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房價大幅下跌,大範圍的負資產是否會出現?

2018年的房地產市場令人感覺格外的寒冷。先是萬科這一國內房地產業第一大企業,都在喊著要“活下去”。另有多家房地產大鱷也遇到了現金流的困難,有多個樓盤都實施了大幅的降價。從2003年以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基本上是一個大的上升行情。雖然其間經歷過多次調控,但最多也只是小幅回調。基本上回調之後又進入了新的上升的通道。那麼2018年的這個房地產行情,是一個回調行情的還是從此結束上行通道,進入了下行通道呢? 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香港房價大幅度下行,港人中出現的大範圍負資產現象,給購房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如果房價持續的下行,國內的房產購買者是否也會出現大範圍的負資產呢?

如果房價大幅下跌,大範圍的負資產是否會出現?

我們先來聊聊什麼情況會造成負資產。假設一個購房者採用了八成的按揭買進一套總價100萬元的房子。首付兩成20萬元,向銀行借款80萬元。如果房價出現了25%的下跌,那麼他的房產在市場上只能按75萬元賣出,這樣不但他原來支付的20萬元打水漂了,而且還沒法還清銀行的80萬元貸款,還要欠銀行5萬元,這時就出現了所謂的負資產。考慮到中國的購房者,尤其是首套房購買者,一般都採取2到3成的首付。有些人是剛開始支付房貸,有些人已經支付房貸有幾年了。那麼,對於剛開始支付房貸的採用兩成按揭的客戶,只要房價下跌超過20%,就基本上出現負資產了。對於已經支付房貸有幾年的那一批客戶,房價下跌超過40%到50才可能出現負資產。如果這種情況是全國範圍的,那麼大範圍的負資產就可能出現。

如果房價大幅下跌,大範圍的負資產是否會出現?

全國性的房價下跌,尤其是超過百分之三、四十的房價下跌,還沒有出現過。但是局部的地區已經出現過,而且跌幅遠遠不止。較早的例子如海南,2000年以前的海南房價從最高8000左右下跌到1千左右,最高下跌幅度接近80%到90%。造成大量房地產企業倒閉,無數樓盤爛尾,購房者損失慘重。後來如溫州、鄂爾多斯等都有大概50%到80%左右的跌幅。在這些地區呢,大範圍的負資產已經有出現過,炒房者跳樓、跑路等情況時有發生,溫州、鄂爾多斯等地方經濟一度受到了重創。由於這種現象只是在局部地區出現,因此它的影響也只是局部的。

如果房價大幅下跌,大範圍的負資產是否會出現?

房價一旦下跌導致購房者出現負資產,重新以低價購買房產就比繼續為原房產還貸合算,這時候有部分購房者就會選擇斷供,讓銀行收回房子還貸。如果銀行收回房產進行市場拍賣的話呢,又會進一步的推低房價,導致房價繼續下跌時,使更多的人出現負資產。房價的大幅下跌,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也非常巨大,因為有很多的企業貸款是採用房地產作為抵押物,如果房產大幅下跌就會導致抵押值不足,那麼銀行就會要求貸款者要不就是要提前歸還貸款,要不就是得追加抵押物。對於很多貸款者來說,提前歸還貸款或追加抵押物都有很大的困難,對貸款者的正常生產經營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可能會導致經營者資金鍊斷裂,甚至是破產,進一步導致其他的連鎖反應,導致大量的從業者失業。如果是失業者有高額房貸未還清,也可能會因此還不起貸款。所以呢,房價大幅下跌對個人、對企業、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出現全國性的大幅度下跌的話,那麼對於整個經濟,將是一個嚴重的打擊。這方面日本、美國等國家已經有前車之鑑了。

如果房價大幅下跌,大範圍的負資產是否會出現?

只要是一個正常的市場,就會有漲有跌,漲得多就會跌得多,沒有隻升不跌的市場。但是國內房產市場比較特殊,根本就不是一個完全意義的市場,干擾因素太多了。經常會看到房價稍微下降過大,就會有關部門約談,就會有購房者鬧事,就會有開發商承諾補差價等現象。因此,除非市場失控,房價大幅度下跌的情況短期內還是較難出現的。

目前購房的剛需還是非常的大,只不過現在很多的剛需者是已經買不起房了。房價如果大幅度下跌,對於剛需者是否是一個很大的喜訊呢?對於那些收入穩定的剛需者,這肯定是一個天大的喜訊,但是對於一些在房價下跌危機中受到影響,甚至失業的人呢,即使房產下跌了80%到90%,這些人仍然沒有房產購買力,大幅下跌對這些人就沒有意義了。多年以來很多人都是希望房產大幅度下跌,好圓自已的業主之夢,但是等來的卻是一個不斷攀升的房價。但是如果房價真的開始大幅度下跌,使經濟遭受極大的影響,使自已失去購買力,一樣也好夢難圓,這是否非常矛盾呢?各位夥伴,你們是怎麼看呢?你是希望房產大幅下跌,還是保持穩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