什麼還要投它?某些領域的投資人說不定已經收手出國過冬了。

每次資本緊張會有周期性的顯著特徵,第一,投資結構會放緩,會有6-9個月投資停滯期。第二,估值調整,重新回到有估值標尺投資標的的範圍集中在前20%的公司裡。

順利渡過經濟下行週期是企業成長的必修課,經歷過經濟下行週期的企業,它的成長過程是不完整的。

這也是對於VC來說很好的觀察期——在寒冬裡熬出來的公司,通常是最優秀的。說實話,不遇上一個寒冬,就直接成長為大公司的公司,鳳毛麟角。大部分公司,哪怕BAT,都經過大災大難。

而如何度過寒冬,無外乎幾個方面。

安全度過資本寒冬的正確姿勢


一、認知—資本是稀缺資源

前幾年,一大批熱錢快錢投入到創業圈子中,那一定是不對的。如果資本不是一種很重要的稀缺資源,是有問題的。

正如任正非說的“我們其實在今天更重要的是要練內功,不管別人怎麼表揚我們,那個東西都不能幫助我們,唯一可以幫助我們的就是自己的內功夠不夠?”

資本是助推你的,認清資本的稀缺性,紮實修煉內功。很多公司就是一個簡單的模式創新,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方面都沒有做出明顯差異,在即將到來的經濟下行期,這樣的企業可能都會死掉。

二、企業內部審時度勢,及時調整

資本泡沫期創業企業確實需要踩踩油門,根據資本市場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節奏,逆潮而上,十死無生。必須踩住剎車,控制好企業資本損耗。

財務管理上,就是cash,cash,cash!確保自己手裡有不融資且能讓公司運營一年以上的資金。在自由現金流和利潤率之間選擇前者,在利潤率和收入規模之間選擇前者,在收入和GMV之間選擇前者,在財務安全和增長曲線之間選擇前者。盲目樂觀,現金流6個月都沒有了還在盲目擴張補貼,還不趕緊把拉投資當成第一要事,幻想著有投資人慧眼識珠,提供鉅額資金,不死你死誰。

業務管理上,聚焦長板,放棄短板,儘快對自己未來兩年的增長策略進行一次全面體檢,想清楚如何低成本獲得流量,獲得用戶——不管是生產內容,打造品牌還是建立獨特的獲客渠道。堅決砍掉消耗大量現金流試錯的”非核心“項目,”雞肋“項目,”面子工程“項目。早期企業千萬不要想做很多事情,要專注在一個很小的事情上,做到精緻,做到成功。

人員管理上,精簡團隊,從常規軍縮減成特種兵,把最必要的管理層留出來,只做最有效的投入。公司收縮,最好的人才會流出來,往往有機會找到好人才,也能幫公司渡過難關。

外部合作上,要加強平臺合作和生態建設,與上市公司和平臺企業開展價值重塑和生態孵化合作;也要找與用戶相關的不同行業的人去交換流量,努力尋求合作,把友誼加深,把成本和費用降下來。

融資現狀上,如果正在融資,別糾結估值,能拿錢趕緊拿,落袋為安。

最重要的還是任何時候創業者都應該保留一定的現金,在融資的時候才會更從容。今天見到投資人,沒有三個月的時間想拿到錢基本是不可能的,你必須保持一定現金在手上。就怕你攤子鋪大了,現金流跟不上變化,臨時要融資又跟不上,最後只好大幅裁員,節節敗退,本來好好的企業一下變得一文不值。

創業或者投資,其實與經濟是否處於寒冬沒有太大關係。多數企業成長週期,不會類似滴滴或是共享單車,必須大量資本進入快速佔領市場。更多是小錢細水長流,大錢大刀闊斧,控制不同細分領域的階段。

在資本寒冬週期,如果你存好“冬糧”,這個時期也是一個好的創業公司打磨好產品,把公司做紮實的最佳時機。

有健康穩定的現金流和充足的現金儲備,有足夠強大的內外部運營體系和足夠好的人才積累,等到春暖花開,你將迎來破土而出瘋狂擴張的大好局面。

三、技術創新是破局關鍵

也有投資人在資本寒冬時期,趁著價格還低,尋找真正的好公司,任何時期,真正的好公司都不怕拿不到錢。

在市場特別冷的時候,基金會再往前多走兩步,尋找更早期的項目,估值更低,團隊背景更好,有獨特的技術壁壘;或者是投那些現金流比較好,商業模式清晰,盈虧點相對清晰的項目。

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易複製、依賴資本快速佔領市場的特點,使這些項目往往成為了資本手中的玩物,例如美團、滴滴。而像基礎科學上的突破,或是難以複製的技術創新,例如醫療、能源。剛需是永不過時的資本寵兒。

資本寒冬中,我其實會選擇不那麼燒錢的項目,更慢一點,沉下來的項目。也會更為關注有經驗的創業者,尤其是有經驗的創業者。他們可能更知進退,懂得生存。

前面講的都是一些具體方法,總結下來,大多數企業過冬其實就六個字:

俯身——降估值!

臥倒——壓成本!

撐起——做收入!

作者恩美路演古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