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李玫瑾:“管教”孩子不要動手打,只一招簡單有效,獲家長點贊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每個家長也會遇到十分生氣的時候,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之後忍不住動手打孩子,在很多人眼裡“打孩子”是再正常不過了的,孩子不聽話打了兩下子,如果任由孩子胡鬧不管,才真是害了孩子。

育兒專家李玫瑾針對“孩子犯錯是否該打孩子”這個問題,這樣說:孩子犯錯之後最好不要打孩子,對孩子來說,打習慣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他心裡知道你不會打死他,他也不會怕你。孩子犯錯之後就一個眼神,這對孩子來說是很有威嚴的,他會很牴觸你的那個“眼神”,對他是有威懾作用的。如果是人多的時候,用一個“眼神”給孩子警示,當沒人的時候再讓孩子解釋剛剛的行為。

李玫瑾:“管教”孩子不要動手打,只一招簡單有效,獲家長點贊


孩子犯錯之後,單純的打確實解決不了問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早就過時了,很多時候打孩子容易導致以下兩種結果:

1、孩子的心理帶來陰影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包括孩子在內,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雖然說依附於父母生存,一直到成年之後才會獨立生存在這個社會上,父母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對孩子的一切都有責任,但是孩子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尊嚴。

父母動輒打罵孩子,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嚴重了會留下心理陰影,甚至會記恨父母一輩子。

有的人就是一輩子都無法原諒父母小時候對自己的打罵行為,這嚴重影響孩子和父母的關係。

李玫瑾:“管教”孩子不要動手打,只一招簡單有效,獲家長點贊


2、打習慣了,變得“皮實”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根本不會害怕父母,父母動手打孩子幾乎成了常事,對孩子來說“捱打”是經常的,這種行為已經無法引起孩子的“恐懼心理”,“不就是打一下嗎?打一下舒服你就打,反正我也不聽你的,有本事你就把我打死,打不死,我下次還這樣”,這是這樣孩子的心理狀態。

孩子已經產生了這種心理,所以打根本起不到任何教育意義,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起不到教育意義,父母為什麼還要動手打呢?單單只是因為過過“手癮”嗎?

家長想讓孩子聽話,前提是孩子對家長有“畏懼”心理,讓孩子有畏懼心理抓住兩點:家長有威嚴的存在,教育的年齡合適。

李玫瑾:“管教”孩子不要動手打,只一招簡單有效,獲家長點贊


1、家長有威嚴的存在

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肯定有一個慣唱“白臉”,一個慣唱“紅臉”,通常當孩子管不住的時候,慣唱紅臉的家長甚至哼一聲,一個眼神,孩子就知道自己錯了,就會下意識“收住”。

日常生活中,家長把好關,不要萬事都由著孩子,該威嚴的時候威嚴,孩子自然知道底線在哪裡。即使是溫柔的媽媽,也有生氣的時候,也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威嚴所在。

2、管教孩子的時間正確

孩子什麼時候最聽家長的話?一定是孩子小時候,所以管教孩子要趁著孩子小時候管教,這個時候不管孩子怎麼淘氣,但是他們還是聽家長的話的,如果等到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後再想管孩子,父母就是再有威嚴,也擋不住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