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上戰場的皇帝,不顧大臣規勸,喜歡戰場的原因讓人毛骨悚然

上篇說到李存勖起兵南下河南與後梁拼了個兩敗俱傷,咱們這篇接著說。

後梁龍德元年(公元921年)2月,趙王王鎔被養子張文禮弒殺。

李存勖很憤怒。王鎔廢是廢了點,但是他跟李存勖關係還不錯,李存勖也把他當把兄弟看。

現在兄弟被幹死了,李存勖要發兵攻打鎮州。

最愛上戰場的皇帝,不顧大臣規勸,喜歡戰場的原因讓人毛骨悚然

圖片摘自網絡

對於李存勖的決定,手下人基本上都持反對意見。從貞明四年(公元918年)取得胡柳坡之戰的勝利以來,晉梁之間的摩擦一直就沒斷過,眼下不太適合舍大頭爭小頭。張文禮肯定要收拾,不過還不到時候。

李存勖忍到了8月,忍不住了,他下令攻打鎮州。

饒是趙國不大,這一仗也從8月幹到了來年9月。倒不是說張文禮有多厲害,而是趙國和王處直的北平國挨著,而北平國又和契丹挨著。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誰都不能獨善其身。要說王處直和王鎔還真是好哥倆,他倆仕途相似(歸附後梁,後反水降晉),就連死法都一致(被養子王都弄死)。

在李存勖平定趙國、安撫住王都、再次打敗契丹後,他已經徹底重洗了河朔幾家諸侯的底牌。除了契丹,北方都在他李存勖的腳下,接下來他的矛頭將直指他最大的敵人。而不遠的未來,李存勖終將問鼎成王。

考慮到李存勖馬上要搞大動作,我們這篇不說戰爭,抽個空來說說李存勖這個人的性格。

最愛上戰場的皇帝,不顧大臣規勸,喜歡戰場的原因讓人毛骨悚然

圖片摘自網絡

關於李存勖在軍事上的天賦和能力,想必他這一路的艱辛和勝利就是最好的佐證,亦無需多言。那麼問題來了,李存勖的性格是什麼樣的呢?

能力有優劣之分,性格有好壞之別,有的人能力很強,但是性格很差,有的人能力一般,性格卻很好。能力能決定一時的成敗,而一個人能否在一個方向上走的更遠必然與他的性格有直接關係。這是一個德與才的內在聯繫,拋開某些特定時刻(比如某企業剛起步,急需人才),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相信大家更傾向於品德好的人。

不不不,我不是說李存勖是個人渣,性格很爛。相反據很多和他有過交流的人都說他好說話,很溫和,人格方面也比較穩定,不像他爹似的,前一分鐘笑眯眯,後一分鐘就能提刀砍人。

的確,從李存勖在俘獲劉仁恭父子後能與他們同席而坐的行為也能窺得一二。那麼李存勖就真的沒有性格缺陷嗎?

咱們還是以具體案例來說。

最愛上戰場的皇帝,不顧大臣規勸,喜歡戰場的原因讓人毛骨悚然

圖片摘自網絡

我們都知道李存勖有極高的軍事天賦,他不僅擅於謀劃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殊不知戰爭號角吹響後他還有個特殊的癖好——帶頭衝鋒。這種行為也可以理解,畢竟領導偶爾親自上前線可以激勵士氣。

李存勖不一樣,他幾乎是場場戰役都不落。

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要是哪天出個意外,這麼大家子人誰來掌事?

李存審是比較擔心的,每次李存勖提槍上馬的時候,他都堵在李存勖的馬前進行規勸。李存勖沒辦法只得乖乖的下馬重新將轡繩繫好。

這還沒完,你李存審總有忙的時候,不能一直盯著李存勖吧?

李存勖在大營內搖頭晃腦,終於等到李存審出去了。他以一萬碼的速度奔向自己的戰馬,迅速的解下轡繩,策馬揚鞭而去。

李存勖飛速疾馳的時候,還不忘扭過頭給左右人留下一句話。

“老小子礙著人玩兒(

老子妨人戲)!”

這就有點尷尬了。拋開李存勖無視李存審的好言相勸,在他的眼裡一場場要人命的戰爭僅僅是遊戲。

最愛上戰場的皇帝,不顧大臣規勸,喜歡戰場的原因讓人毛骨悚然

圖片摘自網絡

乖張!十足的乖張!

