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闽菜的诞生,厨艺与厨德兼备的闽菜大师


地道闽菜的诞生,厨艺与厨德兼备的闽菜大师


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闽菜历经数千年中原文化和古越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不仅多年以前就跻身国宴菜单,更有被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者。唐代张祜有诗云:“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从前,品一品闽菜大师们的珍馐美馔,与其间浸透的人生百味。逐渐消逝的地道闽味,需要你来一起守护。

•••

闽人喜酸,喜甜。

依山而作、伴海而生,倚山傍海的地理环境,使得闽人食材极为丰富,在自然的孕育下,闽菜的口味习惯逐渐成型。

地道闽菜的诞生,厨艺与厨德兼备的闽菜大师

△闽菜中的“全节瓜”,"全节"意为整个“瓜”即"黄鱼",素为福州人所喜。

每一道精美绝伦的闽菜,都离不开闽厨们世代相传的美味秘诀,从食材选择,到烹饪技法,都是厨房里的起承转合。

「1」

79岁的林立和老先生,如今依旧精神矍铄。15岁时,他迫于生计学厨,从此大半辈子都与炒锅相伴,如今已是元老级闽菜大师。

地道闽菜的诞生,厨艺与厨德兼备的闽菜大师


△林立和,1939年10月出生,福建福州人。1955年进入福州市桂兰亭饭店做学徒。1957年调至福州旅社做学徒。1962年调至福建省政协餐厅当厨师。1984年调至福州市闽江饭店任餐厅总监。1993年,时年54岁的林立和与年方25岁的次子林斯德一同参加了第三届全国烹饪大赛,双双夺得热菜银牌,成为赛场一段佳话。2015年获“元老级注册中国烹饪大师”称号。现任福建省闽菜技艺研究会高级研究员。

1955年立和师傅在福州桂兰亭饭店当学徒,桂兰亭饭店是城乡交界处的一家饭店,那里有最地道的福州土菜,也是在那里,立和师父学到了最初的闽菜烹饪技巧。

两年后,立和师傅被调入当时的大型宴客场所——福州旅社。在那运输条件较差,保鲜技术尚不成熟的年代,福州旅社拥有当时最高档的食材,也吸引着无数大师。从1957年到现在,福州旅社几经起落,兴盛时林伯渠、叶飞等人都曾在此就餐。

在福州旅社做学徒的那段时间里,立和老先生见到了强曲曲和强木根两位闽菜大师,有幸参与过几次大型活动,烹饪技术也由此得到了升华。

地道闽菜的诞生,厨艺与厨德兼备的闽菜大师


在福州旅社诸位大师的熏陶下,立和老先生逐渐领会到了闽菜的精致与神韵。重新审视自己的所学,才发现自己所会的不过是家常小菜,在博大精深的闽菜精髓面前,自己还是太过稚嫩。

做学徒的立和师傅毕恭毕敬地对待福州旅社的各位大师们,可是那个年代的师傅们很少主动教授学徒,也没有菜谱或录像可以参照,只能从师傅们一闪即逝的示范中窥得一点门径,剩下一切都需要学徒自己去摸索,去钻研。如果师傅让徒弟做菜,那便是一种认可了。

帮师傅泡茶、夏天盛一盆水给师傅们洗脸,这就是立和老先生在福州旅社做学徒时做的事情,这也是那个年代的惯例,只有对师傅们足够尊重,才能获得学习的机会。

师傅们累了、或是就餐的间隙,立和师傅就会瞒着经理偷偷地帮忙做菜,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积攒出如今的厨艺。

地道闽菜的诞生,厨艺与厨德兼备的闽菜大师

△炒锅师傅是运用火焰的行家。

那时没有电磁炉等现代厨具,烧火做饭全靠煤炭。福州旅社的煤炭消耗量不少,做学徒的立和师傅每天需要搬运十多箱煤碳,还需要将那些碳灰清理掉,数年下来,可谓艰辛。

除了这些,还需要打扫卫生,洗、刮木头台面,冲洗地板,做学徒的这些时间里,立和师傅连一个洗案板的机会都不会放过。

地道闽菜的诞生,厨艺与厨德兼备的闽菜大师

△炣豆腐,一道传统小菜,简单的菜式依然要用上蟹黄等食材摆出太极的模样。

“很高兴拥有这样打下手的机会,再辛苦都没有关系,这都是应该做的事情。”立和师傅这样说着,他对于大师的技术和风范非常敬佩,对于各地来的师傅尊重有加。后来自己成为了闽菜大师,也依然保持着这种态度。

