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次降準1個百分點,為什麼這次不會利好股市和樓市

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2018年10月7日),央行宣佈,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節前,全球金融市場利空不利,人心惶惶,這次降準被稱為“及時雨”,對於穩定市場人心起到了重要作用。稍懂點金融常識的人都知道,降準是“放水”的一種,是會利好股市、樓市的,畢竟貨幣供給增加了,自然而然會適當抬高市場價格。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來,類似這樣的“利好”已經是第四次了(加上本次降準,今年央行已累計四次放水),可看看今年的股市和樓市吧,哪裡有像樣的反彈。這次降準,仍然是在利空大背景下的小利好,能否完全對沖利空,形成有效市場反彈,真的需要仔細掂量掂量。

央行再次降準1個百分點,為什麼這次不會利好股市和樓市

降準的背景:實體+金融,均不樂觀

這次降準的主要背景,就是實體經濟的持續下行壓力,加上全球金融市場的重大利空。

先看實體經濟,8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僅5.3%,連續6個月創新低;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預期將下降至6.6%左右,而四季度可能還會更低。實體經濟整體下行,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凸顯,穩增長迫在眉睫,因此適當的貨幣政策支持是必要的。

再看金融市場,國慶長假期間,港股大跌,美債收益率攀升,個別新興市場貨幣崩潰,全球金融市場恐慌情緒加大。市場普遍預測節後第一天A股將面臨巨大下跌壓力,這次降準,也有穩定市場情緒的考慮。

央行再次降準1個百分點,為什麼這次不會利好股市和樓市

降準的效果:放水力度有限

這次降準的力度比上次7月份的力度更大,上次是0.5個百分點,這次直接是1個百分點。但是,實際投放的貨幣沒有這麼多。根據央行的通報,這次與降準伴隨的,是4500億到期的MLF不再續做,這意味著要扣減掉等量的貨幣釋放量,因此最終直接投放貨幣量約7500億元。從12000億元到7500億元,相當於打了六折。

央行再次降準1個百分點,為什麼這次不會利好股市和樓市

股市:最大利空仍未解鎖,匯率貶值壓力仍是隱憂

對股市而言,今年最大的利空不言而喻。或許要到美國中期選舉之後,形勢才可能會明朗。這個最大的利空還未解鎖之前,對於整體經濟都難言利好,對於股市當然也談不上。此外,此次降準的一個負面作用,是對匯率形成了貶值壓力,這一點只要看看降準消息公佈後匯市的表現就知道了。央行對市場有巨大的控制力,也對市場信心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但是貨幣放水仍然對匯率形成相當的壓力。這也是為什麼本次降準的同時會終止MLF的原因,也是後續也有可能操作加息的由頭。

央行再次降準1個百分點,為什麼這次不會利好股市和樓市

樓市:不搞大水漫灌,難言利好

網上有人調侃,萬科一喊“活下去”,上面就應聲放水了。這是扯淡,因為第一萬科沒有這麼大的力量,第二中央政策不會只考慮一家企業的利益,第三“房住不炒”的基調還沒有轉向的風聲。

降準對房地產的影響,中短期主要是信貸方面。但是我們看看現在的政策,是否有寬鬆呢?首先,調控政策方面,限購、限貸、利率政策基本還維持先前的模樣,多個城市繼續收緊政策沒有過多久,不會馬上掉頭;房貸的利率也沒有聽聞有所鬆動。其次,房地產開發融資方面,銀行的信貸政策還是收縮的,房企獲得資金仍然十分困難,降價促銷是不得已。再次,本次降準,不再搞大水漫灌,即使市場資金充裕,流向房地產的渠道也基本上被堵得差不多了,沒有有效資金支持,如何利好?

央行再次降準1個百分點,為什麼這次不會利好股市和樓市

結論:慎思,更要慎行

這次降準,實際上是在一系列大利空背景下,一次謹慎的小利好。利好是自然的,但是扣掉利空因素之後,還剩多少“淨利好”,則未必了。2018年7月份的降準,也是眾望所歸,但實際效果,主要大概是讓市場“少跌一點”吧。目前來看,我國的銀行存準率還處於高位,未來仍有操作的空間,年內再次降準仍有可能。但是我們不會會錯意了,以為這是救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