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有黄叶

桂北有黄叶

桂林尤其是北部县分,深秋初冬的天气,大多阴沉晦暗,寒风吹着细雨,绵绵不绝,秋收后城乡就渐次辞秋入冬。此时的桂北山区,颇似雪前的北方原野,很有些肃杀味道。然而,每年秋冬,却总有一二十天,虽然寒气已刺骨潜入,但却阳光灿烂,蓝天无垠,令人悠扬无比。此时乘风外出,村落田园走走,会很有兴头。

这个时间段,大约在十一月底十二月初。我有些怀疑,老天这些日子开眼,是存心留给人观赏桂北山区银杏黄叶,这正是最佳时令,虽然比北方晚一些。如果错失这一佳期,只好明年请早了。

有年深秋,桂林一对诗人成婚,邀请我前去观礼。婚礼在晚上,白天闲得有些无耻,坐等别人结婚,也有些不伦不类。于是,另一对诗人伉俪便拉我下乡看银杏。出了桂林城向东北方向驶去,不久上了一条尚未硬化的砂土路。车过处黄烟滚起,掀起一条条黄带子。此时田里庄稼早已收割,远处山包上的柑橘坠压枝头。车子顶着灿烂的阳光,在撕裂空气的声音和风声交织的嘶鸣中摇曳前行。车其实开不快,若是不惧风尘,不如骑个自行车,一头扑进这漫天金黄干枯的秋色里,快活地谑笑着,一路前行。这是我熟悉的桂北山乡景色,说是山区,也只是一个挨一个的小丘陵,迥异于构成桂林山水风光的喀斯特石山风貌,大多披着一层植被,不似石山尽是大块大块露着斑驳。

民间说结婚是好事,在我看来确是好事——没有这对诗人的新婚,我不会在此时来到此地,更无从得知桂林有如此铺天盖地的黄叶美景。我在桂林工作过,稔熟桂林山水,当然也知道桂林盛产白果——也就是银杏,但却从未知道长白果的银杏还有观赏作用。当我重返桂林,深秋银杏黄叶已成当地热门景致,绝美地散落在桂北山地中,漫山遍野。谁承想,诗人的三生姻缘,却牵动了我和银杏黄叶的一线因缘,让我感受到了另一个不同凡响的桂林,桂林山水的另一副尊容。感谢诗人结这个婚,愿天下诗人多成眷属。

历来银杏因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远在人类诞生以前,就已经生存在地球上,常被与恐龙相提并论,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冰川运动后欧洲、北美及亚洲大部分地区的银杏已经灭绝,唯独我国少数地区存活了下来,成为举世闻名的“活化石”。所以,有心计的人可以在银杏林中自拍一张模糊照片,发到朋友圈,宣告自己参加了一次化石之旅,旁人却不能说他吹牛撒谎。

桂北有黄叶

我们弃车村边,拾步而入。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地上黄叶越来越多,抬眼就看到了高耸的银杏树,顶着黄灿灿的巨大树冠。再走着走着,又突然发现了一些农舍,掩映在银杏树下。桂北农村多有些古绌之味。百年老宅是有一些,但大多还是改革开放后甚至近年修造的,多是黄土砖房,保留了一些传统样式,风格独特,规整有序,庄户人家中犹可见到各式传统农具和生活用品,还有一些祭祀之类用途的民俗文物。这些景色,让人顿生一种穿越感,然而银杏林中一座似已弃用的黄泥砖房旁卧着的一辆手扶拖拉机,却总能及时将人拉回现实。这些农舍的材料,还没老到腐败斑驳,而更显幽静有序,被青石板路连成整体。近年新建的房子,已有不少是有着别墅味道的现代化框架结构小楼房了。无论哪种,屋里屋外甚至村道都整治得整洁条理,闻不到农村常有的禽畜异味,地面更少见脏东西,一切都让人感觉到清爽异常。尤其在清冷无雨的秋冬,缩头缩脑拢着袖子在村里徜徉,空气纯粹得醉人,鸟鸣因清幽而更响亮,真让人生出一股倒插门的欲望。

这些和银杏相依相伴的小村庄,平时和华南其他村庄一样敦厚朴实,勤劳地过着殷实日子。桂北农村有种水果的传统,村周随处可见葡萄、杨梅、柑橘、瓜菜、桂花成园成林,这些村庄也不缺这些物事,唯独进入深秋初冬,那些惹眼的瓜果却被银杏叶夺去了光华。银杏树披上了金黄的华丽衣裳,从经济作物而变为观赏树种,展示出可与果实媲美的黄叶,把秋天的色彩渲染到极致。此时的银杏,展现给人们的并非勃勃生机,而是一种饱满成熟,难得的阳光普照下,黄叶在湛蓝的空中发出光芒,翻滚起舞,随时握手又转瞬分离,最后都厚厚地铺满地面,大地一片金黄,天地间由黄叶镶成一幅清美的秋色图,亲切而绚烂。这份美丽虽然只有二十来天,但足以让宁静的村庄为之喧闹,前来约会的客人络绎不绝。