地道闽菜的诞生,厨艺与厨德兼备的闽菜大师

△凤尾青瓜,一道开胃小菜,林立和师傅的大儿子尤擅刀工,做这道菜时,刀尖不离案板。

1961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由于大跃进运动的遗患,物资供应十分困难。部分物资需要供应给大学教授、民主党派等人士,福建省便创立政协餐厅。

立和师傅有幸被调到政协餐厅,接触到了一些高档材料。

作为一个厨师,对于其他菜系也需要触类旁通。他后来又被派往广州华侨大厦学习半年粤菜,语言障碍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也从未阻止他精进厨艺。在一次学习洗鱼翅时,他连续询问了师傅三次,才得到了答复。

地道闽菜的诞生,厨艺与厨德兼备的闽菜大师

△白炒龙虾片,一道极其考验功力的传统炒菜。

就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着,立和师傅逐渐成长为如今的闽菜大师。

「2」

以强曲曲与强木根为代表的闽菜厨师们,会为自己做出的每一道菜负责,他们最担心的事,就是“客人吃不好”。他们还会在门口偷看客人的反应,倾听客人的评价,直到客人说“好吃”的时候才放心。比之于厨艺,他们更看重一个厨师的厨德。

地道闽菜的诞生,厨艺与厨德兼备的闽菜大师

△林立和父子

林立和师傅曾在双强门下学习过四年,强派厨师的厨德理念也深入他的内心。在闽江饭店的一次宴会上,立和师傅连续做了十几只烧猪和佛跳墙等菜,工作了整整一个通宵。

所谓强派,是指以强木根、强曲曲为首的一群闽菜大师,他们曾缔造了闽菜的光辉岁月,也成为了后代厨师德艺双馨的标杆。

后来立和师傅的二儿子林斯德也做了厨师,偶尔他提前下班,立和老先生都会教训他,在老先生看来,做菜的态度比厨艺更重要。

地道闽菜的诞生,厨艺与厨德兼备的闽菜大师


回忆起曾经的岁月,立和老先生这样说着:“做学徒的时候,每天都要挑几十担的水。早期做厨师,在工作时如果能有一台风扇对着吹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如今条件与食材都进步了不少,可是那样的厨德,却已不多见了。

林立和师傅退休后就过起了退隐的生活,与世无争、不求名利,平日里就在乡下照顾自家的几亩果园。

时至今日,立和老先生家中依旧使用着笋丝、辣芥菜这类传统调味品。

地道闽菜的诞生,厨艺与厨德兼备的闽菜大师

△辣芥菜,闽菜中的特殊调味品。

辣芥菜是闽菜中特殊的辣口小菜,芥菜长出的芥菜心,经过烹炒后会产生一种刺鼻的辣味,这种辣味与芥末相似。

地道闽菜的诞生,厨艺与厨德兼备的闽菜大师

△笋丝,自祖辈流传下来的农家小菜,将六月的麻笋去皮刨丝,用盐水腌制发酵而成。

笋丝腌制过后,会带有一种与陈醋不同的酸味,那是一种源自自然的味道。

笋丝、红糟、辣芥菜之类的传统调味品,在农家人眼里或许只是极其平凡的家常滋味,但对于愈发前进的城市来说,却已经不多见了。

「3」

比起厨师生涯大半辈子获得的种种荣耀,立和师傅更骄傲的是自己一身厨艺能被子女继承,家中子女全部成为了厨师。

1993年,福建省旅游局第三届全国厨艺比赛中,林立和与次子林斯德双双夺银,成为闽菜界的一段佳话。

地道闽菜的诞生,厨艺与厨德兼备的闽菜大师

△林斯德

看到哥哥们的成就,三儿子林斯贤心生羡慕,后来也做了厨师。小女儿林凤珠是家中唯一的白案,所谓白案,便是厨师中负责米面点心的工种,烧菜做饭的工种,叫做红案。

到了现在,林家的家宴中,依旧不离地道的闽菜。厨艺的传承,除了要对抗岁月的残酷侵蚀,还要面对不可抗拒的时代洪流,但是闽味修行的道理,却总是不变的:心手相承,才能练就一身功夫。

地道闽菜的诞生,厨艺与厨德兼备的闽菜大师


心守得住,闽菜的美味秘诀,才能传承下去。

地道闽菜的诞生,厨艺与厨德兼备的闽菜大师


戳二维码购书

地道闽菜的诞生,厨艺与厨德兼备的闽菜大师



-END-

地道闽菜的诞生,厨艺与厨德兼备的闽菜大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