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翁與他的太極拳和太極功夫(一)

八旬老翁與他的太極拳和太極功夫(一)

楊師喜壽先生,號南山松,筆名木易,1965年畢業於山大數學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山大管理科學系系主任、山大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山東省應用統計學會理事長等職。喜壽先生一生教書育人,鍾愛傳統武術,尤痴愛洪均生公所授的太極拳法,精研不已,著有《陳式太極拳原理探析·用法詳解》一書。而今喜壽先生已年逾八旬,仍勤練不輟、筆耕不輟,每招每式必與眾弟子反覆實踐之、躬行之,是文界武人,也是武界文人。

八旬老翁與他的太極拳和太極功夫(一)

攝於2018年11月八十大壽後

楊師學拳經歷

楊師自幼喜愛武術,童年時曾學過通背拳。大學讀書時,是山東大學武術隊隊員,主要學練國家規定套路。也練過查拳、羅漢拳、大紅拳、螳螂拳等一些傳統武術套路。

1981年1月份,朋友介紹說在報上看到一則消息,黑虎泉公園有位姓洪的老師在教陳式太極拳,楊師聞訊,第二天早晨就去了黑虎泉公園,見到一位五十多歲的先生正在帶領大家打拳,被這位先生的拳姿吸引。得空前去問這位先生:“老師,我想學拳,能收我嗎?”先生指著西邊一位老者講“我不是老師,老師在那裡。”楊師趕緊走向那位老者,心存敬意地講:“老師,我想來學拳,能行嗎?”怕身份不明老師不輕易地收,所以不等老師回答,又簡單地作了自我介紹,並把工作證給老師看。之後老師說:“來學吧。”過了一會老師又說:“我看你也不像很壯的人,好好學,好好練,一樣能練成。有些人自恃有力,學拳不用心,練拳不用功,太極拳是練不成的”。該老者便是洪均生公。楊師領悟到這是老師對他的鼓勵,心中非常高興,從此進入了陳式太極拳的學堂,天天早晨到黑虎泉公園學拳、練拳。

八旬老翁與他的太極拳和太極功夫(一)

(楊師與洪均生公在黑虎泉公園)

楊師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和九十年代的前幾年,週日常到洪公家請教,有兩件事印象最深。

●一次是問洪公在試驗“裹身鞭”一式時,被從身後摟抱的人,提掤動作用不出來。洪公講這裡使用的是一種“崩炸勁”,一般人練不出來,當時沒有試“裹身鞭”,而是讓楊師從右側封按他的右臂,用“右蹬腳”的動作來試。沒及洪公蹬腳,楊師已被髮出,由此知道了太極拳有一種“崩炸勁”。

●另一次是在談到所謂的“敷蓋對吞”四字秘訣時,楊師問太極拳到底有沒有秘訣?洪公說:“那有什麼秘訣,練拳最主要的是做到放鬆、慢練、走圓。總起來就是三個字‘松慢圓’。”停了一會,又說:“練陳式要把纏法走足。”從此以後,在楊師心中就有了陳式太極拳的四字訣:“松、慢、圓、纏”。

楊師自言,自從1981年跟隨洪均生老師學練陳式太極拳後,才體會到陳式太極拳確實“理精法密”。之後,專練陳式太極拳,沒有再練其它武術套路。

八旬老翁與他的太極拳和太極功夫(一)

攝於2018年11月八十大壽後

(楊師學拳經歷摘自《陳式太極拳原理探析·用法詳解》,並做了敘事角度的改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