桂北有黄叶

以树叶为观赏对象,中国人印象更深的恐怕是红叶,尤其是枫叶,很多地方漫山遍野地种着大片枫林供人开眼。但桂北乡村的银杏,却是散落在庄户人家中,怀抱着村庄田园。套用《爱莲说》,枫叶可隔着山峦远观,但银杏却须深入其中亵玩。纵然这样说,桂北银杏成片的规模仍属全国最大,灵川、兴安、全州三县乡间种有,大多集中在有人烟的地方,其中又以灵川县海洋乡及兴安县高尚一带为最多,夹杂在村庄田园里。村头村尾,屋角屋边,都可以种白果树。种植较多的乡镇,数量多达上百万株,中间掺杂了不少古树。我们去的灵川海洋乡,被誉为“中国银杏第一乡” ,其境内银杏林有五十多万株,年代久远的众多,据说最老的已有五百多龄高寿,百岁以上寿星就近两万株。这种“树在屋间,村在林中”的银杏林,散落在每个乡村凹凸的旮旯,环抱农家小院,坐拥田间地头,一步一景,让人目不暇接。深秋冬季春节前时节,金黄的叶子挂在枝头,飘落屋顶,铺陈地面,美不胜收。银杏叶当黄的时候,随便走进某个小村庄,穿过某片小山林,就能品尝这份美,可说处处是景。人到此地,便如同禅宗的玄虚说法,“蓦然生出许多欢喜心来。”

虽说人们现在动辄号称种植银杏数万数十万株,但银杏要耐看,还得有些年纪,最好百岁以上高寿,这样的单株老树,才有一种让人油然生出敬畏的端庄平静。大片的银杏林虽可看个壮观,但其他大规模集中种植的树林也能震撼人。而银杏除了成林镇得住场面,更吸引人的是单株气质,越老越精神,以孤独的姿态,从形而下地为人提供器物之用,升华为形而上地提供精神布施。这亿万年单传的独苗,沉默而又深切地注视着芸芸众生的繁衍挣扎,人虽不堪,树确如此。我们去的那个村庄,就有一百多株百年老银杏,最大那棵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但凡游踪至此,人们就要手拉手抱着这棵老银杏,来张照片,这是“至此一游”的铁证,就像小孩儿出水痘一样,终是有过才让人放心。“出水痘”般行过照相仪式后,一干人就地散伙,分门别类凑堆,在村中林下游荡。

桂北有黄叶

村中银杏树比肩携手,成簇成排,一片片立在田园间、屋舍旁,银杏林和小村庄相互掩映,如同一幅中国水彩画,人们可以从容走入画中。这确实是秋天,金黄美丽的秋天。阳光透过黄叶,扇形叶片上微微泛黄,漫山尽染,随风摇曳,时飞时落,更加弥漫,把秋光灿烂地铺陈在身上,同时给骨头深处送入一丝丝寒意,更把秋天的味道渲染到极致。南方季节不分明,但在桂北山乡的银杏林中,看着叶子由绿变黄,微风轻拂,落叶缤纷,杏林与山岚交相辉映,屋檐草地上,一层层点缀着的杏叶,宛似遍地黄金,童叟慢吞吞地在林下拾叶子,这副景象,常见于被当作艺术精品肆意流传的北欧摄影、油画作品中,是可触的人间仙境,让人确信找到了南方的秋天,并且顿生流连之意。

中午在一农户家中吃了一顿地道的农家饭,这是进村时诗人就先来约好的。这顿饭,不同于普天泛滥的农家乐。农家乐大多已陷入了市场经营的轮回,选材、味道均粗鄙不堪,甚至从城里倒腾食材冒充自产,更理直气壮地宣称农村人不会玩花样,手艺粗暴恶劣。落了个吃农家菜的名头,吃得还不如城里的低档地摊。我们吃的这餐,鸡是主家养的,一锅清水,搁点姜片、葱结烧开,把鸡块倒进去,很快腾出一股浓烈香味,直蹿口鼻。撇去汤面上的油沫,打碗热汤下肚,才算知道什么是香甜。两广人喜欢煲老火汤,实际上不管熬多久,肉里营养质能沁到汤中的都不到一成,反而把肉折腾成烂渣,汤汁也是浓浊难堪。好肉其实只消这么滚几滚,汤就鲜得不得了,而肉仍然鲜美,蘸着酱油、辣椒、葱蒜芫荽调成的味碟,吃的就是鸡的鲜味。判断一个鸡土不土应先看口感,肉脆、有嚼头,甚至有点儿硬,撕咬起来层次分明,未曾修饰的香味随之奔涌入口,这位鸡够土了!而不能以味道论鸡的高下,厨师擅长的就是以人造味道来掩饰食材的恶劣,宣扬哪个店做的鸡好吃,那是赞扬厨子的手段,而不是表扬鸡的本质好。