無論你的實力多麼強,你的能力多麼優秀,也要懷著一顆敬畏之心。敬畏戰爭,敬畏每一個參加戰爭的普通士兵的生命。

如果一個帝王因為荒淫無道被臣下進言並且不聽,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將進諫者弄死,我們稱之為暴戾。而一個帝王因為荒淫無道被臣下進言,他除了不聽之外依然我行我素,甚至還能做出更加出格的事,那就叫做乖張。而乖張之人大多性情執拗,在他們的心中有自己的世界。

我們接著說。

李存勖撇開李存審後,帶了數百騎兵直抵後梁軍營寨,然後親自帶了十餘騎前去偵查,結果被人早已設好的埋伏包圍了。

只要後梁的埋伏人數不是少於一百人,李存勖是要出事的。不幸的是後梁足足埋伏了五千步兵,他們將李存勖圍了數十層。

得虧後梁方面不知道李存勖帶了多少人前來,在外圍的數百騎兵和聞訊趕來的李存審部一同奮力拼殺,才將李存勖搶出來。

最愛上戰場的皇帝,不顧大臣規勸,喜歡戰場的原因讓人毛骨悚然

圖片摘自網絡

有驚無險回到己方大營的李存勖對李存審很感激,“始以存審之言為忠”

這句話意思是說,李存勖到現在開始才知道李存審的忠心。合著之前都以為李存審居心不良?

李存勖與他的父親都是起於行伍的領導者,按理說這類人見過的人比一般老百姓吃的飯都多,在識人用人上應該是優於常人,不應該會出現識人不明的情況。這一點李存勖著實比不了他暴躁的父親,就更別談朱溫了。

扯了這麼多,我們再來說說李存勖和張承業的一件事。

李存勖一直有賭博以及和伶人廝混的習慣,有一次他正準備和伶人賭博,一摸荷包,兜裡沒錢。由於他常年出征在外,便將晉陽的軍府政事全部委任於張承業。張承業身兼數職於一身,在其精心管理下,各方面井井有條,軍隊出征的軍餉也從來沒有缺乏過。

沒錢怎麼辦呢?錢都在張承業那裡,只能找他要了。

當然李存勖不能乾巴巴的找張承業要錢,那樣有損晉王威嚴,搞得跟小孩過家家一樣,得想個法子。

最愛上戰場的皇帝,不顧大臣規勸,喜歡戰場的原因讓人毛骨悚然

圖片摘自網絡

李存勖一拍桌子,有了。他安排了一場宴席,與會者有他自己,還有他的兒子李繼岌和張承業。

“和哥(李繼岌),你給七哥(張承業)跳個舞吧。”

李存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這就是李存勖的高明辦法,簡直讓人大跌眼鏡。

摸不著頭腦的張承業看著世子在那彆彆扭扭的晃著,他實在搞不懂李存勖要幹嘛。不過眼力見他還是有的,人家堂堂世子爺給你跳了段舞,你怎麼著得表示一下。

張承業慌忙取了些寶帶、幣馬送給李繼岌,隨後望著李存勖。這位爺,該你說話了。

好了,上鉤了。

最愛上戰場的皇帝,不顧大臣規勸,喜歡戰場的原因讓人毛骨悚然

圖片摘自網絡

李存勖指著存庫裡的錢高聲的對張承業喊道:

“和哥最近缺錢花,七哥您應該送一堆錢給他,寶帶、幣馬未免太過寒酸。”

張承業不幹。

“老臣送給少爺的錢都是從自己俸祿裡拿出來的,庫存裡的錢是給大王行軍打仗,賞賜有功之人的,老臣不敢以公物為私禮。”

藉著點酒勁,李存勖怒了,他喋喋不休的對張承業進行諷刺。

張承業自然也上了脾氣,他對李存勖實行反嘲諷。

一來二去,李存勖直接提刀要砍張承業。

緊接著就是張承業請死,其他人勸阻,老夫人和稀泥...

這場鬧劇鬧歸鬧,確也將李存勖的乖張之氣表現的淋漓盡致。普通人有個吃喝嫖賭的不良嗜好尚能弄得家破人亡,即將身為一國之君的皇帝偏偏有這麼個缺陷。乖張的李存勖識人不明,總有一天會翻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