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幼兒園爆發急性腸胃炎 涉及23名學童

2017年。香港媒體報道:香港仔天主教聖伯多幼兒園近日爆發急性腸胃炎個案,涉及23名學童,包括15男8女,介乎3至5歲;以及1名職員。他們自3月8日起先後出現嘔吐和腹瀉等病徵,其中4人已經求醫,無需入院。全部受影響人士的情況一直穩定。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人員已視察該幼兒園,並向校方建議所需的預防措施,包括適當和徹底消毒清潔、適當處理嘔吐物,以及注重個人和環境衛生,並對該校進行醫學檢查。

香港一幼兒園爆發急性腸胃炎 涉及23名學童

兒童急性腸胃炎怎麼辦

小兒急性胃腸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嬰幼兒胃腸道功能比較差,對外界感染的抵抗力低,稍有不適就容易發病。

病因

1、腸道內的感染由細菌和病毒造成,特別是致病性大腸桿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假如孩子有病而大量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還會造成黴菌對胃腸的侵犯。

2、上呼吸道的炎症、肺炎、腎炎、中耳炎等胃腸道以外的疾病,可以由於發燒和細菌毒素的吸收而使消化酶分泌減少,腸蠕動增加。

3、不合理地餵養嬰幼兒,孩子吃得過多,過少;或過早、過多吃澱粉類、脂肪類食物;突然改變食物,突然斷奶等,都能引起孩子拉肚子。

4、氣候變化,如過冷使腸蠕動增加,過熱使胃酸及消化酶減少分泌,也可以誘發急性胃腸炎。

臨床表現:

急性胃腸炎假如引起的是輕型腹瀉,一般狀況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為黃色或黃綠色,少量粘液或白色皂塊,糞質不多,有時大便呈“蛋花湯樣”。急性胃腸炎也可以引起較重的腹瀉,每天大便數次至數十次。大量水樣便,少量粘液,噁心嘔吐,食慾低下,有時嘔吐出咖啡樣物。如出現低血鉀,可有腹脹,有全身中毒症狀;如不規則低燒或高燒,煩躁不安進而精神不振,意識朦朧,甚至昏迷。

急性腸胃炎多因進食生冷刺激性食物、暴飲暴食、腹部受涼或進食腐敗變質的食物引起,主要症狀是噁心、嘔吐、腹瀉、腹痛。若病者口渴,舌紅,苔黃,則為熱證;若病者口不渴,舌淡,苔白,則為寒證。

胃腸炎表現有輕重

急性胃腸炎如果引起輕型腹瀉,一般狀況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為黃色或黃綠色,少量粘液或呈白色皂塊,糞質不多,有時大便呈“蛋花湯樣”。較重的胃腸炎表現一天大便次數超過10次,大便為水樣、糊狀、細菌性帶有粘液、膿或血液。全身出現脫水現象,伴有發高熱、昏睡。最嚴重的胃腸炎表現一天大便在15次以上,水樣大便噴射而出,有重度脫水現象,即皮膚乾燥、眼球凹陷、眼圈發黑、小便減少,口渴、不安,此外可出現血酸症、呼吸不適、虛脫、半昏迷等狀態。由於鉀缺乏及水腫的關係,腰部膨脹,有腸麻痺現象。若不及時進行治療,死亡率可高達30%以上。

小兒胃腸炎的治療主要是病因治療和對症治療,就是說,急性胃腸炎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一定要設法查出病因並及時消除這個病根子。寶寶出現什麼症狀,就設法消除這個對身體有害的症狀。如果是由消化不良引起的,可以調整飲食並服用乳酶生、酵母片等;如果是由身體的其他疾病引起的,就積極治療疾病;如果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就需請教醫生,停用抗生素。寶寶嘔吐、腹瀉失水過多,要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發高燒時,應採用物理或藥物降溫;缺鉀補鉀,缺鈣補鈣。有代謝性酸中毒或休克時,應及時採取措施進行急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