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十年》:政治低度敏感的普通德国人

《留德十年》:政治低度敏感的普通德国人

1

去年默克尔在德国联邦大选中获胜,德国开启“默克尔4.0时代”。

默克尔得以连任四届,是否因为她个人在德国受欢迎程度非常高?

关于这个问题,身边的德国朋友耸耸肩,表示:

“只能选她了,除了她不知道其他人的名字。”

普通德国人对政治的淡漠可见一斑。

2

《留德十年》一书中描绘的是二战期间的德国。季羡林笔下的德国人在几十年前就有这种倾向。

季羡林的房东太太是个朴素勤劳的德国妇女。季羡林与他们一家生活了十年,共同经历了二战的困难时期,感情深厚。

也正因如此,他能从房东太太身上看到战争期间普通德国民众的真实缩影。

她对政治不感兴趣,她从来不赞扬希特勒,当然更不懂得反对她。由于种族偏见,犹太人她是反对的,但也说不上是“积极分子”,只是随大流而已。

歧视犹太人这一传统在欧洲由来已久,从罗马帝国时期就有排犹倾向。

中学课本中《威尼斯商人》中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的形象,几乎代表了犹太人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形象。

希特勒也正是利用了德国人根深蒂固的反犹思想,来进行政治宣传,完成他狂热的军国统治理想。

《留德十年》:政治低度敏感的普通德国人

3

那么,德国民众中是否有反对希特勒的人?答案是肯定的。

然而在那个舆论背景下,为了安全着想,反对的声音只能隐而不发。

季羡林作为一个外国人,又是被希特勒归为“低等民族”的华人,自然成了反法西斯人士眼中的良朋益友。

一位退休法官无人倾诉,只有和季羡林在一起才能发发牢骚,激烈反对希特勒的所作所为。

可见当时民众中拥护希特勒是主流,至少表面上如此。

《留德十年》:政治低度敏感的普通德国人

4

这些遵从希特勒的普通民众,在战败后表现出来的麻木令人吃惊:

他们好像是当头挨了一棒,似乎清楚,又似乎糊涂;似乎有所反思,又似乎没有;似乎有点在乎,又似乎根本不在乎。给我的总印象是茫然,木然,懵然,默然。

德意志民族被称为“哲学的民族”,擅长思辨,却思考不出法西斯的罪恶性。

这个国家民众对政治的敏感度却如此低,真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5

我们很早就讨论过平庸之恶。

平庸之恶的可怕之处正在于作恶者不自知,觉得自己是无辜的,只是受了奸人的蛊惑。

就像这些普通的德国民众,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对犹太人的迫害中,但他们的支持实际上是助纣为虐,推动了法西斯势力的蔓延。

鲁迅先生曾经形容过人的从众心理:有好事时,我是人群中的一个,也可能落到我身上;有坏事时,我只是这么多人中的一个,轮不到我的。

这种潜移默化的政治渗透,和麻木的从众心理更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