桂北有黄叶

离题万里地说起鸡来,实在是我认为,这顿饭乃是这次黄叶之旅的重要内容之一。跑到乡间折腾一通,不能吃上一顿称心如意的农家饭,还算来过吗?这一顿,非但两只土著母鸡躬身盛情款待,紧接着又倒入大盘鱼块。爱吃鱼的人很多,但我认为若能侥幸找到比较野的鱼,最好的做法是,斩块入鸡汤中稍煮,其味最鲜。至于腊肉、瓜菜、酸菜等其他各色小菜,当是农家自产无疑。我由衷地想,就算不是为了赏黄叶,为吃这顿饭专程从桂林来一趟也值得。但若非有人前来赏黄叶,农户不会留心备饭——上帝为这顿饭设定了一个奇怪的约束——不是银杏叶儿黄,没有外人来这山村,再好吃的饭食也难以招来食客;而银杏黄叶一年只能看二十左右天,农户也不需经营店铺一般,长年盘算,最终走上进城买食材的路子。他只消应对这二十天,小小挣点补贴家用即可。所以,此时此地能吃上一顿,是合乎逻辑更合乎天意的。城里满街挂着“私房菜”招牌,简直是昭告天下何“私”可言,朗朗乾坤之下,哪来那么多私房货?无非只是借名痛宰客人而已。

也就在游人众多的这些日子,不少农家还把自家产出,摆个小摊子甚或铺块塑料布在地上就摆卖,基本上是红薯、玉米、花生、黄豆、瓜果等应时吃食,还有众多白果、咸菜、腊肉、笋干、菜干、红薯干、柿饼等山里干货。吃不吃饭,买不买东西,村民并不介意,打个招呼还会热情地让进屋,指着有些年头的房屋、家具和生产生活用品一一介绍,随便拍照。大概一年也就这些天有外客来,也算给这寂静村庄增添了一些热闹。灵川县本来喝油茶之风不盛,但竟有人在村中摆出油茶摊来。油茶是用老山茶加姜,下猛油在热锅中捶打出味后,加水烧滚而得。盛碗洒入炒米、馓子、炒黄豆和葱花、香菜末,佐以花生、糍粑等小点心,咸鲜通气,喝下去痛快淋漓。这本是高寒山区农家的恩物,很多山里人早上喝两碗油茶就出工,但在这丘陵地带也竟做得像模像样。

桂北有黄叶

有次一哥们受我蛊惑,驱车数百公里赶赴桂林赏银杏。由于延宕了时间,快十二月中旬才成行,这时已冷雨连绵,当地朋友告知,海洋银杏叶已落光。无奈,我们转程到了兴安县的秦家大院。此地亦是银杏和村庄错杂,虽也阴沉滴雨,但一树树黄叶仍傲然张扬。我们兴高采烈地在银杏林里转悠,拍照,评头论足,站在小山包上指点着几乎全收眼底的村庄。这是一片保存得很好的古民居,高耸的屋墙围成悠长的巷道,踩着青石板路走过,巷子尽头空隙露光之处,总能看到银杏叶闪耀的金光。很多房子上几十年上百年前的雕绘还清晰如故,钩心斗角,花样迷人,虽然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文物价值,但依旧住着人家,有些屋子的火塘已然微微燃起。当越来越密的雨丝终于把我们逼到了屋檐下时,却惊喜地发现,村民们在家门屋边摆了不少小摊子出售土产。最多也最值得买的,当然是银杏——当地人称之白果,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虽名贵却价甚廉,十块钱可以买到三斤生果。那哥们买了半麻袋,集中了几个摊子的货才凑够。一位老太太铺开一个蛇皮袋,上面摆着一小堆小白辣椒,指天椒般的形象、大小,颜色却是白的。我买了一斤,随口问她有没有腌过的。她马上进屋,端出一个坛子,翻给我看。这是我久违的萝卜丁腌辣椒,桂北湘南一带喜欢把萝卜、仔姜、豆角、茄子切丁,和剁碎的辣椒一起腌,酸辣咸鲜,极启食欲,我当即买了两斤。老太太扯着我衣角,要我全部买下,我哈哈一笑,婉言谢绝。这东西是否干净,我是有点怀疑的。不过拿回去后,这些生的和腌的辣椒,足足让我吃到春节。因为大家分散到处买东西,便约好在村头集合。村头有不少老银杏,有的顶着一冠黄叶,摇摇洒洒,有的已经露出虬枝,造型离奇。不远处凭空竖起两座尖峰,山底是连着的,天上乌云压顶,不高的两峰之间却不时蒸腾出一缕缕洁白的雾霭。总有几片金黄的银杏叶被风撩起,在半空翻滚,青山白雾恰好成为一块和谐的背景,浑然和村中雾霭、炊烟混为一体,游客们争相拍照。我想,假以时日,到这村里住上几天,蜷缩在火塘边,慵懒地烤着红薯、糍粑,抿几口酒,然后伸长懒腰,踩着青石板小径,在古老的村舍间随意晃荡,该是多么惬意,到时候叫我当作家我都不干。

