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中国人:天堂不在故土,也不在肯尼亚!

有人曾这样评价中国人:没有任何事任何人可以摧毁中国人,他们是善于从苦难中生存的坚韧之人。他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人,他们的文明经历过不同时期,但其本质是相同的。他们知道屈服,他们在大风来临之时躬身,但他们永不毁灭。

与很多在肯尼亚的中国人一样,王是持为期3个月的旅行签证,以考察商业机会的名义来到此地的。后来,他留了下来,拥有两家纺织品商店、一家室内装饰商店、一家建材商店和汽车零售店。在内罗毕,王一共雇佣了70多名工人。

在这70人当中,既有肯尼亚人也有中国人。王说:“中国和肯尼亚是好朋友。在这里做生意比在中国容易。我进口很多东西,这里没有工厂,什么都要进口。”他用不流利的英语说。如今他的全家都住在内罗毕,王每年回中国两次。他说:“如果生意做得好,也许会长期留下来。”

1996年,中国人对肯尼亚还没有什么兴趣。11年前,肯尼亚很少有中国人,内罗毕只有一家中国餐馆——上海餐馆。现在,内罗毕的中餐馆已增至40来家。

不死的中国人:天堂不在故土,也不在肯尼亚!

中国人在肯尼亚做什么?普通中国人为什么要迁居至肯尼亚?2000年,袁鸣宇(音译)来到肯尼亚时是想寻找机会。在去肯尼亚之前,袁在一家超市工作,现在,她拥有一个汽车修理中心。“之前,我白天在修车厂工作,晚上要料理餐馆,实在太累了,所以我把餐馆转让给我最好的朋友。”袁说。

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谭武(音译)带着妻子和女儿也来到肯尼亚。谭一家辛辛苦苦地经营着一家中国餐馆。他担心女儿快要忘了中文,他们已经有5年没有回国。

尽管海外生活不确定,但很多中国人已成功地把“中国”带到了非洲。在内罗毕,花2600美元买一个卫星天线,就可以收看中央电视台。如果你觉得价钱太贵,肯尼亚国家广播电台和公民电视台,每天都会转播两小时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不死的中国人:天堂不在故土,也不在肯尼亚!

这里不仅有中国的娱乐设施,而且很多消费品上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就像在北京的街头,这里能买到便宜的新鲜水果蔬菜。此外,肯尼亚也生产茶叶,有高温多雨的赤道气候、数不尽数的中国餐馆,中国人已把肯尼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家乡。

不过,海外生活也并不是完美无缺。越来越多的当地人抱怨中国人的企业抢走了就业岗位。肯尼亚记者哈米斯说:“中国人是经销商、零售商、生产商。中国产品比肯尼亚产品便宜,他们在所有项目上都占有优势。”

并非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商人,还有的是医生、非政府组织及教会工作人员、新闻记者以及教师。有一些人在内罗毕大学的孔子学院工作,这是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

不死的中国人:天堂不在故土,也不在肯尼亚!

试想一下,当你48岁的时候,你会选择如何度过余下的人生?送子女上大学、安稳地工作可能是不少人的想法。但有这么一个重庆崽儿,虽然已经48岁,但仍然放弃在重庆已经发展得不错的事业,“不安分”地前往肯尼亚看看。

如今,他在非洲经营属于自己的花园酒店,专注服务前往肯尼亚的中国人,酒店在肯尼亚国内小有名气。

尽管这几年市场大不如前,华人在肯尼亚的限制越来越多,但是仍然有很多华人坚守在肯尼亚,为了生存和理想。

没有什么能摧毁中国人。他们是无情的幸存者。他们历史悠久,文脉不绝,虽历经劫难而初心不改。每一个在肯尼亚打拼的华人都不会轻易认输,我们骨子里永远保留保留着艰苦奋斗的意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