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不上大夫”指大夫犯了錯不用受處罰嗎?竟被誤解了這麼久

不是有“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說法嗎?可是為什麼又有“刑不上大夫”的說法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是怎樣刑不上大夫的。在古代刑不上大夫的說法,與孟子和商鞅的觀點不同,那他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刑不上大夫”指大夫犯了錯不用受處罰嗎?竟被誤解了這麼久

“士大夫”是指古代有影響的文人,在其之上都是些朝廷大臣,在字面上的意思是,士大夫及朝廷官員,即使觸犯法律也不會對他們用刑。聽起來很在理,但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

“刑不上大夫”一詞出自《禮記》一書,曾經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也曾提過。這句話的本意並非是皇帝不可以對士大夫進行懲處,放任這些官員和士大夫肆意妄為,而是對他們實行不同於其他人的刑罰。

“刑不上大夫”指大夫犯了錯不用受處罰嗎?竟被誤解了這麼久

如果士大夫犯了錯,也是要像常人一樣得到相應的懲罰,只不過對他們的懲罰不同於常人罷了。

大家都知道,“刑”是古代的司法機構,可理解為刑部。大家都把刑部理解為審理案件的機構,如果遇到的是士大夫,刑部卻無法給其定罪,必須將其報告給皇上,並讓皇帝處理此人的刑罰。

“刑不上大夫”指大夫犯了錯不用受處罰嗎?竟被誤解了這麼久

可見,刑罰士大夫不是一般人能夠執行的,必須有皇帝執行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