桂北有黄叶

观赏树叶,要看的多是颜色而不是叶形,大片鲜艳的色块聚合起来更能填充人的胸臆,感观上当然比细细辨识叶片的形状、纹理要来得激烈。叶子中最有名气的恐怕是枫叶,以红为代表色。秋天里爬山看看火红的枫叶,一直是中国人的乐事,很风雅,风雅到很多俗人都要附庸。北京香山红叶名声最盛,但那是漆树科的黄栌,入秋树叶就由黄变红,同样红叶的黄连木和栎树,南北均有分布,于是地不分南北,到处营造大片林子,动辄号称数十万亩,争评“红叶之乡”。到很多地方,主家往往热情地要安排一趟红叶之旅。这未必是要恭维你是雅达之人,却多半表白他自己有风雅之志。北方树叶秋冬时一旦枯黄就纷纷落下,但不成景致。惟有银杏,据说黄透了后还会在夕阳里泛出赭红色,张张扬扬地黄上一段日子才落叶,这叶子铺在地上,犹如金丝地毯。银杏叶呈扇形,二叉叶脉几乎平行,从基部分出直到叶片边缘,其他树叶几乎没有相似的。站在银杏树下,看着漫天纷飞的黄叶,一片片旋转着坠下,或者兜转而落,往哪个方向都可以看到打转的黄叶,眼前眼花缭乱,由不得不怦然心动,却让人感到一片宁静。

观赏红叶,总是弥漫一股秋煞之气,小诗人们提笔想来上两首歪诗,笔头一偏,往往就流出慷慨激昂、悲怆苍凉来。而逛银杏林,却是感觉心意和煦,恬然适意,身心暖洋洋的。枫树林中,宜带同志明心志;银杏树下,可携家人撒撒野。更直白地说,枫树林中宜观叶,用眼不用手;银杏树下可撒野,全身都可以用上。想到当天结婚这对新人,自制婚帖的背景,是一天飘洒的银杏叶,两人携手踏过黄叶小径迎着黄叶当面走来,言笑晏晏,估计心情和我们在漫步银杏林下漫步一样畅快。如此良辰美景,连诗人都结婚去了,而不必搜索枯肠凑诗句。看来,银杏比枫树更具烟火味。枫树的主要用途是作观赏树,据说还有制糖和入药之效,但似未见吃糖治病要仰仗枫树的。银杏则不然,其名气和“鸡生蛋、蛋生鸡”的扯皮截然不同,肯定是先有白果之名,后有黄叶之誉。

桂北有黄叶

人们更在意的是其果实银杏——白果,在干果中经济价值排名第三,民间视为滋补圣品,食药兼用,要是炖鸡鸭牛羊之类肉汤,加上白果的话,价钱多半要可观地涨很多。银杏树如同埋头劳作的农人,为人民大众贡献出白果这一滋补圣品,赢得人民爱戴,而不是走秀台上扭扭腰,供小文人写写文章,就吸引眼球的。荔枝、桂圆亦为岭南名贵佳果,有谁去赏荔枝、龙眼树的?现在好了,人们在白果的有形价值之外,突然发掘了无形价值——银杏黄叶之美。荔枝树确实不堪一看,但银杏树看起来也确实美轮美奂。劳动者是最美丽的,窃以为银杏就是一位美丽的劳动者——坚韧、沉默、稳重,顶天立地而自强不息,守护众生,奉献果实,更展现姿容。

久居之处无风景,桂林山水固然甲天下,但要桂林市民周末假日走进漓江烟雨中休闲,怕是谁也吃不消。而到乡村看看银杏,吃点纯粹的农家饭,晒着秋冬之交的冷阳,懒散地踏着黄叶,沉浸在大片黄蓝交融的色块中,人会精神得多。这里当然也是桂林的山桂林的水,但和世人印象中的桂林山水却绝不相干。桂林山水赏的是山川形胜之美,看银杏却是感受天地精华之意。世人多知“桂林山水甲天下”,却未必知道游山玩水之外,更可以饱览银杏叶黄胜景。我本想称之为桂林人的私房风景,但现在看来不行,桂北银杏大名远扬,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蜂拥而至。

桂北有黄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