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少年殺母案,到底是“管教”的錯還是“留守”的錯?

十二歲少年殺母案,到底是“管教”的錯還是“留守”的錯?

近日一則"12歲男孩因不滿管教持刀弒母"的駭人新聞引發社會的強烈關注。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有著花樣年華的年齡作出這麼荒誕殘忍的行為。官方公佈的殺害母親的原因,是因為孩子在家中抽菸,被母親發現後用皮帶抽打,孩子不滿母親管教太嚴,心生怨恨,因此用菜刀,連砍母親20餘刀,導致其母當場死亡。案發後,孩子承認自己錯了,但不是什麼大錯,一句"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足以讓人好奇這十二年在這個孩子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十二歲少年殺母案,到底是“管教”的錯還是“留守”的錯?

悲劇為什麼會發生呢?

面對記者吳兵的爺爺吳建德提及了過去12年中家裡的幾次重大變故。吳建德覺得,如果在孩子半歲時,他父母不外出打工;如果他7歲發生車禍時,家人能引起足夠重視;如果1個多月前,他不搬到新房與母親生活,這三個"如果"哪怕有一個實現了,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我想這才是背後的真實的原因——留守兒童又一個悲劇故事。

十二歲少年殺母案,到底是“管教”的錯還是“留守”的錯?

現在男孩已被釋放,該不該回學校?其父表示,兒子獲釋後想送回學校讀書,遭到多數家長反對,希望當地鎮政府能幫忙管教。而這個"管教"到底該如何做呢?還記得幾年前,留守兒童是社會熱點,幾乎每天都有留守兒童上頭條新聞,似乎每個人都很關心他們。當時,我們去村裡採訪,去採訪專家學者看怎麼應對,去採訪政府官員找解決辦法……不知不覺間,後來就淡漠了,很少聽到他們的消息,好像一夜之間所有留守兒童都銷聲匿跡一樣。至少是在媒體上不大見到了,也許,留守兒童的死與活已經算不上新聞了,已經get不到大眾的稀有注意力了,其實這樣的事件真的還有很多。

如何將"管教"和"留守"做好契合?

十二歲少年殺母案,到底是“管教”的錯還是“留守”的錯?

我想至少要做到情感交流和方法的溝通,在情感方面,很多父母因長期不能陪在孩子的身邊,所以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就用嚴厲的方法甚至打罵的方法,這樣更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容易理解啊,因為愛還沒感受到,冷冰冰的斥責就接踵而至。 這樣環境下的孩子怎麼會陽光?學會多溝通,讓孩子明白生活的艱辛,明白爸媽在外面努力,是為了早日家人團聚。賦予孩子一個責任感。告知孩子要在家照顧好爺爺奶奶、弟弟妹妹。其實一切都為了讓孩子感受愛,感受親情的羈絆,用有效的溝通彌補親情的缺失。

除此之外,家長也要教會孩子一些習慣的建立,畢竟老一輩知識教育水平有限,所以要及時跟學校老師瞭解孩子情況,讓老師做好第二父母的形象,樹立好孩子的正確人格。再讓家裡老人輔助配合。當然無論方法有多少,還是想說有時間就多陪陪孩子吧, 畢竟對於孩子來說父母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最好的管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