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今天,

央视新闻的一条微博刷爆网络。

这不是什么娱乐新闻,

也不是什么热点新闻。

这是一条再平凡不过的的微博。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被这条微博震惊了:

我们有23位“两弹一星”元勋!

现在仅剩4位!

我居然现在才知道!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我不禁感慨,生在安逸中的我们居然对这些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知之甚少!

但我们很多人却熟知各路明星,深知他们的一举一动。

我突然感到深深的自责,

还有深深的愧疚!

那些为祖国为人民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在一点一点的被人们遗忘。

人们忘记了他们的舍生忘死,

忘记了他们的背井离乡,

忘记了他们的夜以继日

……

我们一直在忘记

如果没有他们,

我们就不会有现在的安居乐业;

如果没有他们,

我们就没有强大的祖国;

如果没有他们,

我们仍将深陷苦海……

今天,感恩节

让我们一起致敬英雄、感恩英雄!



同时,附上23位“两弹一星”元勋简介。

什么是“两弹一星”元勋?

“两弹一星”元勋,是对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他们都是什么时候被授予“两弹一星”元勋的?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



“两弹一星”元勋都有那些人?

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于江苏常熟,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生于河南开封,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是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 理的开拓者,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郭永怀(1909.04.04~1968.12.05)空气动力学家,生于山东省荣成县。他是中国大陆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事业方面有卓越贡献。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钱学森(1911.12.11~ 2009.10.31)浙江杭州人,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中将军衔,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钱三强(1913.10.16~1992.06.28)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王大珩(1915.02.26~2011.7.21)光学专家,生于江苏吴县。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 导者。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国防光学工程事业。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彭桓武(1915.10.06~2007.02.28)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吉林长春。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参与并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计划。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任新民(1915.12.05~2017.02.12)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安徽宁国人,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陈芳允(1916.04.03~2000.04.29)无线电电子学家,浙江黄岩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并参与研制出原子弹爆炸测试仪器,并为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贡献。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黄纬禄(1916.12.18~ 2011.11.23)安徽省芜湖人,自动控制和导弹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任中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屠守锷(1917.12.05~2012.12.15)浙江湖州人,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曾任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远程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吴自良(1917.12.25~2008.05.24)材料学家,生于浙江浦江县。1948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在分离铀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钱骥(1917.12.27~1983.08.28)江苏金坛人。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家、气象学家、航天专家。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程开甲(1918.08.03~ 2018.11.17)江苏吴江人,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1]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杨嘉墀(1919.07~2006.06.11)江苏省吴江县人,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 基者。领导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王希季(1921~ )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生于昆明。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姚桐斌(1922.09.03~1968.06.08)江苏省无锡人,导弹和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领导者。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陈能宽(1923~2016.05.27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生于湖南慈利县。1960年以后从事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邓稼先(1924.06.25~1986.07.29)安徽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朱光亚(1924.12.25~ 2011.02.26)核物理学家,湖北武汉人。1957年后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朱光亚出任工程院首任院长。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于敏(1926.08.16~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关键问题。201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孙家栋(1929~ )辽宁复县人,长期领导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上世纪60年代,孙家栋受命为卫星计划技术总负责人,201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周光召(1929.05.15~ )湖南长沙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今天感恩节,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两弹一星”元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