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为啥叫“绿城”?背后有故事,主角是“郑州法桐之父”史隆甫

很多人知道郑州叫“绿城”。但这个“绿城”的来历,未必人人都知道。《郑州百科》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绿城”的来历故事。

郑州为啥叫“绿城”?背后有故事,主角是“郑州法桐之父”史隆甫

郑州能叫“绿城”,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叫史隆甫。史隆甫,又名安栋,河南焦作市武陟县西陶村人。史隆甫曾在本县上小学和甲种商业学校,毕业后考入开封留欧美预备学校。1928年去法国勤工俭学,考入国立巴黎大学水利系学习,6年后学成归国。

1934年,史隆甫回国后任河南大学教授,后任河南省建设厅测量队长、技正,主管全省水利。

1945年,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委任史隆甫河南农民银行总经理。1946年兼任河南省参议员,辞去河南农民银行总经理职务,随后集结亲友筹集资金,在郑州北郊南阳寨创办面粉厂。

1949年后,史历任郑州市南阳面粉公司代总经理、省政协副秘书长等职务。1954年河南省政府由汴迁郑,史隆甫任郑州市副市长兼城市建设局长。法桐被引进郑州最早就是由史隆甫提出并主持实施的。

郑州为啥叫“绿城”?背后有故事,主角是“郑州法桐之父”史隆甫

图为留学期间的史隆甫

1951年郑州市政府下发文件,号召全民种树,人均两棵,保种保活。但要种什么树,心里没底,手里又没钱,只能选些便宜的树,比如刺槐、柳树、杨树,先在德化街、二七路、太康路等街道上栽种。 树便宜、好活,可是树形、材质不好,当时的郑州市市长宋致和就让副市长史隆甫琢磨一下,究竟应该种什么树。史隆甫给宋致和建议, 法桐树形好、生长快,树荫也大,这种树春天发芽又早又快,几天就长起来了,而且秋天落叶也快,十来天工夫就落完了,便于清扫。于是宋致和拍板决定,在郑州广种法桐树。

1951年春,郑州市政府做出《关于开展治沙造林的决定》,号召全市人民固沙造林,绿化市区。大规模的有三次,第一次是1951年始引种悬铃木;第二次1954年迎接省会由汴迁郑,要求“人均两棵,保证种活。”第三次是1955年,市政府组织1.8万人开展绿化造林,美化行道街景,绿化面积4600亩,植树200余万棵。当时,负责郑州城市绿化工作的副市长史隆甫曾带人赴上海旧法租界引进悬铃木树苗几十万株。

郑州为啥叫“绿城”?背后有故事,主角是“郑州法桐之父”史隆甫

史隆甫后人参观郑州政协文史馆并捐赠史

1958年,郑州城区公共绿化面积达193公顷,人均3.92平方米。翌年12月,在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上,郑州被誉为绿城。史隆甫也被誉为郑州市法桐行道树之父。

“文革”中,史隆甫以崇洋媚外引植法桐的罪名挨批游街。烈日之下,史隆甫被游斗时,没有穿鞋,脚上穿着白色袜子,他手扶写有卖国贼洋奴的三尺高帽,一路游斗一路被迫地喊着:“我是洋奴,卖国贼,我有罪。”袜子被柏油沾掉后,他光着脚走在烫脚的柏油路上。

1970年6月10日,史隆甫割麦时中暑,在郑州市“五七”干校逝世,终年67岁。1978年,中共河南省委、中共郑州市委、市人委召开追悼会,为史平反昭雪。

郑州景点推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